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rea119 wrote:
其實只要看到他不是...(恕刪)
是啊!那個小丑只會酸有沒有頭期款,講難聽點,我身價隨便也比他高
不知道在嗆什麼的。
因為老家在南投市,老家還有一透天,一大樓,但是老婆不想回南投住
只答應住臺中市。臺中去看過了,都開鬼價錢,遠雄文心匯更鬼。
開45,真鬼。
這樣我繼續住三重就好了,至少熱鬧,離臺北市近,要不是爸媽不願意上來臺北,我也不用回去臺中。
還是老話,無良建商,投資客太多。
這些人不倒,台灣不會好
cobrawu wrote:
一瓶礦泉水,在小7買一瓶20元坐在旁邊喝。
同樣一瓶礦泉水在五星級飯店要160,在五星級
飯店喝的人是盤子嗎?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本身是怎樣的人,而是
在於他所處在的位置。
礦泉水和牛肉麵一樣,路邊攤多少,飯店要多少,
價格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高規格高價格的東西都有個盲點:
就是它們是藝術品~必須搏取那3~5%,少數有錢人的認同~
否則就是有行無市~自喊爽的
消費者可以選擇到便利商店買20元的礦泉水,
當然也可以到飯店買160元的高級水,
但是飯店行情畢竟不是常態~
經濟學上有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
便宜的東西最後才會普及~佔領整個市場
所以有更多人,甚至會選擇到大賣場去買一瓶不到5元的水~
再來說說房地產,
根據統計,最好賣的房子通通在1000萬以下,
(所以小弟已有認知,我家現在附近行情也是喊爽的),
人均所得沒提升,房價翻2~3倍,
顯見過去幾年的大多頭行情,是投機熱錢炒作導致~
房地產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大眾市場機制,劣幣驅逐良幣。
cobrawu wrote:
樓主的問卷調查已假設房價下跌中,失去其客觀性,
這裡不回覆。
房價下跌中並非假設,而是幾個大都會區用實價登陸行情平均,
有興趣者可以自行調閱計算之。
當然其實還是有些地方再漲(前3年漲的晚的地方),
但都是比較小的城鎮~這些地方等投客離開後,最後鐵定也沒支撐力
另外,
2013年房地產總交易額4.7兆,交易量在35萬以上,
2014年房地產總交易額3.7兆,交易量在32萬左右,
2015年房地產總交易額很可能不到3兆,交易量剩28萬,
整體來說~房地產動能和資金都跑光了,後繼無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