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到底是房價太貴勒?還是薪水太低勒?


lucars wrote:
其實人口紅利確實是有...(恕刪)


不看每年畢業或退伍後往台北來的外地年輕人
也還有很多來台北工作多年 還沒買房子的外地人
我不覺得人口紅利影響會這麼早

pressanykey wrote:
不看每年畢業或退伍後...(恕刪)


也是
目前人口紅利還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需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發酵
本人反指標超重,請勿跟單或對做,謝謝。

阿添添 wrote:
投資客有你想的那麼笨嘛?
如果我是個手裡有個幾千萬的投資客
利率低我就拿來當自備款買房子
利率高頂多房子不賺拿來存銀行賺5%利息而已(1000萬本金1年賺50萬)
還無風險利率呢!
這麼好賺誰不存?
為什麼投資客比我們有錢
人家比我們靈活
比我們有錢
比我們有頭腦
哪個投資客會傻傻的利率從1%升到5%
還傻傻的放在房子裡?????
有那麼笨的投資客嘛?
有的話被宰也是正常的…
什麼???
你說投資客到時候房子會賣不掉..
投資客的房子都是低價買進的地段好的產品
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啦!!
你太高看自己
低看別人了..
提高利率先死的絕對是辛苦上班的上班族
絕對不是有閒錢的投資客
政府都很清楚不然早就下重手打房了.....
red24 wrote: 你會不了解是因為你不...(恕刪)


投資客不會是笨,但會是貪...

利率上升,對大家都有影响,但對貪的人影响最大...

不要濠洨說,有錢人都用現金買房,不然顏總不會跳出來靠著腰...

不懂什麼叫槓桿投資,我不怪你,你經濟沒學好,是你老師的問題,但沒常識還出來想酸人,這就是你的問題囉...

目前台灣上市的公司,沒有一家沒在玩槓桿,手上有1億,會和銀行和股東貸10億出來擴張,投資客"大多也是"...

買房用現金買的,不叫投資客,叫長期投資,真的投資客是用錢去滾錢,或許你可以稱這些是投機客啦...

投資失敗,破產的很多,有人前半生一帆風順,買什麼賺什麼,但很多人,只要輸一次就爬不起來,而最容易失敗的,是貪圖高利的,投資客或許大部份不會虧,但個人認為那是願意提前獲利了結的,致於不願少賺的,是最可能倒賠...

JCB88 wrote:
剛好看到這段,忽然想...(恕刪)


你說的東西很多沒有錯
另一點跟財務報表有關

以前分紅不列入費用,賺10億分8億,財報上還是寫賺10億
分紅費用化後,賺10億分8億,財報上只能寫賺2億

還有很多衍生的問題,包含以前分紅是用股票面額計算之類的
費用化後科技新貴瞬間變成科技碗粿

以前也爆肝,現在也爆肝
不過以前工作7年可以退休養肝

lucars wrote:
其實人口紅利確實是有...(恕刪)


其實房地產真的是經濟的火車頭!尤其在華人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更是
但是所謂的火車頭絕對不是房仲建商口中的 房價漲國家才會漲
而是整個房價的控制會帶動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
就像近5年來的台灣

房價過度膨漲的結果 就是貸款金額大幅上升 每個人負擔的房貸比都超過薪水的5成
也因為超過5成甚至6成 造成生活的基本消費緊縮
而各家業者也因為租金上漲的結果 倒閉或者調高售價
http://202.39.224.60/news/life/9678079;jsessionid=D9FE4E4C3CAF4D651F62729E4EB936BC
生意很好 但是還是只能選擇倒閉

不倒閉的也只能提高售價 再加上通貨膨脹 使每個人的可用所得更縮水
也因此台灣GDP中內需消費成長竟然遠低於通膨率

而內需消費低落 造就了低薪資(薪資再提高就倒閉了)
低投資報酬率 因此很多業者乾脆拿錢去炒房比較快 不要投資實業了

也因此整個社會都只想把資金拿去投資房地產 炒帳面數字
而不去發展實體實業 房地產的炒作不會造成外銷貿易 工作機會 產業升級
只是不斷的內耗資源的數字遊戲

房地產越炒越高 就會再繼續循環過來 造成大多數的人已經不敢奢望成家
甚至買房之後 根本不敢養小孩! 拿什麼養? 當初買房的時候是用雙薪的薪水再算才剛好
生小孩一個沒工作 即使去工作 保母費托兒費 在加上育兒費 生活怎麼過

也因此產了全世界最低的生育率國家 當國家生育率低人口紅利 負成長會比想像中的更快來到
於是這個國家就逐漸窮的只剩下房地產 國家人力逐漸凋臨

但是越這樣循環 人民的薪資只會越來越低 國家勉強用法令逼迫資方成長 不過是杯水車薪
房價每年幾百萬成長的 薪水一個月多凹個一千元就勞資拉鋸成這樣了
更何況很多中小企業是在這個低內需的情況下苦撐 有可能會面臨倒閉或必須裁員
薪水也漲也不可能會漲到哪裡

