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an1969 wrote:
哪來這麼多投資客?我...(恕刪)
我選定目標後.
晴天看雨天看,平日看假日看,白天看晚上看深夜還看(週遭).
1.鄰近1000公尺有沒有宮廟神壇,若100公尺內有就不考慮,100~1000之間就要看他是否太旺,太旺不要.
2.鄰居有沒有"不定時炸彈"之類的行為怪異人士.或經常吵鬧的怨偶.
3.左鄰跟右舍有養狗也不考慮,隔一間以上到10間隻內有大型狗也不考慮,有小型狗要看主人是否放任便溺.
4.是否滿地檳榔汁,抽菸者跟我一樣抽完放口袋還是大多亂丟.
5.附近是否有棄置導致孳生蚊蠅蟑螂老鼠的地下室或荒屋.
凡此種種,投資客根本不考慮的,我都很在意.這些沒滿分,起碼也要80分.7年前買房時,還曾因看到某物件鄰居車輛改裝得太過分,就不買那間的,我可不要跟古惑仔當鄰居.
上述事項,我看完後,通常是一到三個月.
價格合理的物件,不會等我那麼久,通常早就被投資客搜刮完然後加個價才丟出來讓我慢慢看.
投資客對於區域不會比我熟悉啦!
我只看兩三區,而投資客看全市甚至全台,對於小區域,投資客怎可能比我熟悉?
只不過自住必須龜毛,要考慮太多投資客不考慮的事,比方說上述5點,投資客根本沒再考慮.
投資客只看交通,生活機能,學區,價格;而我還要看一些深入的.
因此我手腳永遠比投資客慢.
曾經看得快要決定了,但想說過10天就是神明誕辰,想看300公尺左右那家神壇會否太熱鬧.
就等那10天,確定那神壇沒辦桌沒請歌仔戲班來吵人,呅放鞭炮來吵人.覺得他是我能忍受的低調神壇.
但是就是因為多等那10天,該物件已跟別人成交.
broomall wrote:
這是從聯合報歷史資料...(恕刪)
當年這一波,我稱之為"80年的大崩盤".因為當時我已二十幾歲,有在注意,所以還算略知一二.
但如今條件不一樣了,離崩盤還早得很.
1.當年利率?如今利率?縱使QE退場,利率最少也要過10年才能漲到像當時一樣.
2.當年價格?如今價格?我親友有一些買在7X年高點的,到現在如果要賣,還不夠回本咧!如今價格比當年,太低了.
3.當年祭出多少道打房措施,如今呢?除了奢侈稅勉強算是一道措施,其餘都沒,彭總裁只會嘴巴講講,也沒祭出打房措施.
要重演"80年大崩盤",要1.利率夠高,2.價格夠高,3.政府肯用政策打壓,才能重演.
如今都沒有像當年的"無殼蝸牛"之類的組織上街頭抗議,所以要政府提對策,難了.
畢竟選票在哪邊,政策就會偏向哪邊.
現在連街頭抗議都沒,那如果政客提政策去打房,那只會得罪財團,卻沒得到小市民掌聲(選票),誰會那麼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