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需了解台灣主要"以外銷為導向"的國家,
內銷市場的規模比例實在無法和外銷相比
也就是說刺激台灣內需市場(如消費劵)效果是有限的
美國2次QE後,世界各國陸續跟進增相大量印鈔以解決銀行的不良資產,平穩匯率
中、歐、日印鈔的數額都不輸美國,而被塾高的台幣價值(33>>29)相對也影響了台灣的外貿收益
生產成本變高,企業大量裁員,以滅少虧損
物價高漲,口袋裡的錢變少了,消費需求降低,低價、節約也成了人們優先的考量
惡性循環之下的市場經濟一片低迷,交易量急速下降
投資人的大量資金、熱錢由股市抽出,四處尋求抗跌保值的安全避風港,
熱錢所到之處(黃金、房地產、定存、債券)應聲起漲,

我只能說台幣升值在我看來,弊大於利
當然對於有很多台幣資產、土地的人,他們一定是樂見其成。
LAISTEVEN1106 wrote:
熱錢所到之處(黃金、房地產、定存、債券)應聲起漲,
我只能說台幣升值在我看來,弊大於利
當然對於有很多台幣資產、土地的人,他們一定是樂見其成。
你說的是正解
這就是熱錢的威力
準備見證QE3的經濟奇蹟吧
FED扭轉操作(OT)結束後的投資契機
我引用兩個圖表來告訴大家,QE3就趨勢線來看與大環境來看,暫時是沒有價值的。
想反駁的人,你就自己先看圖說看看「QE3可以造就後市會有怎樣的變化」,不要嘴砲。


這有著作權問題,不能夠貿然全數引用,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內文或與該作者聯繫,我不認識該篇作者。
很多不適合的討論或是一些經理人可能不會那樣想,但是真相就是那兩張圖。
FED內心對於規模經濟的滿足點有一定看法,這次他們不打算讓國際原物料上漲去增加CPI。
各國都是一樣的看法,所以才有課金融交易稅的可能討論。
FED的目標沒變:CPI增加趨緩,再吸收國內企業回頭投資。用OT還是可以算是穩定工具,尋求美元貨幣價值的穩定。
有空看一下FED會議的影片,你會發現他們各部門會報的聚焦不是大量刺激的經濟工具。
-------------------------------------
失業率偏高? 以哪個標準來看是高? 我會說這是剛好的美國失業數字。
更何況美國有一部分就業人口是領週薪,起起伏伏很正常。
又不是一週之內就有100萬就業人口需求,媒體不要大驚小怪,很正常的10~8%阿,只要不要破13就好,目前趨勢線也看來不太可能破13。
個人解讀「美國人國內就業供給量過小,長期維持10~8%之內都是合理的穩定數字。受不了這樣的失業率,那也沒辦法,企業體回歸不夠多。FED目前關心的是債市容量、內需夠不夠大、家庭信貸有無惡化跟銀行資本健全,OT是紓緩之計,必須耐心等待市場的緩慢調和,資金回流。」
經濟喔!
一個長波段變化。
炒家喔!
老是想要看短期有無利差可賺。
一如我跟我朋友說:「現在很多人追求的是資金避險能力,小賺是大賺,小賠是小賺」
這是今天的報導:
美就業疲軟 推QE3聲浪再現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12.07.08 05:33 am
美本月推QE3 機率低 工商時報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12-07-08 00:50
美聯儲可能9月推出QE3
到底QE3能幫美國經濟復甦到怎樣的程度?
QE3對於歐洲/大陸/日本/台灣經濟影響有多少?
QE3其實跟現在FED對於美國銀行業的資本健全是有點衝突。
今天是2012/7/8,我已經看了很久的「QE3要出」的新聞稿。而且都是台灣的版本比較多,真是夠了。
這些新聞是有數據可以預測還是未卜先知或者只是翻譯文?
到底多少人期待QE3?
至少我不認為今年會看到,除非有人想走上葛老的優雅經濟政策:一切就由市場決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