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房子買不起!12年國教注定失敗!都是因為台灣薪水太低!!


scott9282001 wrote:
重點是70%的大學生都是混畢業的,進入職場,
嫌起薪太低,因為你沒學歷也沒實力。怎麼會找到薪水高一點的工作
嫌工作不好,你什麼都不會,會有什麼好職缺。
嫌升遷遷太慢,連學東西都不想學,還談升遷??

不過我還是不贊成12年國教的。
九年國教就一堆不想念書的一起撐到國中畢業。高中隨便讀,大學8分就能上。所以現在一堆大學畢業生什麼都不會就畢業了。

12年國教只是讓不想念書的孩子痛苦,製造更多的學校問題。

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老師或是資源去輔導學生學他想學的。

以前這些不想念書的孩子可能投入技職科系或是直接進入學徒市場。去做一些勞力或是黑手的工作,薪水不會只有22K。
)


非常同意你的觀點
回顧以前國中那些不唸書.整天被叫到訓導處打的同學
我發現因為他的唸書態度就是這樣
處事態度也是消極負面
同學會就知道...90%都是勞力階級又沒錢
我一點都不會同情
自己不唸書..打個資料都不會
做個報告也不會寫...簡單的英文也不會
請問為何要同情這樣的人
爲什麼要同情你的無知...
誰叫你不學不唸
你在玩...我再努力補習唸書或重考
憑什麼要給你那麼多薪水

12年國教只會讓全部程度都低落

高中時期若待過班上會打架的班級就知道
自己又是好學生
就更能體會那種唸書的痛苦
龍鼠同籠...不會有好處的
下課被打是稀鬆平常的

當你變成.台.清.交.成.陽明等的較前面科系
變成白領階級
你會同情那些當初打你的混蛋嗎
為何不唸書要打乖乖唸書的同學
爲什麼考試卷寫了20分鐘就交卷.趴下去睡覺....而現在什麼都不會卻要求高薪
可笑

ejan1969 wrote:
我跟這位老兄的見解一...(恕刪)


其實賺錢不光是唸書一途,念書要念得高才有用。阿貓阿狗的學校出來的文憑沒用的。

當廚師,修機車,修汽車,建築工,水電工的薪資都比22K好太多。

想像你16歲國中畢業就去當學徒,3年後也差不多是一個師傅。當完兵回來。在經過四年的職場訓練...你的薪水絕不會只有大學畢業生什麼都不會的22K...而是一天日薪2000元以上的師傅

多混了七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只學到眼高手低。
我也是一直覺得, 錯誤荒謬的教改讓人人念大學, 是國家的一大危機~

印象中小時候大家把台北市幾所"有名"的學校, 用"三開四方"來通稱; 其中的一所 "開平" 在我家不遠處, 這幾年已經改成了餐飲專科學校, 還附設了很便宜, 品質也還OK 的學生實習餐廳對外開放.

這些同學們, 雖然沒有大學文憑, 但是身上都有一技之長; 我想怎樣也淪落不到22K的~~

如果當初該校堅持要往"大學寬門"的方向走, 我想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關鍵不在於念哪裡或念到何程度
人格特質與用心的程度 決定你的高度

太太20年前從TK大畢業 第一份工作月薪19K
比大家說的22K還要低吧?!
但早已十倍不止了

出身低不是錯
但一直執著於為何出身低 而忽視人本就不同跟勤能補拙
那就注定一路低下去
狂傲浪人 wrote:
現在一堆文商生讀到研究所領22K
有的甚至國立後段也是
銀行?好的銀行也都是要考的,考的上的也都是名校生。
進壽險公司的最慘,沒底薪採業績制。(有朋友在做,很慘)
看過三商美邦或是國泰的徵才廣告嗎?(幫沒傘的路人撐傘馬上路邊搭棚面試)
他們為什麼要徵人還要廣告?他們缺無底薪有熱誠的廉價業務呀。

