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少子化趨勢下,住宅需求不減反增

niftyc wrote:
數字隨便說,時事隨便用,邏輯隨便掰,反正每篇文章的結論就是"房價要上漲,要趕快買房子"。
說實在,我認為自己寫的文章要負責任,文章是代表的自己的思想和情操,我追求的是良善,知識,真理,美麗。而大大你的發文態度,有點過頭,你很努力發文,但是網友卻是一面幹樵聲。因為你並沒有謹慎的面對你所寫的的東西,甚至是顛弄數字,目的只是要達到鼓吹大家買房。這樣洗版的效果,只會收到副作用,只會讓人對虎大你的名聲和文章存疑吧!

...(恕刪)


你很棒喔!

看多了
他其實是標準空方
用引人反感的邏輯
挑起大家對房蟲的仇視


這種用心
忍千夫所指
真難為他了

原來虎大是無間道來的,當個臥底的空方的確須要很大的勇氣和臉皮。
要忍受眾人的質疑,還要有對真相視而不見的智慧。
真難為他了。

最好笑的是還有人認同他的少子化文章謬論,又開版諂述,唉,三人成虎。。
果然如此。
niftyc wrote:
圖表示根據主計處統計數字製作,
十年來,常住人口增加825,168人,這真的是太少了。人口十年都沒什麼增長,
普通住戶數增加941,460戶,增加的戶數中包含10年間已離婚或分居人口增加54萬9千人,增幅為1.1倍。離婚率,不婚率高,導致戶數增加,這點虎大是說對了。

不過,你說錯的是:戶數增加94萬戶,而住宅增加107萬戶。



常住人口主要是指天天都住的人,但偶而才來住的住宅需求哪道是假的?

我就認識很多長年旅居國外,但冬天卻會紛紛回台灣來避寒的人! (你許你認識的都是窮人,當然沒財力在各國都置產)

我也認識很多人,喜歡中南部的氣候與環境,台北人紛紛南下買漂亮的大宅,偶而跑去渡假居住

他們的住宅需求難道是假的?

現代人,財力足夠的人,擁有兩宅是正常的

現在正流行起所謂的休閒渡假住宅,只是你還太窮,根本不懂這個需求,卻以為非得一戶一間房子

再說,你講的數字才是錯的,好嗎?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有關住宅供需動態部分,民國100年第2季,全國總家戶數為7,995,060戶,較上季增加0.44%,較去年同季增加1.52%。全國住宅存量總計為7,934,508宅,較上季增加0.2%,較去年同季增加0.89%。

住宅存量總計少於全國總家戶數約6萬,明顯供不應求!

我再留下營建署的原始資料來源,自己進去看吧!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695&Itemid=54


戶數增加,每戶人口減少,現在每戶人口由89年的3.3人縮小為3人。

而住宅數增加了1,078,980戶。另外自有住宅比率是79.2%,加上4.7%(住宅是由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或子女所擁有)。

但99年空屋率是19.3%,有1百22萬8798戶(沒出租,也沒幹麻的空屋)。

住宅數增加還是比住戶數增加來的多,再加上空屋還有122萬戶,所以可以確定目前房屋的供給是大於需求。



首先,主計處公佈的統計數據是"空閑住宅",而不是所謂的"空屋"
空閑住宅是指:係指該住宅無人經常居住,並且未供其他用途使用,包括待租、待售、已售或已租,尚無人經常居住住宅、有第2棟以上未經常居住住宅、因工作等原因居住他處而無人經常居住住宅等。

也就是說,空閑住宅主要是指中南部來北部工作、經常出國不在國內,但偶而會來住,甚至將已售或已租都納入,某些已經不堪居住使用的當然也算,某些等著要都更的也算....

否則為什麼十年前空閑住宅率就已高達17.6%,而十年後的現在則19.3%

若房子的需求這麼少,為什麼至今還能維持住,反而又再更高?

