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alla wrote:中古屋總價,理論上應該比持份地價還要低,因為還要拆除,還要整合,這些都是成本。比如說某四樓公寓30坪,土地持份9坪,當地素地每坪200萬,這間公寓絕對不值1800萬,我看連1500萬都不值。 這樣的算法有誤吧!是應該看容積率不是嗎?如果以土地持分算, 9枰x200萬=這房子至少值1800萬才對!
bike speed wrote:因為你相信了,相信中古屋值這個錢。然後會催眠自己很划算,順便洗腦周遭親友,創造需求跟膨脹的行情… 我認為的可能有兩種:1.沒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只有賣不出去的地段2.沒有賣不出去的地段,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現在看,房地產的"現時"價格,是這兩種東西綜合的結果
我愛二條柴 wrote:改天我家開個 1 億,再降 70%...一定跌爆房市果然是專家說出來的話....沒一句話可信的專騙一些傻B、盤仔....快入手吧,大安區耶... 磚家嘛...不出張嘴怎麼吃飯您太認真囉~不過會貼這文詢問,是因為小弟老家附近的中古區域行情,今年開始已經明顯在下修了~我說的是實價登錄。而上個月附近有家歷史悠久,價格非常硬建商的新案,開價也出現很大的空間(雖然還是很貴)但可以確定房市已經再反轉了,漫天喊價的只怕會越來越少
rinnng wrote:如果以土地持分算, 9枰x200萬=這房子至少值1800萬才對! 有開發成本,你覺得公寓每一戶都搞定拆掉,還原成素地,不需要成本嗎?如果同樣容積率同樣條件的素地每坪值200萬,公寓的持份土地也用200萬去算,再扣掉拆房子與整合的成本,不應該比素地更便宜嗎?
小弟對房產不是很懂,還請各位大大多指教,但小弟個人覺得以現在中古屋的開價有時都和附近新屋差距甚小,這樣不如就買新屋就好了啊!!同區段新屋和中古屋相比,中古屋的價錢有些真的真的過高了..尤其屋齡都已上看1X-2X年的房子!!
snoopy1112 wrote:小弟對房產不是很懂,還請各位大大多指教,但小弟個人覺得以現在中古屋的開價有時都和附近新屋差距甚小,這樣不如就買新屋就好了啊!! 之前看到帥過頭上節目,講到這種屋主,開口"我家不一樣",所有買家or仲介都沒轍!
lulalla wrote:有開發成本,你覺得公寓每一戶都搞定拆掉,還原成素地,不需要成本嗎?如果同樣容積率同樣條件的素地每坪值200萬,公寓的持份土地也用200萬去算,再扣掉拆房子與整合的成本,不應該比素地更便宜嗎? 問題是如果有這種舊公寓拆遷需求的地方,恐怕很難找到相對廉價的素地!拆遷成本很低,幾乎可以不用看了,舊公寓談都更建商應該不會用現金談,而是用重建完成後一屋換一屋的方式進行。然而都更通常只是話題吧~尤其是真正有都更需求,居住人口多的舊公寓區要整合談何容易...除非來把無明火或大地震,否則等到我們孫子看有沒有看過比較成功的方式是和幾戶透天戶談,最後屋主可以免費換到一間店面+現金
一般情況下,掌握多數籌碼者,是決定市場方向的主要力量,從這波大陸房地產降價潮,就是以庫存滿手,既有員工要養,還得向股東要交待的開發商先行發難,可略之一二.那什麼情況下,主力沒有先行下殺取量,散兵游勇就先行多殺多的自相殘殺起來?除了系統性風險的威脅,最有可能就是發生了極度不利這些群體的特定原因.私自以為,高資產族群在資產配置中,減持不動產的力量,正在慢慢發酵中,目前的政策及總經情勢對這些以置產為目的的囤房族其實是愈來愈不友善,放眼未來十數年,老年化,少子化,人口紅利消失,對國家財政沉重的負荷,今日課交易稅,來日剝一層皮再課持有稅,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對以囤房做為財富儲存方式的高資產族族群而言,在不動產售出前是無法跨境移動資本,那只能眼睜睜的看國家掠奪他們一生積累的財富,換成是任何人,在這個房價畸高的時點,國家財政逐步頹傾,政策討論方興未艾之時,此時不跑又待何時?---------------------------------------------------------------------雖是網傳笑談,但台北是首善之都,有錢人匯聚之處,聞之或有心有戚戚焉之嘆.養--全面調降遺贈稅,誘導資金回流.套--不事生產者引導資金進入房地產.殺--重稅伺候,不動產讓你真的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