我本身也是理工生,知道文商的朋友居然是這樣的薪水
我也覺得相當不可思議。但是卻是事實~
...(恕刪)

那是你只看到表象,文商那些領22K都是沒專業,跟念什麼無關。

這個社會,學歷已經不值錢了,重點是"專業",舉例,唸文科的薪水不高,是因為沒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我認識的念文科的,卻都把除了英語之外的某種外語,唸得嚇嚇叫,然後工作都好找得不得了,起薪也很高,也很容易晉升,例如一下就變成某個team的專案經理之類的領導職。

因為非英語的外語,要能很順的聽說讀寫,跟老外溝通如跟本國人聊天,這本事就是替代性很低,社會稀有的"專業",才能拿到社會職場上換錢。
完美女神
我想不管從事任何的職業都要認真打拼才有前途,不過並非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差別在於,很多東西是努力也無法彌補的,數學這科就是這樣,小時候有多少人飽受數學折磨的?數學這種抽象的東西原本就是要有些天分才行,讀不通的人再努力也是沒用。

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專業可言,差別在於進入障礙、專業延伸性與競爭性。

進入障礙低的,譬如一般事務性工作,任何人來做花個10天半個月就可以上手,進入障礙高的,譬如半導體工程師,沒有念個幾年相關科系,沒有讀過一大堆papers,進去連手冊都看不懂。

專業延伸性的話,是指一旦身在業界,3年工作經驗跟5年的、10年的差別多大?
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是一種進入障礙高,但是專業延伸性低的行業,5年的工作經驗大約就到高原了,接下來專業的累積越來越慢,一旦新架構新規格誕生,5年經驗的跟10年的、15年的都一樣要歸零重來。
旅行業的領隊,跟高科技工程師正好相反,進入障礙低,但是專業延伸性長,因為帶過的團越多,跑過的國家越多,就會歷練過越多狀況,專業得以累積。

競爭性的話,你所從事的行業,會有哪些人來跟你做一樣的事情?你比那些人更有天分嗎?拿百米選手來舉例,跑10秒在台灣已經是頂尖了,不過去到美國,可能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每個小孩都有天分,會唸書也是一種天分,硬把不會唸書的小孩推去升學只是以己之短去攻敵之長,也讓小孩學不會及早認份,不能及早轉換跑道,發掘自己的天分。

台灣的薪水是不高,這是現實,考的上國立大學熱門科系的,薪水絕對不只22K的幾倍,會唸書的自然可以去拼,不夠會唸的,你又硬要去擠,那拿22K也是剛好而已,便利商店的大夜班也才25K而已,人家熬夜不辛苦嗎?22K給你坐辦公室吹冷氣很好了啦。



支持適性發展理論

小弟我剛好讀中部某國立大學文科,薪水確實難比讀理工的同學
但我承認我對於念書真的不是很有興趣,從小也是補過習,一路亂補補上來的,
在大學裡學的專業和目前台灣職場所需的確實有些脫節,只能加強證照或者有些同學乾脆考公職了,
其實仔細想想挺可悲的,很多同學念了四年真的不知道到底在學什麼,
包含我讀商學院的許多同學都已經投入公職考試,更別說我們文科的學生了,
進職場大概真的只能找出版社校正員或文編等勞力稍密集但要高度專心的基層工作,
稍微厲害一點的就是外語翻譯人員或進普通的外商公司,起薪雖然不至於22k,
但也頂多稍高個3k~6k左右而已,除非再加國立Master學位證明,
難怪現在一堆人要考公家單位,但考了就等於間接否定掉四年所學了,
說穿了,其實也只是混文憑,有了大學學歷可以考更高等(如3等高考)的考試罷了

所以我覺得德國模式是可以學習和參酌的,技職和高教一樣並重,
在德國連麵包店師傅也要有牌才能開業,這說明的就是一種高專業度,
技術人員(類似我們的作業員)每年都有許多技職的學生投入,薪水也相當不錯,
不會比讀到大學的差很多,未來也是能夠一步步向上爬升至管理層,發展性也很好,
大學是真的有能力念的人才去的,進去容易但要出來很難,台灣剛好相反,
一堆大學生,但是老闆一開始怎麼知道哪些是真正的A咖呢?