台北地區的空閑住宅率相對低於中南部的城市(房價越低,反而空屋越多?不是應該更容易承受嗎?),這只能剛好證實了中南部人來北部工作,但原來中南部的房子就空著,偶而假日回來住

我再留下主計處的原始資料來源,自己進去看吧!
http://eng.dgbas.gov.tw/ct.asp?xItem=30077&ctNode=548



慢慢的,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少83.9%,空屋率19.3%,加上少子化的乘數效果,10年間幼年人口(15歲以下)減少108萬人,老年人口增加56萬人,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現象愈趨明顯,再加上建商一直蓋新房,新大樓,屋數供過於求的態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就看氣球破在誰的手上吧!!

結論是,虎大的文章,虛虛實實,十句話中有兩句真話。實際的統計數字引用錯誤,您大概想說反正也沒有人這麼閑,會去找出實際的統計數字來證明。小弟不和你推論未知的走向,只是單純就實際的統計數字來驗證你的文章正確性與否。

數字隨便說,時事隨便用,邏輯隨便掰,反正每篇文章的結論就是"房價要上漲,要趕快買房子"。
說實在,我認為自己寫的文章要負責任,文章是代表的自己的思想和情操,我追求的是良善,知識,真理,美麗。而大大你的發文態度,有點過頭,你很努力發文,但是網友卻是一面幹樵聲。因為你並沒有謹慎的面對你所寫的的東西,甚至是顛弄數字,目的只是要達到鼓吹大家買房。這樣洗版的效果,只會收到副作用,只會讓人對虎大你的名聲和文章存疑吧!

...(恕刪)


少子女化及高齡化是否影響還是要看總家戶數,不能只看片面的資訊
除非總家戶數也開始減少,才能說住宅需求減弱了!!

我懶得打字了,拿你寫的稍微改一下就可以用了

結論是,你的文章,虛虛實實,十句話中有兩句真話。實際的統計數字引用錯誤,您大概想說反正也沒有人這麼閑,會去找出實際的統計數字來證明。小弟不和你推論未知的走向,只是單純就實際的統計數字來驗證你的文章正確性與否。

數字隨便說,時事隨便用,邏輯隨便掰,反正每篇文章的結論就是"房價要下跌,要趕快賣房子"。
說實在,我認為自己寫的文章要負責任,文章是代表的自己的思想和情操,我追求的是良善,知識,真理,美麗。

而大大你的發文態度,有點過頭,你很努力發文,但是網友卻是一面幹樵聲。因為你並沒有謹慎的面對你所寫的的東西,甚至是顛弄數字,目的只是要達到鼓吹大家買房。這樣洗版的效果,只會收到副作用,只會讓人對你的名聲和文章存疑吧!

我是很懶得逐一更正網友的錯誤引用與論述,因為就算我留下資料來源,看空者還是最找一堆爛理由反駁

ParistoLyon wrote:
你很棒喔! 看多了他...(恕刪)


很多人都非常容易被誤導,只聽片面的論調,就以為他說的才是真的

你說的這號人物,他絕對沒有上過主計處的網站看過他常常引用的空屋率到底是什麼意思

看到張金鶚放出的假消息,然後就以為那就是真理
yunyunhome wrote:
常住人口主要是指天天都住的人,但偶而才來住的住宅需求哪道是假的?

我就認識很多長年旅居國外,但冬天卻會紛紛回台灣來避寒的人! (你許你認識的都是窮人,當然沒財力在各國都置產)

我也認識很多人,喜歡中南部的氣候與環境,台北人紛紛南下買漂亮的大宅,偶而跑去渡假居住

他們的住宅需求難道是假的?

現代人,財力足夠的人,擁有兩宅是正常的

現在正流行起所謂的休閒渡假住宅,只是你還太窮,根本不懂這個需求,卻以為非得一戶一間房子


(先打各題外話: 我們不偷不騙不搶,人窮志不窮,
不要動不動就窮人窮人窮人,咬住幾個錢,就可以吠的特別大聲嗎?
是不是不允許我們在這裡發言阿? 有錢就是對的嗎?有錢了不起阿!!
有錢就品德就比較高尚啊?
窮人也會有錢,有錢也會變窮。別以為花永遠為你而開…..
,對不起,離題了!!!回到本文)

