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關於起家厝是不能賣的,很多人在等跌買第二間房嗎?

我的起家厝三房住了十一年貸款沒繳清
手頭上有超過舊屋總價的積蓄,
就當頭期款,換個地區先買第二間四房了,
用舊屋增貸裝潢新屋…
結果新房住的舒服,隔了一年,還是把老屋賣出
用三房老屋,到新屋附近換買一間兩房跟一間套房租人
當初還沒賣掉時就在搜尋標的了,一賣一買沒差上多少時間

老屋是有些捨不得,拍了些照片留念
也是出讓給下一階段有需求的人

結果老鄰居用行情現金價買了,打算給小孩住
現階段也是先租人…

有些網友常提房價高漲,租人不符成本
其實若是保守,非一心想很快從房地產低買高賣炒房
把早期買屋的成本當作汰弱換強或攤平動作的話
就不會太下不了手,給他買下去了



有個朋友,接了爸爸的起家厝(公寓),又接了媽媽的嫁妝(中古華廈),
阿公的祖厝(精華區透天),父親退休前的公司(中古辦公大樓),倉儲(市郊透天),
及他自己的房子,他在台北市裡有六筆不動產,價值十幾億,
除了他自己的房子自住,其他的都空著,他家經濟很好,所以一直沒有出租,
但他說其實很想賣,因為要一直繳稅金,雖然不造成壓力但畢竟是錢,
不過他家人都以祖厝、起家厝不能賣為由希望他能世世代代守下去
然後嫁妝是一種紀念,公司跟倉儲因為父親是白手起家所以格外有意義
以後他兒子還要多接一筆他現在住的,因為以後也會變成我朋友的起家厝
之後還有他爸媽現在住的房子,跟一些外縣市的不動產,

一個人就接了差不多十幾筆的不動產,
有的人每天吃泡麵怕房租付不出來,有的人一大堆空房閒著養蚊子
有個富爸爸還是挺好的
起家厝不能賣,在這個房價嚇死人,物價驚死人的年代需要改變傳統觀念一下,
萬一起家厝租不出去或租出去遇到壞房客,光是水電稅金管理費維修都是一筆開銷,跟房貸不一樣,費用就是付出去了絕對回不來了。看過一些真的滿手房地產的投資客(套牢,想到之前曾經漲到頂的價,回跌又不甘心賣掉認賠),每天過著清淡如水的日子,手上什麼都有,就是沒現金。
而且起家厝一開始購入時是因為口袋決定房屋的深度與大小(通常都不會太大),成家立業後,或你換了工作,這個起家厝就像個空殼會困住你資金的運用,房子終究是房子,它也是會老會倒會不值錢的(也會愈來愈值錢?),或是你遇到不好的鄰居或是嫌惡設施,有些堅持是不必要的,等跌只會想賣原來不適合的房子去換適合的房子,時機自己拿捏準確,才是實際的辦法。

厝,沒有人住在裡面,它就只是一種不講話的資產。
嗯嗯 本棟樓意再推廣
5-15年前的首購屋主
請不要把手上產品拿出來賣
價格更不能開的比新屋便宜
這樣會影響新成屋銷售
爽到你肥到仲介 苦了新建案
我是外省小孩第三代,爺爺以前買的房子早在我父輩就敗光了

所以我從十幾歲就不是住在自己的房裡,在外漂泊很久

在外面東搬西搬,很多東西都搬沒了,小時的照片,畢業紀念冊那些

為了遷徙方便只剩下一些基本的行李,家具家電一樣都沒有

直到前幾年買了現在這間房子

所以我對現在這間房子算是很有感情

住這邊也越住越好,錢越賺越多

人真的還是要有個根,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我很羨慕很多朋友出社會有家裡的支持

總是認為如果我也有同樣的資源,我一定不會比他們差

但是我也不會怨,畢竟每個人的命都不一樣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就把我自己當成第一代

起家厝留著,看有幾個小孩就買幾間

將來每個孩子都能分到房子當祖產

而我的孩子再一代一代的這樣做下去

將來才能越來越好,開枝散葉


當然這只是想法,實際小孩子有沒有能力這樣作是一回事

但是總是要有個人起頭吧
soogoo wrote:
有好的點,只能一直買...(恕刪)


1.台灣有錢人有多少?講得好像是全台灣都是有錢人.
2.聰明的有錢人現在會買房嗎?你講的那些人好像大部份很早以前就買了.


ckjhs wrote:
長期來看 買房算投資...(恕刪)


1.鈔票一直印,鈔票變不值錢,房子一直蓋,愈來愈值錢,這邏輯是?

多想想吧,不要人云亦云,但若你們是仲介,代銷,建商,或投資客,說這些我倒不訝異.

市場只會教訓兩種人,一種是追高的人,另一種是殺低的人,很奇怪的是,通常這都是同一個人.
nomi888 wrote:
1.台灣有錢人有多少..

鈔票一直印,鈔票變不值錢,房子一直蓋,愈來愈值錢,這邏輯是?


.(恕刪)


不太懂你的意思 房子有地域性 與周遭公共建設具關聯性 與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有牽連

除非你都用紀念紙鈔 或金幣
不然通行的鈔票除票面價值外 除非有寫男友的電話(違法) 不然沒甚特殊性 (特殊號碼除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