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影響房價的最重要因素




房子是船,資金是水,船所在的位置是房價,

只要持續將水倒入瓶中,而讓船所在的位置更高,房價就是會再漲,就這麼簡單!



要觀察房市多空,只需要關注資金是流向台灣,或流出台灣即可!



如果懂得看台幣貨幣供給量M1b,會發現2009年以來,M1b增加了44%,至今仍緩緩增加中

短線來看,台幣兌美元又升值,這肯定是有更多資金流向台灣



在這個大背景下,房價如何會跌?



資金肯定會自然而然去存放在最有利可圖的地方

至於這些資金看到了什麼,小弟已經說了很多次,就不再重述了



除非未來台灣如1997年回歸前的香港那樣,大量資金外逃,否則台灣房價下跌根本是不存在的趨勢!

台灣房地產史上確實曾出現過幾次下修,但那都是伴隨著M1b減少



1989-04: 2,016 (十億元) 減少至最低的1990-10:1,752 (十億元),減少了13%

在這之後,房市撐了幾年後,終於在1992年出現大幅下跌



2000-02: 4,721 (十億元) 減少至最低的2000-10: 4,272 ,減少了9.5%

在這之後,房市開始下跌,但也不是同步跌



2007-08: 8,366 減少至最低的 2008-12: 7,949 ,只減少了4.98%

但1個月後2009-01的M1b就已經超過2007-08的水準



結果,這次在房屋持有人尚未撐不下去前,就被政府給挽救了

但隨後M1b反而逆勢激增了44%,房價不但沒跌,反而暴衝,其道理在此!懂嗎?



換言之,由於房子都是每個人最大的資產,除非撐不下去,沒人會輕易放手

因此房市大幅下修前必定會先出現資金水位大幅減少,然後才可能會出現房價下跌走勢



照以往的經驗來看,台北市房價頂多只跌1年,很快就止跌回穩,幾年後又開始恢復上漲



而且,房價修正幅度與M1b減少量有正相關性

因此在1989-04~1990-10期間 M1b減少13%後,台北市房價下修20%

而2000-02~2000-10期間M1b減少9.5%,台北市房價只下跌15%



2003-01:5,515增加至 2007-12: 8,125 ,M1b增加了47%,而同一時期房價則漲了39.8%

2008-1~2011-8期間M1b增加43.6% ,而房價則漲了35.8%



發現了沒?房價漲或跌的幅度每次都是與M1b有正相關性!



既然目前M1b沒有減少的可能,反而在台幣升值、QE3的推動力下,有持續再增加的可能

房價為什麼會突然莫名奇妙下跌?



當整體貨幣供給量增加下,也許居民所得平均值沒有很大的變化

但肯定有人手上的資金變多了,肯定會有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產,而讓房價上漲!



22f wrote:
房子是船,資金是水,...(恕刪)


如果引述(M1B vs 房地產)數據無誤,大大的分析就算十分入骨,厲害
大大都是投資專家,分析的很專業~

小弟自己是在想,現在的房價以中古屋而言,似乎也是蠻有些與物價相關的~

以前聽人說好像有麥當勞理論~

現在想想,不知多久前,好像79元或89元就能吃個麥當勞的套餐了,現在大概也快要129、139、149元才能吃到麥當勞的套餐,而且還要等中午或晚餐時段,才有這樣價錢的超值午晚餐說~所以物價大概漲了一倍~

所以六百萬的三房中古公寓,變得要賣1200萬了~
22f wrote:
房子是船,資金是水,船所在的位置是房價,...(恕刪)

這一句話非常認同
但是除了觀察大環境貨幣供給量變動外
還是要看銀行提供出來的資金能夠挹注到房市多少
過去有一段時間某些銀行勝至可以作到100%房貸、9成、8成貸款
現在有一些主管機關管制措施所以投資用降到6成貸款比率變高
挹注到房市的資金變得比較少了
主管機關政策其實對資金流動方向有很大影響



emilywu3771 wrote:
另外「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計畫面積(單位:公傾)」,每年還是有幾十公傾的變化,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變化不大

