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我在香港買了房子


飛天小麵包 wrote:
印花稅是23.5%...(恕刪)

家裡也剛在上海買了新樓且馬上就出租掉, 投報率遠高過台北, 要相信自己的投資眼光
支持版主, 等個五年就知道這筆投資是對還錯了

Katong wrote:
此時此刻投資香港樓...(恕刪)


其實這篇新聞,正好說明為何我要買新建案的原因,由於二手跟一手價錢相比之下一手的優惠更多,
所以二手對我來說很沒有吸引力,房價也差不多,而且買二手還多出了仲介的費用1%
再來就是土地供應的根本問題,不是香港政府在未來數年就可以解決的,
二手價錢下調也是反映現在的市況而已,一手影響不大,最少我去的時候,有一次買幾間的大有人在
我的仲介說當天有一個別區的客人,因為買多於一間可優先選購,而且他志左必得,怕太多買家競爭
而買不到,加上他對這個建案及西環發展有信心,所以除了買一間自用外再買一間作長綫投資,加大中簽機會
最後他買了兩億多三億台幣的物件...

eric3002520 wrote:
樓主您好~ 在香港...(恕刪)


學區的話,我那買的那一區的確很有吸引力
我剛跟他要到這一則新聞:



至於醫療,香港醫療是國際級水平,到處都有私家診所,雖然價錢比較貴...
如果要便宜可以去醫院看病,也是很方便,只是要等比較久.
我小孩之前就在香港看過醫生,看完後麻煩醫生開一下証明,回來就可以申請健保了.

we543543 wrote:
這篇好有趣,平時的...(恕刪)


其實台灣沒有土地供應問題,台灣人其實不應該為房子而煩惱的~


rickchiu wrote:
是阿.....台灣...(恕刪)


台北市的話,我相信店面比較有吸引力~


faxio wrote:
難怪香港人想移民到...(恕刪)


是的,我很多香港朋友都想來台灣,但是他們也只能等退休才有機會過來吧~

Brian Wang wrote:
的確看起來不是傳統富人區
但這裡學校多又只差中環一站
中環上下班時間塞車又恐怖到政府想搞電子收費
不過香港的外國租客可能真的不會喜歡
但是國內的可能還是會覺得不錯...(恕刪)


其實整個西營盤區都不是傳統富人區
早期扣掉西半山 高檔物業就只有鄰近港大的新鴻基寶翠園
10年新增了一個嘉里蓋的縉城峰 不管是地點建材還是規劃我覺得都仍是該區的上上之選
現在地鐵通車 到中環只有兩站 (不是一站喔)
而且透過永街或山道可以很快的經高架進城 避開塞車的車潮
西營盤未來只會往上了
樓主上車的時間雖然有點晚 但應該還是沒問題
現在連堅尼地城一堆房子都叫價20000以上
(成交價不詳, 但我07年看的時候才5000....)
西營盤入手22000以內應該都還是合理行情

飛天小麵包 wrote:
其實這篇新聞,正好說明為何我要買新建案的原因,由於二手跟一手價錢相比之下一手的優惠更多,
所以二手對我來說很沒有吸引力,房價也差不多,而且買二手還多出了仲介的費用1%...(恕刪)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用公司名義購買?
未來賣的時候 若BST還沒取消
方便多多
34坪是實際使用坪數?
有含陽台之類的嗎?

cai.za wrote:
34坪是實際使用坪...(恕刪)

也滿想知道是否為實坪.

若34坪實坪.在台灣30%幾的公設權狀約需50坪
總額US:340W 約1.1億 在台灣一坪約220W
現在單單以匯率來看,今年港幣就比去年台幣貴10%!!
除非台幣對美金能上看37元!!!!
不然的話!!!,,,心臟要很大!!!~~~

香港房租,年租報率只有3%不到,跟深圳差不多,沒啥特別,但房價確特別貴!!資金投報率特別低!!
還輸大陸五年期定存的投報率,只能再房價上賭輸贏,,,香港人的悲哀!香港的房子只剩炒的價值!

說實在的,現在的香港居住品質並不好,就是人爆多,地太小,,走到那都是人擠人,以前我再香港上班,坐地鐵跟本就不用擠,現在有幾條線。想擠都擠不上,,,不過也就是因為人爆多,才讓大家想到香港炒樓不是嗎????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來發表我再香港買了房!!,最近期的那個人還再賠錢中

如果沒法再香港貸款,就別把錢丟進低效率的炒房遊戲中!!


