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輕輕吹 wrote:不考慮稅費實價登錄...(恕刪) 一看就知道一堆沒買過房子的實價登錄就是成交價格啊 不含仲介費和其他哩哩扣扣的費用和稅實價推那麼久了 還那麼多人不知道 傻眼實價準不準? 只能說 很多都亂登啦總坪數 登錯 地址登錯 總價登錯的很多
mrpunk wrote:實價準不準? 只能說 很多都亂登啦總坪數 登錯 地址登錯 總價登錯的很多 還有看過預售就完銷的建案到實價登錄時, 還有約一成的戶數尚未登錄?至於那些未登錄的 ...有的屋主甚至還放在房仲網上 轉手拍賣的怪現象
看到「技術合約」這個詞,我笑翻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就可以看到房價合不合埋,這個就是租金。租金回報率這麼低,是租金太低還是房價太高?同一筆錢,我現在寧願拿出國外投資房地產。至少回到差不多 4 % 的利率。而且這些地方的人口增長、紅利及經濟前景都比台灣優太多了。
實價登錄的是買賣合約的"成交總價" 含不含仲介費要看合約賣方通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屋主設定實拿金額 成交總價超過該金額為仲介費 以4%為限 超過也是屋主的 成交總價包含仲介費另一種就是賣方和仲介另談仲介費 依成交總價另行支付仲介費前者多是高總價房屋 仲介費超過百萬 很少人另行支付 都是含在總價裡面直接扣 上市仲介公司多採用後者多是低總價房屋 仲介費可殺 金額小可另行支付 多是小仲介公司採用定型化契約制式內容是前者 成交總價=實價登錄 包括車位和仲介費 但不包括稅金和規費大型仲介業當然優先採用這種交易模式 依照台灣仲介市佔率來看 大部分的房屋交易都是這種也就是說實價登錄上面的價格除了沒有透過仲介交易外 大多是包含仲介費的成交總價因為法規並沒有硬性規定登錄價格要不要含仲介費 如果有找仲介就比較知道登錄價格有沒有含仲介費光看實價登錄是無法得知的 這樣價格一般會有2-4%的差異話說回來 實價登錄本來就是參考 不十分精確 但至少有個基準點 不是漫天開價或芭樂價不清楚真的不要誤導別人 有人吃米吃了幾十年 還不知道米價 車開了幾十年 不知道火星塞是在幹什麼...
原來實價登錄裡面有很多是騙人的~一直以為只有建商自己人才會配合不實登錄~~~最近和同事聊到買房事情(他102年交屋的),他說他們的房價是配合建商要求登錄較高的金額(1千多萬的房子),我問他配合建商的好處是啥?他說讓房價高一點以後才能賣高價,而建商的餘屋才能高價賣出,聽到這裡真替後面要買房的後進感到生氣吔,原來不是建商自己人才會這樣玩,是連一般市井小民也都很樂意配合建商吭殺後面買房的人。所以奉勸後面要買房的人~~實價登錄你們就當作參考就好~~不要太執著於那個價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