台北市的那幾十公頃變化,很可能是山坡地編入公園或解編為單純保護區農業用地,或是河灘地被從河川編入為公園,意義不大。你如果住台北市的話,何曾看過近十年多出幾十公頃大的公園呢?
這類的研究
因為抓的是經濟數據
難免有盲點
因為經濟環境的起伏
有時候各類現象是搭在一起的
景氣熱絡時各種現象當然同步產生
所以分析下去當然會有正相關性
可是現代社會發展快速
這十年來已經快要顛覆過去30年來的規則
因為人在新的資訊環境中
透過大量媒體與網路催化的結果
人心已經與過去不同
因此整個經濟市場也產生大變化
最近很亂是因為以媒體與資訊來欺騙
可是欺騙並不是永久的方式
只是暫時的亂象
人又不是傻子可能
老被房仲與建商騙嗎?

例如實價登錄
就可能嚴重影響房仲業
使房仲業無法像過去幾十年來一樣
聯合壟斷市場
房仲業的衰敗
也就嚴重影響了炒作拉抬的效果
過去這類數據除非是很內行的人
否則一般民眾根本拿不到
早期房價是在黑箱中作業
後來甚至是房仲聯合控制(透過申報案件的過濾)
建商現在更流行置入性行銷

為什麼說實價登錄會嚴重打擊房仲業呢?
原因很簡單
這樣一來買賣方的價格波動趨於平穩
房仲可以從中動手腳的機會就低很多
加上投資客可以利用資訊落差來大賺的機會也少了
房仲還要再抽成
一般來說賣方就會處於不利的狀態
因此對整個透過資訊壟斷來炒作的多頭房市
將會有致命的影響

有人會說看淨資金流入台灣還是流出
如果這些是外資熱錢
就完全不可能投資房地產
非外資熱錢的話
會投資房地產的也僅只是商用房地產
對於一般住宅
取決的是落地生根的人
以及台灣在地人的資金
這才會比較準
更準的是炒房的資金只有一套
一部分跑到外圍與中南部去了
剩下的撐得起水位嗎?
水位理論還有更重大的關鍵因素
越高的水位需要的水量是等比增加
而不是線性增加
低檔時期漲5%只需要1百億
高檔時期漲5%可能需要一兆
這也是泡沫會破裂的重要因素


明年應該就會開始發酵
後年大概就再見了
22f wrote:
既然目前M1b沒有減少的可能,反而在台幣升值、QE3的推動力下,有持續再增加的可能
房價為什麼會突然莫名奇妙下跌?

新聞發布第161號(民國101年8月金融情況):M1B年增率從2010年初持續下降

M1B年增率連四降 3年半新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85987.shtml

Money God wrote:
新聞發布第161號(...(恕刪)




M1B年『增』率連四降,而不是年『減』率
 
意思是,M1b仍在增加中,只是增加的速度比較慢!所以房價上漲速度也放慢
 
如此而已…
 
房價要跌,必定會伴隨著M1b減少…


這結論就像股價環繞基本面跑一樣正確
不過仍有先跑有後跑等因素
現在房巿是先跑
devine wrote:
這結論就像股價環繞基本面跑一樣正確
不過仍有先跑有後跑等因素
現在房巿是先跑...(恕刪)


但景氣連九藍,指數還有七千五以上,基本面好像沒有七千五啊

別忘了全世界為了救經濟投入了多少銀彈,這些銀彈跑到市場上可不會待在銀行裡睡覺

貧富差距就是這麼來的,富人有門票去取得這些滿天亂飛的熱錢,但窮人只能望而興嘆,大家都看到機會了,但窮人就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窮人此時並不會覺醒發現這其中的奧妙,反而會生氣的把過錯推給老闆,政府和大環境,然後怨天尤人

搖著公平正義的大旗可以打天下,但你不可能用這東西治天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