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我雖靠股市賺錢 但深覺要靠房產守住錢


59478 wrote:

eddie1999 wrote:

在這個版上我印象中看過幾十次類似引言裏的說法, 台北過去跌過三成這類的.

可是回頭找資料, 實在找不出來那十年是發生在甚麼時候啊?

哪位可以幫幫忙回答一下呢? 謝謝囉~ ^_^



我有幾位同事2000年前後買入內湖中古公寓,1坪不到20萬..(恕刪)



所以... 請問到底那黑暗的十年是甚麼時候? 還有真的是整個台北市跌了三成? ^^"
shean9019 wrote:







看到這邊還蠻有感覺得
其實每個人的風險報酬結構屬性不同
所對應適合的商品也不同
只要是能生存的商品
基本上都是好的
沒有優劣
只有適不適合

另外資產配置的觀念
也說明了
不是商品好就重凹
全部投入
或者只看這項商品
最好還是搭配個人投資屬性
建構一個趨近於效率前緣的投資組合

房地產也好
股市也好期貨選擇權
甚至外匯與交換
只要建構起來的風險與報酬結構
是適合自己的
都是好的投資

房市真的蠻高的
但是不是最高
真的要時間證明
但如果有人是自住
有人投資或投機
有人當成固定收益
得到的結論絕對不同
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
就是個人是不是選擇到對的投資組合

小弟對房地產
也有投資也有投機
也有固定收益
已現在這個價格
小弟選擇只留固定收益的部分
投資與投機已不再適合我
每個月的租金剛好幫我繳掉房貸本金
再過十年
這些房子就都沒貸款
剩下的都是養老金
何樂而不為

版大剛好提到2412
小弟昨天還去投機了一下
90.1融資買了20張
三根黑棒的她
很適合我去投機一下
但長期投資
我肯定不會選她哩...(恕刪)

2412
才剛要坐高鐵南下而已
現在上車勇氣很佳喔
幾年前版上一堆人 倡議只租不買 不背房貸及時行樂
如今眼看當時 被他笑笨蛋背房貸的人
現今資產翻倍 而自己卻不如當年
只好唱衰房市
金融風暴讓他們失望了
奢侈稅可能又要落空了
可能要期待歐豬了



如果他們當年不及時行樂 隨便買一間
現今隨便賣 夠他們爽更久 買賓士每年國外旅遊



現在只聽到居住正義 而聽不到 只租不買及時行樂
singerfeng wrote:
很多大大總以美國日本...(恕刪)


金融海嘯其實不需要像大大說的次級房貸和貨幣漲跌就可以辦到
隨便一個小小的歐債危機 在去年底就把老闆們嚇到實施無薪假了
如果真的來一個SARS, 歐債危機正式宣布爆發, 中國房產泡沫, 原油大漲....老闆們還會跟員工客氣嗎?

有錢人可以撐10年
一般上班族能撐多久? 尤其在失業後

我舉美國的例子 不是說台灣會出現一模一樣的金融風暴
而是如果出現類似的危機
一般人的辛苦積蓄可能會瞬間化為烏有
房貸背上去 是賭上全家的幸福 讓有錢人有機可趁
美國有400萬戶繳不出房貸的家庭 房子被收走
當初他們料的到嗎?

反正我想說的是量力而為 而且是說給一般上班族聽的
有錢人和手上滿滿房地產的人 不是我回應文章的目標

最近三四個月我接到最多的電話
是以前朋友,同學,同事,同梯的打來問我 要我介紹工作
也抽空幫兩三位朋友去面試了附近幾家公司 把題庫抽出來給他們
為什麼我要幫他們做這些
因為他們公司已經在縮編或無薪假一陣子了
最慘的是這幾年買的房子 房貸快繳不出來
常常跟我MSN 聊到我都快煩死了
而我相信台灣一定不止我這些朋友有這樣的困擾
有感而發才會回應這文章

房地產跌掉30%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後面的骨牌效應 和慢慢跌慢慢跌....(有買過鴻海的大大應該有感觸)


(呼~~~ 終於湊滿21篇有效文章了)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59478 wrote:
我有幾位同事2000年前後買入內湖中古公寓,1坪不到20萬..


這個小弟有經驗
一間東湖一間內湖分局後面一間內湖國中附近
分別是12萬 17萬跟 15萬
eddie1999 wrote:
台北過去跌過三成這類的.

可是回頭找資料, 實在找不出來那十年是發生在甚麼時候啊?


那十年,台北精華區預售屋成交價上不去,或是小跌..
所以成屋就會折舊,你預售屋買一坪40萬,過10年,預售屋新案卻在38~40W/P,你的中古屋就只能賣30W/P... (精華區以外的,預售屋自己就跌掉一段了)

而這八年是因為炒房,預售屋屢創新高,那中古屋跟著炒上去,才能讓漲幅遠大於折舊。
當建商旁邊新建案炒高一倍的時候,你的中古屋當然也跟著上去一倍...
但若房市反轉,預售屋價錢上不去,你買的成屋,就會被壓下去,若持續新建案炒不上去,你舊屋就會折舊,房市多頭司令嚴總就有一個簡單的邏輯,預售屋約為20年公寓的兩倍單價。

這也是為何建商最近要一直對政府施壓,希望奢侈稅把預售屋興建工程算在兩年內的原因,因為預售屋的價錢能否炒上去,會是房市的一大關鍵。否則就等著折舊吧。




印象中SARS那年應是台北房市的谷底,回推十年大概有跌30%,但是隨著物價房價上漲,房價推升也不用太意外,會不會拉回當然有可能,但打著居住正義期望房價崩盤的,本身思想已偏向投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現在這個島上已經沒有一碗兩塊的麵了...
以我來看,當初的遺贈稅減為10%,造成海外資金回流,讓房市多走了一波多頭,不然應該沒有現在的光景

根據目前大家的消費形態和個人所得以及人口結構來看,目前已到頂,那時開始反轉還不確定,

不過房地產長期來看絕對是大長空!

先撇開看多看空的爭論,試著把說法做一個中和~
就長期而言,一個健康的經濟狀況,房價是應該往上的,
這個也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及通貨膨脹!
相信所有人都不樂見自己的資產長期走貶,
只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上漲的速度應該要多快~

相信現在許多喊打房的人,說的是房價上漲速度遠大於購買能力增加的速度~
個人也對媒體動輒提出房價/年輕人收入的說法,
因為事實上,除了有富爸爸的支持,應該很少有人第一間房子就買在台北市中心的能力~

小弟工作了十餘年,大概在5,6年前興起買房的念頭,
當時一直猶疑不絕,努力等待房價的下跌,
然而事與願違,直到金融海嘯時,痛下決心購買現在的房子,
根據仲介的說法,小弟的房子增值了約25%(他一直說服我把房子賣掉,換更大的房子)
然而這樣的增值卻讓我高興不起來,因為:
1)即使把現在的房子賣了,買其他的房子也貴了(等於沒賺)
2)三年來我的家庭收入似乎沒增加25%
3)收入的實質購買力又下降了

我想目前大部分人反對的是,
這幾年建商/仲介打著原物料上漲,低利率,通貨膨脹的大旗,
在投資客的推波助瀾下堆高房價,卻因此製造更多的通貨膨脹~

也許有哪一天因為家庭人口成長的需求會再換房屋,
但是我不確定,即使更努力的爆肝工作,能否跟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singerfeng wrote:
你可以堅稱租房子比較...(恕刪)


好幾年前我也有聽到男基金經理人去買,怎麼發現那麼多基金經理人買勤美樸真??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