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erfeng wrote:
認真兄像您這樣 留學回來甘願到台中傳產業流汗 不沈迷虛幻時尚 真是鳳毛麟角 向您致敬
別這麼說啦,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優秀,也沒有到TOP10的程度,倒是工作運不錯,去大企業面試時大多會被錄取,且很奇怪的是都會和高層直接接觸
在留學生當中,我算是窮學生,只好認命一點,拼命學點東西回來,留學期間也大多申請獎學金和打工過生活,在打工當中就學很多,尤其是人際關係
留學生當中家中有錢的一堆,留學期間開賓士車上學的也看過好幾個,他們有錢有閒去和有錢有閒的人培養感情人際關係,我可沒有那個閒功夫喔,所以漸行漸遠,只是覺得....替這些人感到可惜啦,拿父母親的錢出國,還是得學點東西回來才是
singerfeng wrote:
回來除了英文溜一些外 就只會泡夜店(他們認為只有在夜店跟老外 ABC 時尚業內等才是同類)當然找工作也是時尚精品業 一方面懂也愛 一方面可以接觸最新時尚 三萬又怎樣?到時搭上個葉少爺 金控董事公子的 誰還需要靠這三萬過活阿 買一個包都不夠!
只能說有夢最美,祝這些女生今後能像狗狗,或是辜大少元配等幸運
不過遇上像那位60人斬的話,也就認了吧
singerfeng wrote:
學歷都是國外的(maybe野雞)大學 我的年輕人妻鄰居也是南加大的喔
 S大你這樣有影涉南加大是"野雞"的嫌疑喔?
S大你這樣有影涉南加大是"野雞"的嫌疑喔?
好歹一年沒花個200,這間還進不去耶!
 而且入學分數還不低喔?
而且入學分數還不低喔?
不過看你描述這個例子,覺得台灣還滿悲哀的!

如果要靠"外貌"去當精品店的店員?那又何必花一間房子的錢去念那麼好的大學!

有沒有專心去念?這小弟是不清楚!很多好像都是去玩四年?

結果回來薪水只拿"3萬"?
 這個"投報率"會不會太低了點?
這個"投報率"會不會太低了點?
那還不如讓她老爸多買間房去租人?這個投報率搞不好還比他女兒去念四年南加大還賺勒!

是台灣的環境讓年輕人,無處發揮專才?還是台灣社會,年輕人的價值觀真的變了?

這個薪水?可能都還比不上小弟認識的一些傳產工廠的"藍領"耶,只差沒得穿的帥帥和妝的美美的!




hlz wrote:
認大 你不知道 這些...(恕刪)
的確是啦,我留學期間看到富二代的的確是有錢
不過富二代通常都沒有比富一代優,能守成就算不錯了,人家說富不過三代,好像真的有一點兒回事
(我不是咀咒有錢人喔,別誤會,只是覺得富二代先天環境得天獨厚,理應當要更優秀才是)
這些年來,我體會過一件事
就是說真正有錢人的飯碗並不會不好端,倒是那種說有錢又不是真的很有錢,說沒錢卻又有點家產的飯碗最難端
看到這篇,留學回來(就算是野雞大學也罷)卻去當精品店的店員.......感覺到很可惜
不過只要是正當工作,個人又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不好
倒是又多了一項"常識"和"見聞"了
JCB88 wrote:
如果要靠"外貌"去當精品店的店員?那又何必花一間房子的錢去念那麼好的大學!
有沒有專心去念?這小弟是不清楚!很多好像都是去玩四年?
結果回來薪水只拿"3萬"?這個"投報率"會不會太低了點?
那還不如讓她老爸多買間房去租人?這個投報率搞不好還比他女兒去念四年南加大還賺勒!
是台灣的環境讓年輕人,無處發揮專才?還是台灣社會,年輕人的價值觀真的變了?
這個薪水?可能都還比不上小弟認識的一些傳產工廠的"藍領"耶,只差沒得穿納帥帥和妝的美美的!
您的看法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
雖說有錢人有有錢人的作法,平凡人不太能了解
不過總是覺得可惜啦
要當空姐當店員其實真的沒有必要送出去留學,留學回來靠關係在大企業就職,將來要嫁的時候,"名聲"也比較好聽一點,當個秘書或是翻譯在大老闆或是高級主管身邊做事,其實很好推銷出去
如果是外貎出色的話,其實可以去從事模特兒演藝界,至少有名氣,接觸更廣
去夜店想找好對象????風險太大了,只能說被玩的機會很大,還是留點給人打聽會比較好,最近不是在爆什麼撿屍的?萬一被誤會了,不就花錢買壞名聲嗎?
唉~~~~~~~~~~~~~~~~
JCB88 wrote:
S大你這樣有影涉南加大是"野雞"的嫌疑喔?
好歹一年沒花個200,這間還進不去耶!而且入學分數還不低喔?
不過看你描述這個例子,覺得台灣還滿悲哀的!
如果要靠"外貌"去當精品店的店員?那又何必花一間房子的錢去念那麼好的大學!
"野雞"這個我想幫女王的母校申辯一下,在USC拿 full scholarship+stipend 的PhD,她跟不少同學算是苦過來的,而且對USC蠻自豪的喔

認真過日子 wrote:
的確是啦,我留學期間看到富二代的的確是有錢
不過富二代通常都沒有比富一代優,能守成就算不錯了,人家說富不過三代,好像真的有一點兒回事
(我不是咀咒有錢人喔,別誤會,只是覺得富二代先天環境得天獨厚,理應當要更優秀才是)
除了女王在USC的同學朋友,小弟在哥大的同學朋友中,富二代的比例也不少,不管是創業或接班,努力奮鬥的還是佔大多數,混吃等死似乎只有兩三人,實在看不出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喔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