文章太長,先說結論:
1.虎大你文章標題:少子化趨勢下,住宅需求不減反增。請針對少子化成因,過程,影響,數字來論述。
不要扯到離婚率高,不婚率高,又扯到家戶數增加,在扯到度假需求屋增加。

2.飯店,旅館,民宿盛行,和度假屋相互替代性高。而且度假屋需求佔全國房屋總需求比率不高。若虎大你認為很高,請出"原始"數據。

3.虎大你的數據來源多為間接資料,第二手資料。請多引用第一手資料,例如普查結果。

營建署仍然使用89年度住宅與戶口普查的住宅存量調查結果為基底,
所以,營建署的目前公佈的數字是舊的,應該要使用99年度之普查結果做為往後10年之計算依據。
住宅資訊統計網已經回文承認使用89年的舊資料。
現新資料99年普查已公佈,以99年12月26日為準,
台閩地區住宅數有8074391宅。
99Q4家戶數: 7937024戶
住宅數>家戶數 多了 13萬7千367戶
房屋供給大於需求阿!!!

4.家戶數是依照戶籍數來算,有多個戶籍可以在同一個地址。
也就是大家都是同住一間房子,但是因為各種因素,所以辦理戶籍"分戶"。
但是表面上還是住在一起。
以戶籍數來算家戶數的房屋需求,也是明顯高估了!!!

5.台北市和新北市空屋數,空屋率大不同。請不要一概而論。
台北市十年間,人口增加3萬1千人,住宅數增加9萬戶,空閑住宅”僅”增加2萬1千9百戶。
新北市十年人口增加33萬人,住宅數新增22萬2千戶,空屋新增10萬7千戶。(99年的空閑住宅是33萬戶)。若以一戶三個人來算,新北市增加約11萬家戶數,但是卻蓋了22萬間房子。

6.少子化目前是對特定嬰幼產業產生衝擊,再來是對學校,小學,中學,進而高等教育衝擊,這些產業內的員工,直接面臨收入減少,轉行的的危機。
而要更大的發酵形成國家危機,要再等十年到二十年之後。
那時,青壯年減少,又要奉養年老雙親,扶老比大增,會更加加重經濟的負擔。
加上自有住宅比率高達85%,新的住宅需求就減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開始________________



終於看懂您的發文本意,
您的標題: 少子化趨勢下,住宅需求不減反增
原來您所謂的住宅需求是指:休閒渡假房需求啊!!!
哈哈哈哈

這又是哪裡天外飛來一筆??
這篇不是論說少子化嗎?還沒說到少子化怎麼增加住房需求,

你寫文章可不可以從一而終,依照邏輯,連著主要的主題來做申述。
你的文章標題是少子化耶!!!!!!
結果少子化的過程,原因,影響都沒談到。

又扯到離婚率高,戶數增多,住房看似不夠用,
結果又扯到有錢人度假房的需求???

那你乾脆就下標題: 離婚率高,住宅需求不減反增
現在又有:休閒渡假風行,住宅需求不減反增

按照你的邏輯和推論,有錢人人數多錢也多,多到淹腳目,每個人換豪宅,再買投資房,出租房,增值房,還不夠,
還要再買休閒渡假房
那真的房市需求無止盡啦!!!!!!!!!!!!!!!!!
休閒渡假住宅,說的好,未來你的文章或事業就主推第二間,第三間…..第十間,台澎金馬,五都,澎湖,綠島各有休閒度假住宅,會帶動經濟起飛,房地產發展。
你認識的有錢人這麼多,每個人都跟你買一間休閒度假房,生意就爆滿了。
難怪你敢這麼大聲嗆聲說:住宅需求不減反增。
那各星級飯店,大小旅館,特色民宿就都關門算了,因為休閒度假房興盛……以後就玩”交換住度假屋”就好了。

有錢人買房度假過冬避暑一定是有,
但你能提出具體數據,這些休閒度假房的需求數字如何?
那你再說說看這休閒度假房
是打算增值後要賣還是不賣?
是要出租還是不要出租?
休閒度假房的比例多少?
動能是否足夠在十年內少了一百萬個小朋友的台灣,還能帶動房地產發展???

