vicjacky7449 wrote:哇~那我過把車位坪數扣掉單價瞬間飆升耶=_= 很像真的賣不出加價賣的感覺⋯⋯ 仲介喜歡把坪數加進去算,這樣單價比較便宜不管怎樣一定要多比較比較時算法要一樣因為就連實價登錄同個建案算法都不見得一樣(不同仲介賣的)
個人看法權狀建坪=主建務+附屬建務+車位+公設雨遮可登記不計價是喊口號,戲演半套,房屋總價照坪數算,加上雨遮,照樣收費只有雨遮不登記坪數-才是真改革不收費房屋總價算法:=每坪單價*(建坪-車位坪數)+車位價每坪單價算法:=(房屋總價-車位價)/(建坪-車位坪數)公設比算法:車位價獨立收費,所以公設要排除車位坪數公設比=公設坪數/(建坪-車位坪數)銀行房貸,公設比超過30%部份就不計算其價值權狀=主建物+陽台+其它(雨遮屋簷)+公設.(建坪)談房子幾坪,你不知道室內實際剩幾坪?(格局)舊3房30坪,新樓小3房20坪實在很難住?(陽台)住戶產權獨有私人專用,當房價賣無爭議(公設)共有共用佔建坪三成多當房價賣合理嗎?(雨遮屋簷)成本低佔建坪一成當房價賣合理嗎?建商本輕利厚,樓高拿公設,樓造型拿雨遮屋簷購屋很辛苦,擠小房再追加四成房價買公設雨遮為何室內空間感覺比權狀的室內坪數小很多https://goo.gl/eSI55f錯誤解讀室內面積=牆內量(主建物+陽台)室內面積是=外牆量主建物+陽台+雨遮+屋簷+樑柱+房子的外牆厚度面積.觀念:房價是依'建照'大樓設計'權狀登記'計算求證:在同社區觀察不同建照的住宅電梯大樓A.以前建蔽率大樓呆板,公設無住戶自己裝雨遮B.88年容積率大樓留空間,公設20%雨遮像板條C.94年高獎勵大樓加美觀,公設28%雨遮像板凳D.現在雨遮登記房價計價,大樓變藝術化華麗化..公設34%+雨遮10%厚凹凸,房價高住的面積小E.明年獎勵上限1.2倍,後年雨遮不登記不計價..後年電梯大樓如何蓋,房價權狀發展不知道.F.購屋查室內主建物陽台剩幾坪,別管建坪多少..1家四口室內沒30坪很難住,遲早搬家再換屋觀念:基地小蓋高樓的華廈 (10F以下電梯)96年=8F以上建案,需2支逃生梯,梯寬75公分政策前華廈公設20%,政策後蓋的華廈公設40%如果華廈造型藝術化加雨遮,公設比就衝破50%如上,基地小華廈公設53%,屋半價買消防公設我隨便說說,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古屋?就算他把雨遮的坪數從資料上扣掉,屋主的開價也不會減掉的,不如你直接把想減的價格,默默地從出價中減掉就好了。「雨遮登記而不計價」目的防止建商灌虛坪,合約簽好了每坪?錢,建好後又說多了啥啥啥坪數加要補收錢,或使用坪數未達合約坪數,卻加了不能用的雨遮坪數混充。中古屋就沒這問題了,賣你主建附建各多少坪都清清楚楚地寫在權狀上,除非你實地丈量與權狀不符,不然沒有爭議。
vicjacky7449 wrote:但是我記得前一陣子不是說雨遮不能計價嗎? 房仲在意的是總價,你管他計不計價,應該這樣算,照當地行情先扣除車位費用後,先用室內實坪去算每坪售價,然有有雨遮陽台的加分,有所需公設的加分,環境優良的加分,車位好停的加分,再根據分數與每坪售價去評斷這間房子值不值得購買。附屬建物與公設的價值因人而異,併到總坪數計算並不恰當,就跟買車一樣,你不會用排氣量每cc多少錢去算一台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