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1219 wrote:
所以是自己有房想降價賣,還是希望屋主降價賣呢
皆非也~
我家房子每間都在使用中,沒有多餘的可賣

小弟認為2016房市將全面下跌,是指檯面上流動的資金整體量縮下,
光銀行對房地產的鑑價和放貸都會下修了~
許多想買的人就算認同你的價格,也不一定貸的出來呀!
我可不是單純的空方或多方

您可以看我過去所有的發文~
自始至終其實都只強調一個核心重點:無論投資什麼,現金流很重要!
前幾年房市投機風氣盛行,讓很多大玩槓桿的人,忘了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現在房地產變現不易,雖說許多地方的成熟市區房價本來就高了,修正也不會跌到哪~
但前幾年跟著去炒新市鎮、重劃區的接下來會死很慘,
那些就業少機能差的重劃區,要靠長期賺租金Cover貸款是不太可能的,這些通通都會大幅下修。
jim1191g wrote:
寫的好像真的一樣,信者恆信,有錢的人照買,沒法買的還是沒買,跟數據沒關係,隨時都是買點,富貴險中求,台股上萬點也有人賠錢,台股跌破7500點時還是有人賺錢,何來賣不掉跌價賣?
講的根真的一樣

如果有錢的人通通照買~那麼怎麼短短2年市場資金少了2兆?

舉股票例子就更好笑了~
股市衝破上萬點階段能賠錢的人叫笨蛋,牛市上漲時矇著眼買都會賺錢~與能力毫無干係;
台股重挫階段當然還是有人賺錢,但賺錢的人叫專家~是少數中的少數,
2者比例完全不同~懂嗎?
嗯...我也相信富貴險中求~真金不怕火鍊這樣的道理~
不過如果隨時都是買點,那麼麻煩您今年底前快去買個幾間,
到明年轉手看看賺了多少錢

不可以拿幾年前的存貨賣唷~
請務必用現在的市場價格買入,明年賣出~
以證明您的實力!

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9月份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317.42億元,貸款利率1.964%。
五大銀行辦理的房屋貸款,合計市占率高達四成,因此五大銀行新增房貸金額,常被視為房市景氣風向球。
根據央行統計,今年前九月,五大銀行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有超過半數月份,月增率皆為負數。
另外,前九月平均每月購屋貸款金額為316.73億元,也比去年同期平均每月432.68億元減少。
liankuan2003 wrote:
分析的像真的一樣,但太過一廂情願
人口少->需求少->房價跌? 但有房者難道不能再買?
我北高共三間,但還想再買中部;台灣有可能再變出二倍的房量出來?
何況還有33%無房者要進入市場
不過目前房價真的過高,可以待價格合理時機再入手
看投資客們最清楚,現在投資客們全都收手就不是好時機.
人口減少,需求肯定會受影響,但是否會造成房價全面跌,卻是要看條件~
以台灣來說人口還不會那麼快負成長,人口老化只是小弟看空未來房市的其中一個因素~
短期而言,更重要的是第一項(資金潮消失,銀行開始抽銀根)和第二項(結構性不景氣)
第一項會影響銀行放貸意願下修放貸乘數,這是已經在發生的;
第二項會讓明年失業率開始往上攀,收入短缺屆時會讓很多人原先的償貸公式改變~
這2者和現金流有關的項目可都是硬道理~
有房者當然可以買第二間第三間,但不是家家戶戶都會有這種需求。
至於人口紅利減少,也絕對會有很大的影響~
有購屋需求的人大略分三種人,
第一種是長期投資或購買休閒宅(不是要賺短線價差的人),
第二種是短期投機(目標是短線價差的人)~
第三種是成家/換屋剛性需求,
然而這三種當中,第一種是最沒急迫性,信用也最良好,是可以慢慢挑慢慢等的~
但這類人以前我週遭的親朋好友長輩中就就很多,他們會評估最重要的當地租金報酬比;
買點通常很低,賺的是正報酬的租金,他們從來就不會短時間內據幅影響房價漲跌(至少是被動的決定房價)。
第二種人,是前幾年低利環境和社會氛圍造成,不當操作槓桿的人不少,
但現在政策圍堵和價格已至頂,上漲乏力無利可圖下差不多已消失。
只有第三種人,自始至終才會是房地產市場最具剛性支撐性的主力。
然而這波房市上漲,第三種自住或換屋族群來源,主要是台灣嬰兒潮世代(民國35~55年)換屋,
以及他們回聲潮兒女(民國65~71年)的購屋潮;
依人口紅利波峰來判斷,這兩世代的人有能力購屋/換屋的,其實前幾年已經差不多買了;
因為來自全球的消費統計,人的一般性消費高峰是自30歲開始,到60歲以前(退休);
你拿台灣35年開始的嬰兒潮,和回聲潮高峰去對應,71年次差不多已在2013年進入消費高峰,
之後的出生人口差不多是不斷減少的,不會再有像前幾年那樣的購屋支撐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