打嘴泡完呃,我們就實際的現象來討論,到底這打泡房,阿不,渡假房需求的實際情形是如何?

我就引用你喜歡的行政院 內政部 營建署 的”住宅需求”報告來說:

根據100年第2季台灣住宅需求動向季報
http://housing.cpami.gov.tw/house/download/demand/100Q2_full.pdf
購屋動機: 以首購自住(56.3%),換屋自住(27.5%),投資(16.2%)為主。
投資動機中以賺取價差(43.1%),出租經營(56.4%),其他(0.5%)

那裡有說到休閒度假房阿? 還是要歸屬於”其他(0.5%)”那一項?



yunyunhome wrote:
再說,你講的數字才是錯的,好嗎?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有關住宅供需動態部分,民國100年第2季,全國總家戶數為7,995,060戶,較上季增加0.44%,較去年同季增加1.52%。全國住宅存量總計為7,934,508宅,較上季增加0.2%,較去年同季增加0.89%。

住宅存量總計少於全國總家戶數約6萬,明顯供不應求!

我再留下營建署的原始資料來源,自己進去看吧!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695&Itemid=54



你這篇文章目前最站的住腳的論點,在於營建署土地組於2011-10-05發的新聞稿:
說全國住宅存量總計為7,934,508宅,比全國總家戶數為7,995,060戶還多,差六萬,所以供不應求。

你以為你的論點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嗎???

你以為引用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的數字就是對的嗎????

我說過,小弟引用的是行政院主計處99年住宅與戶口普查的調查結果

這是100年11月才公佈的99年普查原始資料。
你引用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的官方新聞稿,和我引用的99年普查結果有誤差,誰是正確的,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何如此?

1.行政院主計處VS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的層級誰大?
當然是主計處層級高,行政院主計處是中央主計機關,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主要收集臺閩地區常住人口基本特徵、家戶組成及住宅使用狀況等資料, 陳示全國常住人口素質、結構及住宅最新基本資料,提供政府規劃整體人口及住宅發展政策之參據。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0631583471.pdf

內政部有關房地產登記管理制度及地政資訊系統無法呈現住宅的實際運用狀況,包括實際居住人數、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空屋數量等。所以需要每十年做人口及住宅普查。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8552&ctNode=3275

2.引用的間接資料錯誤
你說你引用內政部營建署的”原始資料”,
對不起,如果你學過最基本統計學,至少看過第一章,你會知道這不叫做”原始資料”,
這叫做”次級資料”或是間接資料。
這個新聞稿是引用別的地方的出處,並非自己做普查,所以稱為次級資料。
而”99年住宅與戶口普查”才是原始資料,就是第一手資料。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0077&ctNode=3272

3.營建署的新聞稿之錯誤: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有關住宅供需動態部分,民國100年第2季,全國總家戶數為7,995,060戶,。全國住宅存量總計為7,934,508宅,。

你知道這個數字的出處來源嗎?

這個總家戶數和全國住宅存量總計是如何來的呢?

我查過,他引用的這些數字可從營建署底下的” 住宅資訊統計網”找到詳細和相同數字。(住宅資訊統計網是很好的網站,可以找到很多資料和報告。)
住宅資訊統計網又是怎麼得來這個數字,:

請看營建署住宅統計資訊網的住宅需求部份的網頁說明

住宅存量是如何計算?
住宅存量之計算乃依據
每10年一次之住宅與戶口普查之住宅存量

,再透過每年之住宅類使用執照與拆除執照校估而來。舉例來說,本年度(民國95年)第3季之住宅存量,即是以民國89年底所普查出之住宅存量,加上民國90年、91年、92年、93年、94年,與95年第1季到第3季之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數量,再扣除上述期間內之拆除執照核發數量而得,
如此計算到下次之住宅普查後,再以該年度之普查結果做為往後10年之計算依據
http://housing.cpami.gov.tw/house/default.aspx


聰明的旁觀者應該知道問題在哪裡了!!!!
也就是: 營建署仍然使用89年度住宅與戶口普查的住宅存量調查結果為基底,加上十年來的建築發照數量,減去拆除執照核發數量。

