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avid520 wrote:
2778
稍微點一下好了
2778跟1961是哪裡來的?
內政部統計月報可沒這個數字
新聞用的字眼是"業者資料"
簡單說就是來自好房網
拿好房網的資料去跟內政部統計資料的數字湊是哪招?
還有實價登錄的資料一樣有用"交易單價"
難不成內政部也被仲介話術收買了?
實質薪資已經十年都沒提升
買不起的問題是哪裡?
房價太高難道是只抱怨總價單價無所謂?
還是大坪數的漲價小坪數的不漲?
2778到1961是大跌
看不清就繼續堅持台北市購屋壓力兩年內下降30%好了

KingDavid520 wrote:
想在台北市買房安身立命,恐怕得16年不吃不喝。"
人的觀念,
別老被一些腦子不太好的記者文章或各類報導牽著走。
為何『安身立命』非得買房?
買了房子,才有資格談『安身立命』嗎?
一堆記者程度不高、觀念狹窄,
民眾老是每天被記者餵食這類狹隘的觀念,
則程度會每況愈下。
安身立命的要件不是買房,
而是不要人云亦云。
居住的前提不必然是買房,
安身立命的前提更不是買房。
資訊爆炸且資訊報導程度愈來愈低的年代裡,
安身立命的第一步,
不是買房,
而是讓自己有思考與過濾判讀資訊的能力,
別再盲目啃食這類毫無程度的廉價報導。
有了好的資訊過濾判讀能力,
才可能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才能有明確的人生觀,
才能不在廉價新聞資訊與三流節目餵食的年代裡,迷失了自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