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0214 wrote:那些人口減少的論調是基於"推測"出生人口減少不代表"總人口"減少人口會因為壽命延長而增加總不能叫老人家不用住吧 老人家通常已經買房子要不然就是買不起了,買得起的就頂多買一間自己養老,要不然就是當投資客..買不起的...都老了哪還有能力花20.30年背房貸,所以老人家的購置新屋的需求還會很大嗎??
Ambroise wrote:最近這幾年台北被三黃一劉炒作漲太多前 2x 年並沒有漲那麼多 錢本來就是越滾越大你說的投資風險增高我蠻認同的但是台北房市最多緩漲~長期還是看漲的就像我乾媽~剛好兒女成年了未免她們在台北工作租屋所費不賃所以幫他的一對兒女在民生社區各買一戶沒有都更效應的公寓第一戶成交53萬/坪第二戶隔了半年~60萬/坪購入我發現現在可以在精華區購屋很多都是這種的大家都想在台北發展~所以長期下跌機率應不大
很多指標顯示房價會開始跌,但很有可能跌20%又開始繼續上漲,所以花八年漲100%然後花兩年跌20%,然後再漲50%,或許那時才是泡泡破的時候...反正沒人會知道,但是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都預測那麼準,人人都是大富翁了...
onesummer wrote:改一下,薪水沒差那麼...(恕刪) 再改一下在台北市月薪 4 萬買 2000 萬的20年老公寓,在高雄市月薪 3 萬買 500 萬的新透天.其他縣市月薪 3 萬買 5-600萬的透天.
有些人說自住沒差~聽你在虎爛日本泡沫時,多少家庭痛不欲生到想死,泡沫後的房價假設3000萬日幣,但原本買得是6000萬日幣。可能3000萬已經花10年繳清了,但是卻發現原來是白繳的,原本以為繳出去的這3000萬早就可以買斷付完了,沒想到因為是買到泡沫前的房子,等於是白繳,還要多花3000萬繼續繳...這叫自住沒差?...再扯阿?
kidd9876 wrote:我發現現在可以在精華區購屋很多都是這種的大家都想在台北發展~所以長期下跌機率應不大...(恕刪) 長期是多長? 20年?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4&t=2054077&p=23黃國華的"鈔票的重量" 那本書有:如果我在80年1月1日作了一張一塊錢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然後第二年將本利和續存一年,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99年年底,當初的一塊錢會成為2.41元。換句話,傻傻地投資在定期存款,二十年下來的投資報酬率為141%。如果是投資在房地產上頭的話,仁愛路圓環附近 80年新屋單價約每坪35萬元;99年年底20年的中古屋約每坪70萬元; 還不如定期存款台灣房價過去都是急漲緩跌,上一波是從民國 79年開始緩跌到 SARS 完的民國 93 年,不管股市漲跌, 台北市除了少數區域, 差不多都是腰斬請大家想想現在是高檔還是低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