所以,營建署的目前公佈的數字是舊的,因為99年住宅與戶口普查的調查結果已經出爐,他們應該要使用99年度之普查結果做為往後10年之計算依據。
你可以去查查營建署裡面的資料89Q4的住宅數,和89年的人口普查裡的住宅數,兩者是相同為:6,993,099 。

按照規則,營建署應該將他們網站內容裡99Q4的住宅數調整和99年人口普查的住宅數相同 :8074391宅



為了確保我的論點正確,我已經發信給住宅資統計網去確認。
她們也很快就回信,承認數字有落差:

你好,
住宅資訊統計網之住宅存量係以最近一期住宅普查結果推估,
由於行政院主計處於今年(100年)11月發布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時,
住宅資訊統計網99Q4~100Q2資料業已發布,故99Q4~100Q2住宅存量仍以89年之普查住宅數推估;
100Q3資料將以99年普查住宅數推估住宅存量,
預計於本月下旬發布,屆時再勞煩您至住宅統計資訊網查詢。

此外,住宅統計資訊網發布之「家戶數」,
資料來源為戶政機關登錄設籍之戶數,近十年確有戶數成長快速現象,
至於其是否為市場真實的住宅需求,則需由資料引用者自行解讀。

謝謝您的來信,敝中心將轉知內政部營建署,供未來資料發布與表單規劃之參考,以加強本網站資訊發布之功能。

--
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
Institute for Physical Planning & Information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7號5樓
Tel: 02-2367-21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台灣住戶住宅數的實際的數字應該是如何?
普查有分台閩地區和台灣地區統計,我們統一以台閩地區做統計。
(營建署的家戶數是以戶政機關登錄設籍之家戶數(含共同事業戶)為準。
同一個住址也可以有兩各以上的戶籍。
普查的家戶數定義則是複雜不同。我們統一以戶籍數來做家戶數)

以普查標準時間99年12月26日為準,
台閩地區住宅數有8074391宅。
99Q4家戶數: 7937024戶
住宅數>家戶數 多了 13萬7千367戶

由營建署99Q4到100Q2增加的住宅存量+99年普查的住宅存量可推估:
100Q2住宅存量是8104583,仍然高於家戶數10萬9千5百戶。


這明顯是供給大於需求阿!!!

而且家戶數是依照戶籍數來算,有多個戶籍可以在同一個地址。
也就是大家都是同住一間房子,但是因為各種因素,所以辦理戶籍"分戶"。
但是表面上還是住在一起。
以戶籍來算家戶數的房屋需求,也是明顯高估了!!!






yunyunhome wrote:

首先,主計處公佈的統計數據是"空閑住宅",而不是所謂的"空屋"
空閑住宅是指:係指該住宅無人經常居住,並且未供其他用途使用,包括待租、待售、已售或已租,尚無人經常居住住宅、有第2棟以上未經常居住住宅、因工作等原因居住他處而無人經常居住住宅等。

也就是說,空閑住宅主要是指中南部來北部工作、經常出國不在國內,但偶而會來住,甚至將已售或已租都納入,某些已經不堪居住使用的當然也算,某些等著要都更的也算....

否則為什麼十年前空閑住宅率就已高達17.6%,而十年後的現在則19.3%

若房子的需求這麼少,為什麼至今還能維持住,反而又再更高?

台北地區的空閑住宅率相對低於中南部的城市(房價越低,反而空屋越多?不是應該更容易承受嗎?),這只能剛好證實了中南部人來北部工作,但原來中南部的房子就空著,偶而假日回來住

我再留下主計處的原始資料來源,自己進去看吧!
http://eng.dgbas.gov.tw/ct.asp?xItem=30077&ctNode=548


你真的很好笑耶,空屋和空閑住宅不就是一樣的東西嗎????
不一樣的是空屋和餘屋定義吧!!

再勸你一次,請好好做功課才來發言。
我每次都要引經據典來糾正你的錯誤,很累耶!!

