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關於房貸成數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貸款不足的案例?)


sunhome1220 wrote:
問題是出在他們的鑑價和我的成交價有落差,所以光有錢還還不夠,
買的價錢和銀行鑑價也不能差太多。


最近買房也遇到貸款不足問題,特別是公股銀行,

銀行對於未來房價的保守,放款也達滿水位,
不管是否首購,百大企業,公務人員,年收數百萬,捷運透天宅
鑑價大約只有買價的 75~8成而己,貸款成數7~8成,
算一算只有買價的 5~7成,和前幾年相比,大大提高自備款門檻

國泰世華 1.75% 鑑價約7成,貸款成數7成
台灣銀行 1.84% 鑑價約65成,貸款成數8成
彰銀等公股銀行也差不多這個比例, 壽險公司和仲介合作的銀行比較好些。

賣方拉高價,仲介哄抬價,政府壓貸價, 只能說買房愈來愈難了..
最後總算貸到了,土城區19年中古大樓小兩房,貸到成交價75成,30年期,
前兩年利率1.72%,之後2.02% (其實主要就是青年成家),
因為期數長,利率也不算高,所以每月還款金額只占了家庭月收入的不到五分之一,
除了兩成五自備款準備得比較痛苦之外,之後的生活應該不會因買房而有太大變化。

雖然有了房,但還是希望房子別再漲了(應該也沒太多空間),
因為以後一定有換房需求,繼續漲上去的話,以後換大房時,一樣會很辛苦。

用目前兩房1000萬、三房1500萬來「簡易」試算:
目前兩房換三房的價差是500萬,
再漲10%,差價是1650-1100 = 550萬,
再漲20%,差價是1800-1200 = 600萬,更是買不起。
房價雖多了300萬但好歹自己的房也漲了200萬,多少吸收了一些漲幅。

但如果跌呢?才買完就開始跌,我應該會欲哭無淚吧,但其實也沒那麼糟,
跌了10%,差價是1350- 900 = 450萬,
跌了20%,差價是1200- 800 = 400萬,
房價這麼高,買了卻反而下跌,鐵定是會心痛,但唯一的好處是將來要換大屋時也變輕鬆了。

在確定以後需要換房的前提下,
繼續漲,至少還有一間小的可以賣,下跌了,大屋也變便宜了,
進可攻退可守,我這個只有小房一間的屋主應該可以阿Q的平靜看待未來的漲跌了。
(理想的狀況還是別波動太大較好)

出清了七成股票,心情不再隨著股市上下起起浮浮,
不用再花時間研究大盤、個股,上班不用再偷看指數、偷下單,
有了間付得起的小窩,假日不用再四處看房,不再煩惱房子的漲跌。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應該還算是個好的選擇。(當然如果能早個三年買就更好了)

短期內這應該是最後一篇在「房地產」的文章了,以後的漲跌就交給市場決定吧(煩惱也沒用)
接下來要改去裝潢版研究了,不到二十坪的空間要能讓二大一小舒適的生活還真不簡單呢,
最後也祝大家都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IMRL wrote:
看來還是有很多人對於...(恕刪)



貸款成數的問題,最主要是法令的限制以及借款人還款來源.

而擔保品的價值和貸款成數沒關係.

銀行對借款人的債權就是本金+利息+...等.

拍少了債務人還是要就不足的部分還款.

拍多了是法院會將多出來的錢還給債務人.
恭喜啦,既然買了就不用太在乎價格的漲跌,那是外在因素影響下,和貨幣的相對價值變化,實際價值還是跟著大環境變動。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