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過去房地產經驗,不能套用未來,房地產不會被唱衰,只會被炒到衰。


hlz wrote:
資料消費及建築貸款餘額來自央行的報告 要我給你網址嗎 ...(恕刪)

你好, 以房地產觀點, 沒人會去用整體貸款餘額來看的, 一般是購置住宅貸款+建築融資(就是我貼給你的資料), 有的統計還會加上房屋修繕, 但是不影響大局. 可以很清楚看到年增率是遠大於GDP 成長率的
所以我才會說你用錯誤的統計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論點

至於存款方面, 用整體存款也會有很大的盲點, 小弟頃向於只看個人存款餘額較準確

對我個人來說, 這些資料只顯示不管是個人還是建商, 都只是一般人, 都預測不了未來
是的 我同意你的說法(你想如細分在對比再細分再對比也是可以的 我比較懶) 我也沒試圖預測未來 我只是看不出現在的風險有比以前來的大 現在風險有大到會市場崩潰嗎 如果現在有 那以前不就更慘
但有一點因素我也要加入
就是CPI
10年來台灣的CPI一直被壓抑(某種原因)在平均值1.3左右 ( 參考 參考 大陸的年CPI增長率2.8~2.9 GDP往年每年10以上 近1,2年保8)
如果沒有刻意壓抑 GDP會更高 這裡面也是有很大的對比誤區的
而我的全體存款餘額 主要想表現 M1 M2的增加變化所造成的現象 也可以順便解讀台灣總體經濟 資 與債 的關係 跟8年前比百分比還是下修的(這不是好現象嗎)
如果說我有想證明啥論點 那我想證明風險跟以前也差不了多少而已 說穿了 風險隨時隨處在 只是要不要強調的問題 而且強調在那一點的問題 至於某派某看法想特意強調某現象就是個人自由了 不要遇到提出異議的人就開始歸類別人貼標籤
ichirohiro wrote:
你好, 以房地產觀點...(恕刪)
板上強力看多代表


代操金融業??
賺到錢趕快買房來洗錢


靠老婆一年存500W公務員
民生社區2棟老房公寓

hlz wrote:
如果你要單獨拆分 請自己細查對比
你列出來的建築貸款餘額 1兆4?? 消費者貸款(含購屋貸款)餘額 6.8兆 ?? 所以呢你想說的這個數字很危險嗎 比起全國存款餘額25兆多 根本就是藍鳥比雞腿 淺顯易見 現金充足 隨隨便便就可把 建築貸款 購屋貸款 付清還不痛不癢

沒欠銀行錢的人, 為什麼要來存款來幫欠銀行錢的人還? 沒那屁股卻吃那瀉藥的人活該啊....
如果你是指賴帳給銀行, 然後又打呆帳, 只能說, 金融崩潰問題也許能解, 但還不出來
的人可就慘多了
話說, 提出來的數據被挑戰, 即使不詳細的指出對方質疑點的破綻, 也好歹
簡略說明辯解一下吧, 這跟hlz大過往實事求是的精神似乎有出入哦....

另外, 有錢人即使負債/資產比高達80% 甚至90%, 對常態開銷可能都不至於有影響,
不過有錢人的比例畢竟還很低, 救不了內需的經濟數字....
而這一兩年越來越多自住客/年輕人, 忍不住/不得已咬牙買下去了, 當他們負債/資產比高到個人臨界點的時候, 對日常消費的力道就開始減弱了, 這就是現在很多城市店面空租的原因了....
非有錢人的比例有多高呢? 光想就讓人害怕....
我知道實施遺產稅10%的時候,資金湧入造成房產的大漲.
這個理由與結果我是理解的.
只是我真的不理解美國印鈔跟台灣房價之間有多麼大的連動?
有人可以解釋一下這之間的原因嗎?
你又來了 自己在以前的文章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美國移民 認識你久的人都知道 我從來沒說過我是美國移民 你卻處心積慮想栽贓 呵呵呵 沒看過如此扭曲的心理 (等一下你又會倒說回來啦 我也知道啦 習慣了)
而且我已經是中國籍啦 我是Republic of China國民阿 都不知道你為何一直鬼打牆 在這版上大部分人都是阿 還是你想否認我們這些人的國籍 否認我們的存在 呵呵呵
你可是在Republic of China管轄下的網站 Moblie01 發言喔 你否認我們的存在的話 那你寫在這裡的東西不就等於不存在 屁話嗎 呵呵呵