能力好壞其實過一段時間就看的出來了

於是一些改制後的科大或者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慢慢被發現其實能力不符合期待,
老闆久而久之就乾脆一次拉低大學生的起薪,省的慢慢去找誰是A咖誰是B咖



Reich wrote:
那是你只看到表象,文商那些領22K都是沒專業,跟念什麼無關。

這個社會,學歷已經不值錢了,重點是"專業",舉例,唸文科的薪水不高,是因為沒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我認識的念文科的,卻都把除了英語之外的某種外語,唸得嚇嚇叫,然後工作都好找得不得了,起薪也很高,也很容易晉升,例如一下就變成某個team的專案經理之類的領導職。

因為非英語的外語,要能很順的聽說讀寫,跟老外溝通如跟本國人聊天,這本事就是替代性很低,社會稀有的"專業",才能拿到社會職場上換錢。


你說的這種人並不多
而且這的確也已經算是一種專業了
但是一般英文好的人就沒啥稀奇了
讀工科都一堆多益900分的了





大家都想買房子且都要買台北市區.只是自身能力夠嗎?嫌郊區生活機能差(有誰的家能像台北捷運那麼方便).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要政府補助....但這些哀哀叫的人是純住還是投資?就像政府要蓋社會住宅.就馬上有人抗議說會影響房價.....找房子住第一想到的是這房價將來會不會漲
這要分兩個層面去談,教育型式與教育內涵:


教育型式方面:

現在台灣教育問題幾乎走偏了~透過聯考菁英(士大夫)規劃出來的偏見學制,讓教育崩壞

以前每年有30~40萬同年次的小孩

現在只有20萬

但是以前每屆大學生的容量大概5~10萬人

現在大學(含科大,技術學院)容量大概20萬

也就是以前只有1/3以下有機會大學畢業,其他人投入社會各行各業

現在全部大學畢業,也是投入社會各行各業

以前的人高中職畢業或是國中畢業就去尋找每個人的社會定位

(汽修、美髮、市場攤商、水電、裝潢、風管、護士、工廠作業員、店員、小生意、服飾店等等)

透過尚未成家立業或是非常年輕18~25歲,來降低失敗的風險。


現在全部22歲以上大學畢業,舒適圈過慣了(70%的人頂多就服務業打工,每天上網、睡到自然醒)

驚覺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時,然後又不敢、

也吃不了苦不願意投入如風管、水電、汽修、裝潢等高技術的行業。

結果就是失敗人生的開始。


教育內涵方面

國民教育老實講9年就夠了~自己想想,高中職教育那些微積分、三角函數、史地研究方法

哪一個是[國民教育]需要教的?這些全部是工程師、研究人員的先備知識

假設一個立志成修車達人、冠軍麵包師傅、髮型設計師需要在正式學制的核心課程去學這些嗎???

一個好的教育內涵應該是:

30%的人從事科學研究、高階白領、工程師的大學階段才能訓練的出來的

而在訓練的過程中是透過企業實習、實作、實驗、現場研究來強化工作動機與內涵

70%的人在國、高中階段透過三明治學習方式(如以前的明志、護校等),學校讀書、

企業實習、學校讀書、企業實習、學校讀書,透過實習、課本來驗證自己是不是真的合適這個行業



現在什麼都沒有,大家揉成一團(12年國教、上大學)

結果產業也揉成一團(技術性工作沒人做、產業單一)

從教育就可以看到國家未來

有小孩的人,小孩子在校12年+3年幼稚園,一定知道適不適合讀書,不適合(70%的小孩)的

建議高中職就要去學技術,如果要上大學最好以工作為先,

大學隨便念(反正爛大學也是隨便翹得一團亂也能畢業

這樣才是小孩之福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