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房仲最大的問題是對於台灣經濟幫助不大跟計程車是一樣的意思,但計程車還能夠減少酒駕的問題房仲呢?對於需要買賣房屋以及租房資訊的算是有利可是他們對於經濟實質上的幫助實在不夠,真的是需要好好思考畢竟他們賺的錢就是從中抽取的差價,或者說是賣方願意付出的代價可大多也還是買方被當成肥羊,兩邊賺....我曾經想過一些問題,物價會漲,為什麼薪資不會漲?照理來說物價提高,薪資不變,也就代表著不是人事成本增加而導致其物價問題原物料部分實質上也根本沒有增加,本土油電成本也沒有別的國家貴一樣的東西,賣給台灣就是要更貴,理由何在?物價變高後多出來的利潤又跑去哪裡了?三個問題可以提出來思考:一、台灣的薪資水準,為何容許這種房價存在?以上班族來講就好,之前看過平均薪資約4萬多,在此給他預設五萬,單身無負擔下各種費用繳掉以及偶爾吃飯零花等等,一個月花一萬五不過份吧?每個月假設存3萬5,一年42萬!剛好可以買一坪,這是合理的嗎?二、既然上班族沒辦法有這些錢,所以只好去選擇低成本高回收的行業!房仲就是其中一個,老實說能學到甚麼?但為何能開出那麼高的薪水?應該沒有哪一行菜鳥業務就能五萬開始的吧,我知道那只是口號,實質上根本沒有那麼好拿不過這是不是凸顯了房子有多好賺,讓業者敢這樣喊?為什麼沒人要修改?三、關稅問題以及食品安全,看起來這跟房仲沒關聯存在其實我很想問,台灣甚麼時候才會降低關稅,不要讓本土業者有保護傘?相關罰金跟上房價成長?業者在食品加了甚麼東西,都在罰零頭怎不敢直接罰營業額幾%,這樣也不會導致相同金額不同結果的事情到底原因在哪裡?其實我真的不懂..希望有人解惑,還是政商就是這樣的黑暗
那我覺得德國的制度很有問題……和法國有的比。在德國居住視為基本人權,房屋租金由政府規定,租期無限制,看房客想租多久就租多久,所以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租房子,而且不會被趕問題:(1)那在交通便利、繁榮的地點不就大家搶?搶到來租的就租一輩子?這樣公平嗎?(2)這樣會造成房東(租屋公司)不願對地點好的房屋進行修膳,反正要租不租隨便房客,反正好地點,排隊的人一堆,況且,反正租金也不能漲,也不用對房客負任何責任。當然我不是說台灣目前的狀況就是沒問題。我是35歲,還和父母住的阿宅。公寓一樓,27坪+前後院約8坪。去年我家隔壁賣出1仟萬也,我才知道我家值多少……。我只能說這和市場需求有關係。mummy2702 wrote:德國及瑞士國民自有房...(恕刪) mummy2702 wrote:德國及瑞士國民自有房...(恕刪) 德國及瑞士國民自有房子的比率大概只有20%在德國居住視為基本人權,房屋租金由政府規定,租期無限制,看房客想租多久就租多久,所以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租房子,而且不會被趕德國人認為賺錢是為了改善生活水準,他們不願意貸款把錢放在房地產再來德國房地產買賣如果有賺錢,政府課重稅,重到你幾乎沒有獲利,也就是漲價歸公結合以上,德國幾乎沒有人在投機炒作房地產,房子大多由大集團或保險公司持有轉租給一般人以上內容皆可查證!!!小弟認為社會上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炒作,避開房地產讓大家有居住的地方,國家應該會更幸福吧不過現在政府沒有能力,立法院被建商ˋ財團ˋ利益團體左右,我想台灣很難改變,現在的年輕人包含小弟,租房怕被趕,買一間房子,付一輩子貸款到老,跟古時候的長工有點像...
不能說房仲業不專業也不需要技能,只能說相對其他行業入門門檻很低,房仲業者也很聰明,利用高額獎金吸引年輕人(賣一棟豪宅比22K賺好幾年還多),反正青春的肉體用不完還免費(很多幾乎零底薪的),拚命招募人才,也造就員工素質差異很大....講一個真實的例子吧,前一陣子我跟我爸爸去看土地,我爸的朋友委託他找一塊空地要蓋房子自住兼投資,結果那邊剛好被炒起來了,很多地方都被房仲買下來,哄抬價格了,那天看到一塊角地不錯,結果也是房仲的地,聯絡房仲,來了一個不到30的年輕人,聊沒幾句知道我爸也是幫忙介紹的,直接開口先談成交後他們仲介費要怎麼分,連價錢細節都沒談也沒說明,就想到後面仲介費去了,這種業務直接打槍了...不專業也不會做生意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duke4dtw wrote:跟賣車的,賣保險的,便利店員,百貨櫃姐櫃哥,計程車運匠,餐廳服務生....都是一樣的,只是提供的服務與機動性與重複購買性之差別。這世上少了這些服務人員,大家的生活將很難過。(恕刪) 哪裡一樣? 這些服務人員也會為了抽%炒作商品嗎? 不肖房仲在世上一天,鬼島就一天。
diocequeen wrote:那我覺得德國的制度很...(恕刪) 德國的規範很好的,人家土地大人口ok,你要是認真看了他們的法律,在那是很難炒房的,而且人家政府有認真執行,台灣才是有問題的,這些沒一技之長的仲介年輕時不做技術性工作,等到後面想找公司就不要了,老闆不只喜歡口材好的人,但更喜歡有技術的人,兩著具備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