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慘兮兮...不是說房價只漲不跌 ? 一個月比一個月更好??結果??

還沒跌到一半,所以還沒失血,
跌超一半才會[開始]失血




= =這個叫做跌? 我覺得不過是反應稅制一種促銷手法~ 把數據拉遠來看根本沒動~
房屋也是有使用年限的,等到中古屋房價與殘餘年限畫上等號,那時小弟才認為是合理的房價

小遙遙 wrote:
十年來漲3倍 300...(恕刪)


蘆洲打五折還是比10年前貴

現在的價格...大家都租房就好了啦

台北縣10年前每坪才16萬左右

買房根本不用自備款

只要借得到簽約金

看喜歡買賣雙方過個戶就有房了

那時的投資客現在每個身價應該都上億

漲了好幾倍
跌了12%
哈哈
jiangliki wrote:
https://tw...(恕刪)
為何日本房子只要100萬台幣,也沒人想買?從房價崩盤,見證這國家最沉痛教訓…

未來的日本市郊將進入鬼城年代,即出現房屋大量空置化的情況(圖/HiroTjp@flickr)
最近香港刮起一股狙擊日本房地產的風潮,由衷而言我也有朋友從事此行業,而且個人也一度曾考慮是否購入作投資之用。這一股風潮的湧現,不離兩大誘因:一是入場成本低,數十萬港幣便可以成為日本公寓的業主,與香港動輒至少要有數百萬港幣才可以成為業主階級大有距離。二是租金的投資回報高,在大城市的單位不少有5至9厘的回報率,自然令人蠢蠢欲動。


數月前在考慮的時候,我沒有細心分析及查閱日本相關的社會分析,對為何出現以上的日本房地產逆向下流的情況不甚了解。最後仍然沒有投入這股浪潮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透了這批被放售的房地產單位,肯定是因為再沒有日本本土市場的需求,才會出現誘使引進外來資金從而製造出「托市」效果的市場手法。

簡言之,一旦購入相關房地產,便要有心理準備,極可能不會再有下一手「接貨」,除非另有其他的海外投資者入市。所以入場費雖然不高,但被「壓死」的風險甚大,只能寄望透過租金收入來填補差額。當然,以上只是個人的淺見。

300萬日元買房子

曾經因《下流社會》一書而名噪一時的三浦展,其實一直是研究日本郊外問題的專家。最近看他分析日本都市及郊外發展的新著,對日本房地產的近年變化,又形成另一番體會。

原來日本房地產的破底,不僅令香港的投資者趨之若騖下海入場,同時也令日本人大跌眼鏡。三浦展身兼琦玉縣(東京市郊)公寓發展委員會的成員,提及二○一二年進入大量的實地視察後,發現過去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公寓地區,現在已陷入十室九空的狀況。一旦從房地產公司索取資料查看,便可見到二手房屋,有2LDK(即有客廳、浴室、廚房及兩個睡房)佔52平方米的房子,竟然只賣390萬日元!(編按:折合台幣約120萬元)那是一九七四年建造的房子,離西武新宿線新狹山站約十分鐘的公車車程,管理完善,連內部的浴室及廚房組件也剛更換過─連日本人自身也興起會不會過分便宜的疑問?

根據三浦展的分析,狹山市的地價在1984年大約為每平方米14萬日元,而泡沫經濟期曾衝上30萬的高峰,其後已逐年下跌,到2011年已回落至12萬左右。換句話說,相對20年前已下跌了約4成,甚至可說大致回到30年前的水準。事實上,日本股價也不約而同大致回落至30年前情況,兩者的走勢正好反映出日本的經濟狀況。

除了狹山市,許多東京市郊的大型公寓地區,同樣面對地價下調的壓力。整體而言,由1992年至2011年,東京市郊基本上已下調了5至6成的地價。千葉新市鎮的白井市跌了65%,世田谷的三軒茶屋下跌了27%,東急田園都市線的青葉區下跌35%,武藏野市吉祥寺南町下跌了40%──大抵數字己說明了一切


********************************
不是說好只漲不跌
2000年買板橋房,一坪才10幾萬!人人買的起。

未來,10年內新北市的板橋、永和、新店的預售平均3字頭,才是真正的買點!
還是很貴丫
是日幣都覺得很貴了!
jiangliki wrote:
https://tw...(恕刪)
timliu5358 wrote:
真是白癡才去花40萬買蘆洲! 中和也夠扯50萬...(恕刪)


真好笑,蘆洲,中和距離市中心多遠的距離?大安,松山,信義賣120萬? 130萬?

全世界只有台灣白癡,才會願意買多花三倍的價錢,買距離相差不到5公里的房子....
最近好幾個同事不約而同的都買了BENZ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