台灣的產業只剩下內耗的房地產 菲律賓越南中國 逐漸要超越台灣了

而台灣的空屋率一直提高 從十年前的百分之14 提高到令人傻眼的百分之19]
空屋數達到1萬五千多棟 全部都是銀行的資金貸款 但是政府配合建商讓他們死撐房價

所以說房價是火車頭 不控制房價只會影響整個社會運作 越來越多人把錢套進去 之前套北部
現在讓中南部的也跟著建商投資客 暴利的房產結構 讓人民把錢套進去給他們養老血拼買名車
中產階級的民眾幫她們工作 省吃儉用貸款30-40年的房貸來養他們
由他們代替你去消費 促進內需發展 高級名車 高級名牌 高級餐廳 都是集大家的錢來買單

也因此這幾年每年GDP都是正成長 但是生育率 內需消費 薪資所得 都是在到退走
當房市交易量縮的時候 全亞洲唯一負的成長率就冒出頭來了
也明白當初日本央行總裁三重野所見到的 再不升息降房價 日本會變成現在的台灣 走向亡國之路



red24 wrote:
也明白當初日本央行總裁三重野所見到的 再不升息降房價 日本會變成現在的台灣 走向亡國之路...(恕刪)


日本房價盤跌 20 年了,大家都不願投入房市,經濟也沒起來啊!

你的論點好像少了什麼 ....


低薪資的問題, 來自於失敗的教育政策.

人口結構, 教育, 外籍新娘, 太多問題了... 22K問題沒那麼容易解決

JCB88 wrote:
對房價多空論戰......(恕刪)

lelotw wrote:
日本房價盤跌 20 ...(恕刪)


台灣這幾年房地產起來了 經濟呢?

lelotw wrote:
日本房價盤跌 20 ...(恕刪)



應該是說 日本那時候煞車 都要失落20年了 很多人都預測台灣現在煞車轉型 大概沒什麼辦法
於是政府也不想擔這個罪名 就讓整個環境惡化下去 看誰要引爆

一個癌症患者跟醫生說 "我看其他人開刀化療到現在病情也沒完全康復 我趕麻要動手術"
國家有問題 救了不一定會好 要好要多久不知道 但是不救死路一條
只是每個庸醫不想讓病人死在自己手上罷了

三重野的作為 以現在歷史的角度去討論他 評論幾乎都是褒大於貶

首先日本失落的10年的意思你要先搞清楚 為什麼會"失落"

日本於1990年代初因資產價格泡沫破滅,
導致十年間出現嚴重的「資產負債表型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
在這十年間,伴隨土地及股票等資產價格的下跌,
銀行、家計部門及廠商均「去槓桿化」(deleveraging)積極調整資產負債表,
結果民間需求大幅萎縮,一般性物價持續下跌,平均經濟成長率不及1%,
失業率則高達4%。相較於泡沫破滅前的20年間,平均經濟成長率達4%,失業率僅約2%,
這段期間日本的經濟表現被戲稱為「失落十年」

在這段「失落十年」的期間,日本政府不僅大幅降息至接近零的水準,
亦即採行所謂的「零利率政策」(zero interest ratepolicy),
而且推出數次規模極為龐大的財政激勵方案,甚至於進行諸多的結構性改革,
但日本經濟迄無太大起色。
一直到2001年3月,日本央行(BOJ)
史無前例地採行「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policy),
再伴隨國際經濟情勢的好轉,日本經濟終於自2005年起亮麗復甦,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也自2006年起轉呈正數,正式擺脫十餘年的經濟困境。

日本之所以陷入「失落十年」的困境,可歸因於「資產負債表型衰退」,
帶來了嚴重自我增強的「通貨緊縮惡性循環」


日本經濟蕭條使日本房地產業遭受打擊最大,但房地產價格低迷也增加了其他創業機會,
例如購買土地建房的成本降低。房地產價格低迷對於房地產所有者是壞事,
但對於投資房地產的個人和企業來說是好事。

而且日本嚐過一次教訓之後 目前都謹慎的看帶房地產發展
現在世界各國都注意到了房價平穩的重要性。要把房價變成民生消費而不是投資商品
近年來,日本興起的「住居福祉學」,更從「民生福祉」的視角
將房地產業的民生性質上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
將房地產市場作為消費市場而非投資市場的,國家經濟週期波動就比較小


台灣政府是政客不是白癡 是庸才不是蠢才
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問題 不然不會有接二連三的打房模式
但是選舉跟建商和政府掛勾太嚴重 打房只敢打半套 不敢玩真的
搞得台灣現在變成不上不下 還是要等外力來戳破泡沫

這版上已經有人講過,日本的學者,都在檢討,當時打房的政策,有可能是錯誤的。
造成經濟衰退20年。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