果然,有錢就可以任性!!!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小弟3年前也在香港買過房子,雖然現在房價屬於高檔, 但相對同時在台灣置產而言, 香港應該還是較佳的選擇.
1. 以長期因素人口來說, 香港未來10-20年內還會繼續從720萬成長到800萬.但台灣接下來人口往下走的可能性比較高.

2. 再來香港地區屬於國際都會,外來人口流動高,租屋需求比台灣高.一般香港租金報酬率3-5%. 是一般台灣報酬率的2倍以上
以同樣房價的房子來說, 相信在香港比較容易找到租客. 不過超過1500萬港幣的房子,出租速度可能沒有比一般300-800萬港幣出租來得快.若貸款只有5成,30年期, 相信租金可以多過每月還款,即使遇到房價大跌應該都可以撐住.

3. 港幣跟美元連動,升息後台幣走貶機會比港幣大, 以長期置產來說,把資金留在香港是不錯選擇

4. 香港銀行金融服務強, 將來把房子做抵押套現做國際金融產品理財可能比在台灣相對容易

5.雖然不是富人區,但以2000萬港幣房子來說, 對居住附近稍微有資產人士的人來說,因為附近大部分都是舊房子,以屋換屋的需求應該有.


rricc888 wrote:
http://udn...(恕刪)


小弟是半個澳門人,以自身的經驗來談談澳門房市吧

澳門房市從2007年到今天,房價已經暴漲10倍以上,下修只是剛剛好而已

家人在移居台灣時,澳門的經濟氛圍是一片慘淡,失業率比現在台灣更高,誰想的到15年後今天,澳門竟成為東方賭城,人均所得超越台灣

舅舅在葡萄牙人殖民時期1998在大三巴周邊買了個一樓店面,當時時值回歸前夕,房市低迷,20坪店面左右購入價30萬港幣,當時澳門的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0台幣上下,30萬港幣算起來也是一筆不低的價格,2013年將單位售出,1200萬港幣實收,上漲了多少已經不想算了

還有親戚在2005年左右舉家從內地投資移民到澳門,當時100萬港幣可以買一個一樓15坪左右店面跟一個兩房單位,當時投資的100萬港幣,若依照現在的市價算,兩個單位加總超過1000萬港幣,上漲10倍以上,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當初這100萬港幣是我家人借給他們的

這兩個例子,當初他們在做出這些決定的時候,都有許多嘲笑的聲音,因為那些時間都不是澳門經濟好的時間,相信他們本人都想像不到今天如此的局面

在這10年當中,澳門造就了許多暴發戶,時到今天,澳門人均月收入已經超過50000台幣,仍舊望樓興嘆,因為許多單位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咦?好像全世界都一樣)這兩年房價雖下修了25%,但仍舊維持在3年前的水平,相信如果跌回2010年左右價格,很多高收入的家庭會很有意願想要買房

現在澳門的一般夫妻上班,月收入超過20萬台幣的,比比皆是,但是跟台灣一樣,年輕夫妻還沒買房的很多,這些常年租房的家庭,如果面積夠價格負擔得起,都會很有意願要購買的,弟弟現在回澳門做建築師,第一年剛進公司月薪已經破25萬台幣了,他也在等房價回檔,所以剛性需求並不如新聞所說完全消失

剛性需求永遠都在,只是時機價格問題

中國打貪是否長久,不只是跟港澳房市有關,跟許多產業都有連帶關係,只要政策一鬆綁,相信資金又會回流的,速度之快,會超乎你我想像

不過這波房價下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台灣的問題在薪資凍漲,即便房價不漲,買房仍舊有很大的壓力,人們常說薪水不漲,憑什麼房價上漲2倍3倍,但是澳門人薪水漲了五倍,但是樓價漲了10倍,而且物價還超越台灣不少。有比較幸福嗎?

打了零零總總一大篇,只是想說,買房與不買房這問題只有自己能夠解答,如果能力夠,又有需求,就買吧。要等房價破底的,也未嘗不可。誰也無法告訴你10年後房價是漲還是跌。

台灣的生活環境算起來其實還是相對舒適的,這是小弟移居台灣10多年的感想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