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的理財想法和我很接近,你所列出的指標也都很有參考價值.我的想法是有時候參考太多數據反而讓投資的時間點不易掌握,所以我只列了其中3項指標,一但同時到達則開始分批進場投資.出場時機我也列了3個,不过只要達到其中一就必須出場.但是最重要的事,必須嚴格遵守這些條件.不能三心二意.
以8%複利計算,根據72法則,9年可以讓本金增加一倍.但是因為投資標價格會隨時間而變動,所以重點還是取決於投資的價位.房價能不能再有這些年的爆發力也很難說. 如果政策全力作多,外資陸資不斷進駐.台北市區再漲一倍並非不可能.並非看不起其他地區,而是市場的供需的確是以台北市最為吃緊.加上其政經地位,自然是"投資"的首選.
但是如果東京.紐約.上海的房價都會腰斬,我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說台灣房價不能掉個5成.
如果德國.新加坡都能提供大多數國民平價的住宅.那麼台灣真的能持續賣這麼貴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