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ho_kk wrote:
如果你要長期自住==> 建議 新大樓
台北市買得到30萬/坪的大樓, 應該超過25年, 如果發生震央在台北的七級地震, 25年以上的12~15層大樓倒塌率為 55%. By the way, 台北很久沒發生大地震, 能量持續累積中.....................(恕刪)
你確定發生七級大地震, 只有台北市的房子會倒嗎? 新北市就在台北市旁邊, 台北市七級, 你覺得新北市第一環會是幾級 ~~~另外就算新大樓, 你確定他就一定不會倒, 不是所有新大樓都是蓋鋼骨的, 請你先搞清楚這點 ~~而且誰說鋼骨結構就一定不會倒, 你是念結構的嗎? 還是土木技師還是建築師? 如果不是, 請不要發這種誤導人的言論
另外, 就算沒倒, 你確定不會變危樓嗎? 發生七級以上, 我看連101或是新光三越站前店, 可能都不一定撐得住了~~~
但3年前還這樣想的話,那就變成"迷思、舊思維"了,因為台北縣市透過捷運路網、淡水河整治,同一都會生活圈越來越明顯,過去淡水河(臭水溝)拉大的"鴻溝"(負)逐漸變成"共享資源"(正),最關鍵的是台北縣位階提昇成新北市(直轄市)後,經費大幅增加,也就是主客觀條件變了。
我之前就開過版討論"升格後的新北市(五都時代來臨)會使台北市早期絕對強勢的地位趨於相對弱化",事實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這三年新北市的整體漲幅和北市相當,甚至於過去一年北市止漲,新北市仍在漲。
開版把命題進一步限縮到新北市"新"大樓 vs 北市"舊"大樓,這代表價位一樣下,兩者間"其它"條件可能差不多,這時候要以中性角度來看"發展性"(資源實際投入),不能再簡單迷信"北市漲幅優於新北市"那套。
前面提的資源,不見得是公共資源,也包括民間資源,還有就是"誰在買"?
以新北市首善之區~板橋為例,除了四鐵共構、升格的市政中心這種特殊資源帶動它的後續發展,民間企業因此跟著投入(大型精品百貨、影城、企業總部),然後進駐該區"新"大樓的居民可能是較有累積財富能力的企業主或高收入專業人士,而"單價"價位接近的北市"舊"大樓或公寓的買方,相對上可能只是"中上"薪資白領階級,那麼前者的後勢就強於後者。
具體例子就是5年前新板特區的新大樓單價和文山區中古大樓差不多,但現在新板的豪宅預售建案可以賣到100萬、新成屋賣80萬,文山區的10年中古大樓破不了60萬。
因此結論是要"個案"(特定區域、產品性質...)來看,而不能用過於簡化的迷思(台北市/新北市)來判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