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自刪


留級的米蟲 wrote:
資本利得的大有錢人繳...(恕刪)


抱歉, 我的文字用得不夠精確, 我所謂相對少,
是指按遊戲規則, 原來應該繳更多的,
不是說她們繳得比較少, 事實上, 她們通常繳很多
yoshi66 wrote:
我講的是綜合所得稅的...(恕刪)


如果真有公平正義,就不會有傳統市場了!
敵視高所得者,卻忽略課不到稅的傳統市場,
政客的切香腸口號,還真的有人相信!

有人說靠稅收來改善社會上的資源分配,覺得真是可愛!
加稅後這些錢進了政府的口袋,
政府會幫你"公平"且"有效"的分配在社會資源上,促進"房價下跌"到讓你買得起心中的理想房?

政府會為了選票,幫自己的員工加薪.
政府當家的,只是利用這機會在幫自己增加收入,同時把高房價問題從自己身上卸下責任!

今天如果是討論所得稅級距,
其實第一個需要馬上改進的是讓"所得稅級距浮動"
也就是說假如 去年100萬級距為13,20%的分別門檻,
應該要改成 "100+CPI"...
否則在長期通膨及薪資上漲的情況下,政府每年都從你我身上多A了一次"通膨滯後稅"


abcpanadol wrote:
--------------

我的意思不是說稅率還要更高, 相反的, 我認為稅率太高了,

但我認為那些不用繳稅的收入, 應該要提出來檢討


這兩句我認同。最近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話題就是個例子。






abcpanadol wrote:
70%, 我的確是看...
(恕刪)

但我認為那些不用繳稅的收入, 應該要提出來檢討...
(恕刪)


這個我也贊成
像停徵證交稅改徵證所稅的事
照公平正義的原則來說我也覺得有理
只是證所稅徵法政府沒說清楚
我以前在理財版問證所稅的詳細內容也沒人能回答我
稅改問題一大堆啊...
abcpanadol wrote:
70%, 我的確是看新聞的,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ct?xItem=64899&ctNode=10881
根據財政部網站

"依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96年度統計,薪資所得占各類所得比例雖達72.34%,惟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占全部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比例僅55.62%;取得營利及股利所得者,繳稅比重達到33%。"

也就是須繳稅的所得, 薪資所得約72%, (這裡我搞錯了, 不是繳稅的比例, 我道歉)
資本利得佔小於28%,

)


所以說,就我論述的"綜合所得稅的級距貢獻度"而言,

一般薪資階級所得稅稅金的級距貢獻度佔70%的這個數字,是錯誤的,

是"人人都不求甚解且便宜行事"、

而且被部分有心人士拿來炒作煽動的結果,

abc普拿疼大你是斯文人,

比一些只會閒聊瞎扯的人好多了,

另外,不上稅的資本利得,的確該被檢討!
yoshi66 wrote:

GDP 約45%是薪資(給薪水階級), 37%是盈餘(給老闆),

按比例繳稅時, 薪資階級繳所得稅稅金應佔54%, 老闆應佔46%
若考慮有錢人的所得稅稅率比較高時, 老闆繳稅的比例應該更高才對,
但現實狀況反而是薪資階級所得稅稅金佔70%, 也就是老闆繳的低於30%...(恕刪)



這段敘述很有趣啊, 我自己是覺得, 把繳稅的人二分法成 (薪資階級) 跟 (老闆/有錢人) 兩類, 會不會有誤解?


比方說, 所有上市公司的總經理, 都有薪水, 而且他們手中多半有相當的股份, 所以我想被認定為 "有錢人" 也不為過.

然而這些總經理的薪資也是每個月都要扣稅的啊, 所以他們在政府的統計裏面, 是不是也被歸納在"薪資階級"? 這些人繳的稅可是非常高的呢, 如果把這些人排除來看, "窮人薪資階級" 負擔的總稅金比例應該要更低一些.

我最近問過一些朋友, 知道上市電子公司來說, 絕大部分的高階主管現在的實質收入, 比起過去有股票分紅時低很多很多了; 比方說過去 薪水+ 股票市值大約一年兩千萬的大 BU head 來說, 現在 package 總值不變, 但是絕大部分就會被硬生生課到 40%了, 大家都很不爽說~~~~ ^^"
eddie1999 wrote:
這段敘述很有趣啊, 我自己是覺得, 把繳稅的人二分法成 (薪資階級) 跟 (老闆/有錢人) 兩類, 會不會有誤解?



E大,您引言錯誤,那段不是我寫的,

這一定會有誤解。

eddie1999 wrote:
比方說過去 薪水+ 股票市值大約一年兩千萬的大 BU head 來說, 現在 package 總值不變, 但是絕大部分就會被硬生生課到 40%了, 大家都很不爽說~~~~(恕刪)


total package 不變,那是100%分紅現金的情況.
如果分的是stock option....就開始加上槓桿效應了...
股價低時, 分紅為'0'
股價高時, 繳稅驚人..


買不起房,可以租嘛!

買不起房,但是又要求政府搞這搞那..然後希望地點好的房價低,讓你買!
天底下真的有這種事,而且是認為天經地義的抬出'合理化'的大旗!!
killy_chu wrote:
total package 不變,那是100%分紅現金的情況.
如果分的是stock option....就開始加上槓桿效應了...
股價低時, 分紅為'0'
股價高時, 繳稅驚人..


買不起房,可以租嘛!

買不起房,但是又要求政府搞這搞那..然後希望地點好的房價低,讓你買!
天底下真的有這種事,而且是認為天經地義的抬出'合理化'的大旗!!...(恕刪)



啊, 你下面那一段 我不知道跟我上面寫的關連是啥哩? Orz

我說的這些人, 大家領了很低稅率的一兩千萬年薪很多年了, 沒有買不起房的問題啦 ^^", 我寫的是"不管收入再高, 一但實質稅率變高了, 人多半還是感到非常不爽的呀~"


(PS: 多半不是現金分紅喔; 庫存股分紅, 一樣是用市值來認定所得的)


yoshi66 wrote:
E大,您引言錯誤,那段不是我寫的,

這一定會有誤解。...(恕刪)



不好意思, 偷懶直接引言, 弄得有點張冠李戴......Orz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