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虛心求教, 請問房地產大漲對經濟有何正面幫助?

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房價大漲對經濟有甚麼傷害?
起碼有三大傷害
1.消費:需要繳更多的貸款,當然更沒錢消費。
2.投資:炒房好賺,資金投入房地產,誰要投資?誰要買股票?
3.金融:如果不能一直漲上去,負資產的後果....

有甚麼好處?有啦,經濟數字會比較好看,難怪搞不好經濟的就帶頭炒房...
阿搜米 wrote: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這個式子的用詞不精準,不好。
精準的用詞如下:
GDP支出面=民間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資本形成毛額+淨出口

阿搜米 wrote:
房地產交易,是算在消費?還是算在投資?

都不是!
房地產交易和國民所得統計無關。

阿搜米 wrote:
不管怎麼算,拉升房價,好像都對GDP有貢獻。

房市一熱,房子會愈蓋愈多,建材和營建設備的支出就會增加,所以GDP是增加的。
因此,房市對GDP的貢獻在於「固定資本形成毛額」這個部分。

以上,我在16樓提到過……

___喬飛____囧rz___ wrote:
基本上有人賺到錢 或...(恕刪)


反過來說
買方花了950萬買600萬的房子
買方也少了350可以促進消費阿
sove_i_skogen wrote:
這個式子的用詞不精準...(恕刪)



sove 大,
照您這樣說的話..
二樓轉貼的... 柏南奇.....

FED主席柏南奇不就根本是個大笑話...
把 GDP 的表現寄望在房地產設備跟原料的產出...

.
老實說..
我真的認為....
有頭有臉的經濟學家真的都只是政客的打手啊..



sniper5k wrote:
消費高級車子
是的.. 高級車子,絕對有被消費, 幫到德國經濟..(恕刪)


還幫助到政府收了 關稅 + 貨物稅 + 奢侈稅, 讓我心裡實在覺得很幹......
sniper5k wrote:
照您這樣說的話..

也不是這樣~

營建業的企業投入資本形成之後,營利的部分會成為員工的薪資,然後員工又拿所得來消費。
就這樣帶動整個經濟……
所以發展房地產的確會增加GDP。

當房價上漲,消費也成長,那麼房租也會上漲,接著員工的薪水也會跟著漲。
然後物價又上漲……
就這樣漲下去……
這是1990年代後期的台灣!

但是發展房地產會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財富集中。
當集中到一定程度時,上述消費成長這個部分就被打住,然後房價就會掉下去。
這時,經濟當然會受到影響。

如果房價掉不下去,肯定是背後有隻手作怪得太厲害了!
這時財富集中會更惡化,然後內需不振…
台灣目前處在這個階段。

不過形勢比人強,房價最終還是會回歸基本面的!
例如因全球金融動盪而使營建業的營利減少,再和內需不振一起來加乘!
泡沫愈大,破裂的破壞力就愈強。
最嚴重就像日本的情形。
更扯的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後引發的銀行危機,日本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補這個洞。
然後愈補愈大洞,結果就是百年難以翻身!
這會是未來的台灣嗎?
sove_i_skogen wrote:
營建業的企業投入資本形成之後,營利的部分會成為員工的薪資,然後員工又拿所得來消費。
就這樣帶動整個經濟……
所以發展房地產的確會增加GDP。...(恕刪)

版大分析的很有道理..
房產上漲..不單是很大的副作用,就是財富集中..這樣簡單..
回歸到台灣在全球競爭力分析..就可以理解到..房價上漲最終不是財富集中問題而已..
而是失去全球競爭力時..台灣就會整體滅亡..

這麼說..台灣經濟靠外銷(請別爭論內需問題)..
競爭力..固然不等於成本(請別爭論只要創新就沒問題)..
但不容否認..目前成本是重要一環..
企業成本主要構成..固定資產成本+原物料成本+薪資+其他..
最沒問題的就是原物料成本(這是價量問題..請別爭論大陸便宜)..
接著台灣的薪資也算是便宜又大碗..
最後固定資產成本..設備部分也不是問題..但是土地房舍成本就是問題..
貿易型(包括內需、外銷、設計、軟體、服務業等)企業..設備成本不多..辦公室成本就嚇死人..
製造型企業..設備成本高..但是台灣工業區開發還算OK..
不過製造型企業..在台灣會漸減..貿易型企業..在台灣會漸增..
台灣過去成功..靠中小型企業..以上的分析說明..未來新創中小型企業將逐漸減少..

既然貿易型企業是趨勢..因此造就都會集中化的趨勢..
房價上漲..表面上與人力成本沒有關聯..
其實優秀人才返鄉潮..正說明..房價上漲人力成本也到了非漲不可(房價非跌不可)的地步..
企業並不會因為薪資調漲個10-20%就出走(因為目前台灣薪資便宜到不行)..
但是如果關連到房價..企業就必須慎重思考人力成本問題..用現在房價估算那不是企業可以承受的..
畢竟..連一個當醫生教授的收入都買不起雙北房產..這已經是一個病態..
房價這樣下去..就算花個10年回復正常..但是台灣已經沒有機會了..

說到這裡..政府應該嚴重錯估形勢..
1. 土地只賣..不留自蓋若干比例壓抑房價..
2. 建商炒房..反映在控制修法太慢..
3. 對製造型企業..工業區土地供應算OK..但壓根沒想到貿易型企業..應該也需比照..以至於惡化都會集中化的趨勢..讓建商有炒作空間..

說到這裡..遷都必須再被提起..
但是..土地不能用過去土地只賣..不留自蓋若干比例..
以政治+商業(貿易型企業)為主軸..讓台灣回到中小企業創業天堂..
有趣的是...

從古至今...
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
朝代滅亡的準則都是..

財富集中

接著蕭條

然後
1 阻擋不了內亂===> 亡國

2 阻擋不了外亂 ===> 亡國



更可悲的是...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世界性的..

人類歷史過了那麼久, 還是無法解決最有錢的那萬分之幾的人口所造成的麻煩啊...


所有的王朝再興起都是去財富集中化才有可能的 (也就是治貪污跟腐敗再加上確實的經濟改革....)
不把已制度化的財富集中打掉,人民似乎只能絕望的等到國家沉淪到一個臨界點.



房地產大漲~穫利的是那些炒房的人和建商~相對的~辛苦買房的人~背上沉重的貸款~緊縮消費支出

貧富差距擴大~有錢的人換更好的房~做更奢侈的消費~沒錢的人買不起房~努力存錢節制消費

一般百姓很少去看那些所謂經濟數字~每當新聞報導週年慶百貨公司營收創新高~雙B進港量提高

政府營造出的假象~讓大家覺得經濟很好~房地產大漲對經濟正面幫助還是有~只是一般人感受不到

-
以不去探討那些冷冰冰經濟數字的觀點下~小弟個人的想法和看法
這篇應該收精華吧

咦?

01好像沒精華區XD

沒關係,那我留下足跡,

將來台灣被玩殘時就可以挖出來讓大家聞香一下

證明台灣有先見之明的人還是很多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