我非專家 我看不出來現在的GDP跟以前GDP的債務比(要比範圍就擴大一點嘛) 就那8年前 61% 跟現在的59% (請參照我的圖表)風險有高到崩潰的境界嗎 話說以前債務比那麼高而且好像偏沒抵押物的貸款居多(當時建築住宅貸款類的少) 比如說以前有一段時間信用卡貸款額度很高 而且很多人刷爆 造成社會問題 (沒抵押物的信貸) 以前那種時機反而沒人喊有危險啦崩盤啦

或許我打的簡單還錢比喻你們不能接受 那算我失誤 再換個角度說好了
今天某炒客不行了 要拋售 請問那些存款10年來倍增10兆的那些有錢人(包括企業)不會去承接嗎 那些 開價打個對摺開始承接正常吧 會輪的到國家像就股市那樣來來救房市嗎(這一點我可沒多批評 10年來 股市救了那麼多次 而房市呢 公平嗎)
拿我做範例 我的現時狀況也差不這樣 存好錢等著承接 市場上總有一些不自量力的投資人 (房市股市也都差不多 ) 一有我滿意的價格和位置我就會想收 其他有實力或比我更有實力的人也會跟我搶 價格可能有被拉抬回來了 以不至於淪落到全面崩潰 只是財富移轉到更有錢人的手上 貧富差距拉大而已 至於有人想說就是為了貧富差距所發起的正義言論的話

我只能很暗淡的回你 「無解」 除非美國人消失在這地球(更不可能的事情) 說到這裡科大你還不去作你的大義 為了全球人好 呵呵呵

話說回來 g大是不是被你黑掉了? 呵呵呵 請只提我就好 別把其他人扯下水 反正在這個版你已經先在開篇的時候就把我遊街示眾了 你如此的心眼 呵呵呵




科瑞岱爾 wrote:
簡單說美國會搞QE(...(恕刪)
當然不是拿一般人的錢出來還 而是有錢的人(沒實力的假有錢人不算喔 不然又會是下一個沒那個屁股的人)會繼續承接 還了沒那個屁股的人的債 至於有錢人要不要繼續舉債承接或不舉債承接 也要看每個人(有錢人)投資策略問題 我就會選擇不舉債承接 現金準備好等著
我也很事實求是 我沒去預測漲與跌 我在討論8年前和現在的風險 差別在哪裡 那種類型的風險大 順便拿8年前的存款總額和現在比 作為一個參照 很簡單的對比
waittfor wrote:
沒欠銀行錢的人, 為...(恕刪)
我只能說那些炒房的,


你有本事賺就去賺外國的錢,

這才是真牛B!

不然你也只是荼毒台灣罷了

hlz wrote:
當然不是拿一般人的錢出來還 而是有錢的人(沒實力的假有錢人不算喔 不然又會是下一個沒那個屁股的人)會繼續承接 還了沒那個屁股的人的債 至於有錢人要不要繼續舉債承接或不舉債承接 也要看每個人(有錢人)投資策略問題 我就會選擇不舉債承接 現金準備好等著
我也很事實求是 我沒去預測漲與跌 我在討論8年前和現在的風險 差別在哪裡 那種類型的風險大 順便拿8年前的存款總額和現在比 作為一個參照 很簡單的對比(恕刪)



可是...週遭看到這3~5年內進場追高買房的都不是有錢人欸!
他們通通都有貸款,有的還背不少。
大概年齡都在50~65之間,而且夫妻至少有一方是公務員的家庭居多~
真正的有錢人大多數不會選擇把資產全壓在房地產,要壓也不會壓在同一個國家/地區,
那是在房市嚐到甜頭的爆發戶才會做的事。
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房產,當經濟稍微不景氣的時後~短時間內要變現其實是非常困難阿。
9000大你有買房 而且便宜的買到CP不錯的房 我很羨慕 我也買房 但是沒有比你便宜 當然我也期望買得便宜一些 你我還沒賣之前 都不應該被冠上炒房客這個帽子 而事實上我也是進多(台灣)出少(大陸)長期持有 根本就不存在炒作的意圖 我這樣賺大陸人還有外國人的錢 拿回台灣 不知道這樣我算不算荼毒台灣 還是算貢獻小小力量穩定經濟呢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我只能說那些炒房的,...(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