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行情的人就会买在平均 价以下
平均價以下,不是買便宜??不然是什麼?
還是這樣才叫合理?難道只有買均價以下,這樣才是行情價??
買貴叫被騙??那賣便宜的賣方就叫應該?行情上下都是在均價合理範圍內,有高有低才會有中間平均值出來,,不是嗎?有賣方就是要均價以上才賣,有人缺錢均價以下也可以賣,,難道,,有人覺得台灣的買方只要拿出一個均價是低的價格,賣方就只能接受然後同意賣?反之,,如果賣方拿一個偏高的價格,買方就只能接受就買嗎?當然是雙方對於當時成交行情參考然後斟酌賣價或買價,,有共識的價格,就會成交,,,高於均價還是低於均價,,視當時賣買雙方的心態
實價登錄不是尚方寶劍,,政府沒有規定買賣雙方一定要遵守,,,只是參考用
賣東西的人對價格才有最終決定權,買東西的人也是,,,不是實價登錄也不是政府
xnn0159 wrote :陳小強 wrote:
公布成交價格,,除了...(恕刪)
你那隻眼睛看到我說要買便宜的,我是說知道行情價,就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出多少.
真有你的,"我想買屋的人也會很樂意讓屋主賺一點讓仲介抽一點,對大家都有好處"這句話被自動省略,這樣也可以被說成要買便宜的,我寫的應該是中文吧!
而且講真的,如果仲介是站在買方,那現在新聞報的應該都是投資客跳出來抱怨說買賣房子沒賺頭的新聞,而不是一推辛苦人在抱怨買不起房吧....(恕刪)
也可能不是照妖鏡.是一面破掉的鏡子...沒有什麼大作用..
奢侈稅應該是會比實價登錄....更有效才是..因為奢侈稅可以大大的減少投資客的利潤空間,獲利變少,當然投資價值變低,就不會吸引一堆人投入房地產
實價登錄只是減少投資客買到利潤空間大的標的物..不過近年來房地產的熱絡跟資訊愈來愈容易取得,了解當時行情的價格已經不像當年會落差那麼大了,1成以上獲利空間的標的物早就已經減少..且價格已經到了一個程度要再大漲不容易,奢侈稅實施量跌是沒錯..但價有跌嗎??市場上本來是投資客佔有3-4成賣件甚至更多..少了這3-4成投資客物件在賣,只剩一般賣方及一般自住或換屋型買方,少房子賣,少成交,本來就會量縮
實價登錄是房價殺手鐧??實價登錄是政府想要實價課稅的先行政策....實價課稅是只要有買賣房地產,賣價高於買價時,就需要納入所得稅計算...管你投資不投資,管你自住不自住...都視為非正常所得...獲利的是政府..賣方除了要繳土地增值稅外,還要繳實價課稅...一般都會反應在賣價上...
有人會說.賣方自己要付的..憑什麼要買方出...但當你從買方變成賣方時..你就不會在講這種話了.因為你也會跟他們一樣了..
xnn0159 wrote:
你講那麼多,不就是要...(恕刪)
價格越公開,訪價成本越低。
資訊透明,當然是有其好處,....但稱為詐騙..似乎有點太過於強烈..有仲介因為你所謂的詐術被法院認定為同詐騙集團的犯罪行為嗎?
我非常不喜歡先開高高再讓你殺低的定價方式,因為
一、浪費我訪價的時間
二、增加我被騙的風險
這是你當買方時說的話....
當買方時,總愛說仲介都幫屋主,只幫屋主賣高...讓買方買高...但真的是這樣嗎?所以糾紛都是因為買方買貴嗎?沒有賣方因為被仲介賣便宜而產生的糾紛嗎??那請問投資客買低於行情的房子,是跟鬼買嗎?當然是殺了屋主價格才讓投資客有機會買到..不是嗎?
仲介只是第三方..非當事人雙方..賣的人想賣高..並不是仲介叫屋主賣高..高於市場行情...有那麼多笨蛋買方嗎?當然是少數...多數買方都出行情或是低於行情..所以屋主真的開天價讓仲介賣...100%是好事嗎?
買方總愛抱怨是仲介提高價格...這時候..有想過自己出的價格真的行情合理嗎?還是不管怎樣,就是只接受便宜才叫合理?如果自己的價格是偏離行情太低...怪仲介抬價格..對嗎?
但當你說這類的話時..你覺得賣方會覺得買方出很高,仲介是為了佣金不成交嗎?仲介不想辦法殺賣方價格..會成交嗎?...
不管有沒有透過仲介...買方跟賣方的價格..正常都是有一定的落差..絕不會單價只差1-2萬...如果可以差到那麼少,真的恭禧雙方...但大部份的情況會這麼好嗎?當然不會...
買賣雙方價差都會有百萬以上,如果是台北市或新北市的話...買賣雙方如果對於價格沒有共識...一個只想高,一個只想低..會成交嗎??(如果買方一定要買到,賣方要跳樓了,多少都賣,則不在此限)
K573 wrote:
價格越透明,詐術越難...(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