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變少,父母薪資又漲不動怎麼看就是整體需求的下降呀假設有100個國一生,父母每月花在每個小孩身上的錢是1000元整個市場就是10萬元然後各個店家各顯神通去搶這10萬元大餅現在少子化變成只剩下50個國一生,父母薪資又沒漲,花在小孩身上的錢也增加不了還是1000元整個市場不就變成只剩下5萬元就算有店家很會經營,一樣逃不了整體市場下滑的命運呀相關產業會抖很正常呀這個"全聯"的例子根本不一樣
有分析過小7跟全家消費者比例?然後得出的結果這些營業額的成長都來自於這些學生?這些零售業對象是全民,客群根本不一樣吧如何能把這些成長當作是因為學生族群的關係?不然可以分析看看,專做學生生意的補教業是不是也是成長呀
果然65到73出生的人真是多前面幾年都到了成家立業買房子的年紀真的每到假日全部婚宴會場都是擠的滿滿的造就了這五年來需求量的大幅上升所以炒作空間自然出來了而65到73年次的,雖然真的面臨到的薪資水準比以前差但是比起73年以後的,至少有先卡好位子了後面出來的就真的會感受,機會都沒有了不出走真的沒有辦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