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大退休潮來了,台灣和過去將很不一樣!

edwinshie wrote:
買房主力?
要有錢才有得買!
對照所得與房價比例
人多不代表就會成為一波主力

房價目前正是泡沫的高點
這個堆積已高的泡沫即將破滅

現在跟你講你也不會相信
二年後一起映證吧!...(恕刪)


老實說這話張教授講了很多次了,每次都印證了>>>>>不準

我學不動產估價課程的時候那些老師都是考有證照有很多實務經驗的合格估價師
他們都說了,像他們這種懂很多的反而都不敢買房子都是租房子,因為怎麼看都是泡沫
反而是那些啥都不懂的人買了都賺了

NICE6822 wrote:
生活變難了,自己都養...(恕刪)


我記得我小時候生活也不富裕

但是大家也是都生好幾個

有些生了養不起還分給別人養

可能大家都務農資訊不發達又沒甚麼娛樂

大家只能早早就上床去





真瞎掰,
德國之前也有段時間的經濟成長力在歐盟國家吊車尾, 在那段時間, 整體失業率攀高,社福的支出造成財政嚴重的負擔, 產業開始外移, 當時的經濟學人雜誌更以"德國製造的光環不再"來形容當時的德國, 而住房政策早在德國走弱的這段時間之前就已經執行了, 也就是在德國經濟黑暗的那段時間, 所執行的住房政策和現在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把住房政策和德國的經濟實力扯在一起真的是瞎掰鬼扯

德國後來可以重回經濟成長的原因, 除了原本的工業和技術基礎以外, 主要是前任總理施洛德的大幅改革, 主要針對失業保險與救濟金、醫療、養老與稅收等制度提出改進, 像是力促延長退休年齡到65歲, 要求工會調降工資延長工時以換取產業不出走, 失業給付和社會救濟金合併, 也就是領了失業救濟金就沒有社會救濟金, 失業者的失業救濟金只能領一年 (超過55歲的可以領一年半)
, 政府本身的就業機構或者委任的就業機構協助失業者就業, 但是如果失業者拒絕接受就業機構所介紹的工作的時候, 他的失業救濟金就會被停發


gladiator wrote:
德國就是因為立法嚴格...(恕刪)

Nelson5 wrote:
真瞎掰, 德國之前也...(恕刪)


噓~不要說出真相,會傷到很多人

算了,反正他們只會說又看不懂字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這些應該會花些錢享受退休生活吧
不知道這樣的消費有沒有幫助呢
Nelson5 wrote:
真瞎掰, 德國之前也...(恕刪)



你好壞
又來戳人家的美好幻想

施諾德的改革拿到台灣來,會被01不滿族給轟爛的
──延後退休,延長工時與減薪...聽起來就不爽

事實上施諾德和他的黨也為此付出代價,敗選下台
現在在爽的是當年反對他最力的

呵呵
加上這三年來歐元不振
對德國的出口頗有幫助
當然也因為德國沒有放棄製造業,沒有在那邊幻想要好山好水發展觀光啦樂活啦
但這也和德國湧進許多外勞與非法移民(土耳其人)支撐了社會底層勞動力有關

台灣能嗎?
呵呵


swabber wrote:
對照這個10年期的黃...(恕刪)


此為正解,但有一群人的薪水10年來不止不漲而且還倒退嚕,相對於通貨膨脹率來說他們的薪資就是可憐的低

當然他們不能歸咎於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自然要找個代罪羔羊來承擔罪名了

假設通貨膨脹率是2%,你抱著現金一百萬20年後只剩約50萬的購買力
但對於相對抗通膨的土地和黃金來說,最少還能保有一百萬的價值,是不動產漲了一倍還是貨幣的購買力降了一半呢?
老實說,德國經濟往上衝的原因,除了當年的改革外
在匯率的借力使力上也是值得借鏡的

『德國如何借匯率改革成功』

房價只是德國在眾多改革政策中的其中一項而已...

這離題了.. 樓下繼續討論退休潮吧!




arsunkimo wrote:
若是如版主所言每年達退休年齡40萬人左右,達工作年齡的只有20萬人
那麼釋放出的工作機會
對於失業率的降低是否應該有幫助呢

很多公司現在都是遇缺不補,一個人做原先兩三個人的事,你受不了要離職更好,新人一堆排隊要進來薪水還只有你的一半不到....
釋放出的工作機會很少.....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john0002 wrote:
有神人可以告訴我 ,...(恕刪)</blockquote

那我是政策失敗的作品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