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請不要用"你"那個人好像姓李。但你也可以解讀說:明朝、清朝的皇帝,那時候經歷過的人也都叫吾皇萬歲萬萬歲。媽媽改嫁了,繼父也是叫爸爸。(當然有人只叫叔叔)好了,政治這種東西沒什好講的。我只是對慶祝抗戰勝利這事,幽默了一下而已。就不用扯到我爸身上了。wobile=.=p wrote:樓上叔叔來你家你也叫...(恕刪)
給個指標讓樓主參考~過去20年,台灣房市的最佳買點有兩次一次在2003年SARS發生時一次在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時這兩次買點有個共通現象:台股指數跌到4000多點所以當五年內當台股指數跌到4000多點時有可能就是樓主可以出手的時機了
價格是由市場決定供大於需 , 必然跌價需大於供 , 必然上漲你覺得台北市是哪一種?多少人想擠進台北市?然後.....五年後要置產的話,現在要預測有點困難。這問題還包括你想買哪一種物件?新舊?坪數?機能?最後一句 : 台北市 1500~2500萬的房子都是主要流動區帶, 這剛好是兩房一廳的價格,要跌有點難zara123 wrote:小弟目前不在台灣工...(恕刪)
zara123 wrote:小弟目前不在台灣工...(恕刪) 個人想法, 在政府開始祭出大量救房市政策之前, 都以租代買.租可以租好點的地方, 享受買不起的生活品質 和 交通便利性.固定每幾年(3-5)更換生活圈, 讓生活有點小變化性. (或依工作地點做調整, 改善交通負擔)若到退休前, 仍不見願意出手的房價. 則直接挑適合養老的縣市地點置產, 不必考慮就業問題的話 選擇性會大很多.(少子化的影響, 就算影響不了蛋黃區, 蛋白或蛋殼大機率會受創嚴重)以上分享.
zara123 wrote:依目前形勢,房價勢必會有向下修正的走勢,但五年內,較佳的買點會落在何時?修正多少是可出手點?請有在研究台灣房市的高手幫忙解答。感謝!...(恕刪) 一個題目一開始的假設就錯了永遠就不會有正確的答案這是最基本的邏輯所以,此題無解
deepbluer.tw wrote:個人想法, 在政府開始祭出大量救房市政策之前, 都以租代買. 以租代買是個正確的方法,利益永遠站在最能撐,氣最長的那一邊。不過政府祭出救房市也好,打房市也好(我認為大大可能打反了?),這都不是政府應該要去干預,而且其實也干預不了的。即使是政府,也不可能敵得過市場的力量,除非哪天砍掉重練改走社會主義,或是另一個可能是政府高度集權的政府,像大陸那樣。不過那已經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台灣真的有一天鬧到要改走社會主義,不用政府干預,市場自然就會垮...
zara123 wrote:小弟目前不在台灣工...(恕刪) 要求合理房價, 要先知道何謂不合理台灣房市的10大泡沫指標,全部都有問題收入當中1/3 付房貸, 1/3生活支出, 1/3 供娛樂等非生活必需支出,這是正常的"房價所得比"超過這個比例,生活水準就會下降, 錢都拿去繳房貸了,所以,不能上館子,不能換新車,不能看電影,不能去旅遊...不能生小孩, 不能生病, 不能有紅白帖大家都不消費了, 這會造成通縮沒小孩, 生育率下降,20年後就沒人去還錢,或繼承房屋1.房價所得比國際上本來就是以年收入的3-6 倍為合理房價。以收入的5倍來計算台北市的平均家戶所得為 148萬, 5倍合理房價為740萬,6倍為888萬2.還可以看房貸合理的房貸為收入的1/3(這個標準是國際上認定的水準)所以148萬的1/3=49萬49萬房貸付11年(11年為國際上平均的標準)= 542 萬貸款542萬為總價的7成, 總價為775萬若不算頭期款, 直接算15年房貸為735萬,也是接近每坪25萬延長為20年, 頂多為 980萬事實上,最近能成交的房子,大約就是 800萬台北市平均房價約為2053萬元,家戶所得為148萬 , 個人平均更只有男性96-女性73萬月薪8萬-6萬, 很高吧!然而, 這樣買不起台北市2000萬的房子2000萬的房子, 分20年攤還, 不算利息, 每個月要付8.3萬, 這是每個月收入 24.9萬才買得起!台北市是全國收入最高的地方, 如果台北市平均一半以上的人,都買不起房子, 那就不是少數人買不起,到底誰在買房子?是許多虛擬, 不存在的"有錢人,左手賣右手的"買家嗎?148萬是家戶, 如果是單身, 男性平均年收入90幾萬, 女性平均60幾萬套房應該為450萬才合理, 但是台北市的套房價格,是超過1000萬3.再由租金來推算台北市的住宅租金平均每坪每月為1036元台北市平均購屋坪數只剩24.94坪租金平均 2萬5千8百 =25837元一年31萬20年(因為租屋超過20年可以購買)=620萬如果是30坪則為 745.9萬每坪25萬,乘以台北市平均購屋坪數24.94坪= 623.5萬所以算來算去,25萬才是符合台北市民的購買力的合理房價不可能對不對日本泡沫經際時期的房價, 就是現在的3倍, 當時的人也認為不可能跌到只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