請看你喜愛的內政部營建署網頁,對 “空屋率”的定義:
[X] » 空屋率
空屋率是指住宅存量中,部分空閒的住宅單位,將空屋數除以總住宅存量所成之比例。空屋一般形成之原因有:
1. 住宅市場投資者增加,投資人購買後閒置空屋,等待最佳出售的時機
2. 市場供需失衡,供給超過需求
3.房市漲幅過高,造成大多數人無法負擔
4. 季節性居住單位如:學生宿舍、旅館等
5. 待租住宅
6. 居住者簽出之待售住宅
7. 新建成屋
8. 不堪居住之廢棄住宅
9. 人口外移後剩餘之住宅
為適應人口遷移、季節變遷、營建行為等,住宅市場一般約保有3-5%之空屋率。民國89年底,台灣地區辦理戶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全國約有123萬戶之空屋,空屋率高達約18%。專家研判其原因可歸就於建商盲目「投機」開發、不了解市場需求及價格過高等原因。
http://ehi.cpami.gov.tw/(S(slnatn34o0qymvecx24kizmh))/Net/Wiki/%E7%A9%BA%E5%B1%8B%E7%8E%87.ashx

十年前,空屋率變高,是因為建商一直建啦!!!賣不出去也有,投資客套牢也有。
這幾年房市是上漲,因為政府貨幣政策的關係,市場取得資金的成本和利率很低,銀行鼓勵貸款,所以一股炒地,炒房風大起,反正借錢容易,利息超便宜。銀行借款,建商囤地蓋房,媒體推波助瀾,民間跟著水漲船高,買房炒房。所以套牢的多阿!!

現在少子化開始,很多現象開始發酵,十年來減少將近1百萬個小朋友,這就少了1百萬個潛在的買屋租屋住屋需求。父母長輩若有兩間以上的房子,但是只有一個孫子或沒有孫子,那多出來的房子就出租或是空下。出租不出去,就是空嫌住宅,也就是空屋了。

少子化趨勢下,住宅需求變少是必然的。

以區域來說,89年到99年間十年,台灣人口才增加82萬5千人,
但光是北市和新北市就增加36萬3千人,桃園縣增加38萬1千,新竹縣市也增加約17萬人。

現在到100年,空閑住宅高達19.3% ,156萬戶。
你說”台北地區的空閑住宅率相對低於中南部的城市”..
Oh….nononnonon…..
你大概沒有去看各城市的空閑住宅數字吧!!還要看人口增長,住宅增加數,空閑住宅率和實際的數字。

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情況完全不同。再請你做一下功課,比較一下,再來談吧!!

台北市的空屋率12.2%遠比南部低,這是必然的,原因有幾個:
1. 台北市是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人口多,工作機會多,所以房屋的需求多,空屋少。
2. 台北市屋價高,租金高,在台北擁有房子的人,會盡量將手中的房產作有效的利用,不會讓他空著。所以空屋率就低。
3. 台北市十年間,人口增加3萬1千人,住宅數增加9萬戶,空閑住宅”僅”增加2萬1千9百戶。表示台北市住宅還是很搶手,很多人移進台北定居,讀書,工作。

換看新北市,新北市就很慘了
1. 十年人口增加33萬人,住宅數增加22萬2千戶,99年的空閑住宅增加10萬7千戶,總共是33萬戶,。也就是新增的住宅數字,有將近一半是空閑住宅,這各是空屋?餘屋?還是休閒度假屋呢?這不就是建商用力蓋的結果,
誰買? 誰賣? 誰套牢阿?
2. 若以一戶三個人來算,新北市增加約11萬家戶數,但是卻蓋了22萬間房子。然後就有人在網路上,媒體上一直鼓吹: 要買房買房買房喔!!!!誰買?誰賣?誰套牢阿?

南部地區房子增加26萬2千宅,人口減少11萬人,空閑住宅增加9萬宅。南部的對空屋的承受率高,因為住宅的單價較低,租金較少。即使房子空著,沒租金收入,相對潛在損失也比北部地區少。





慢慢的,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3.9%,空屋率19.3%,加上少子化的乘數效果,10年間幼年人口(15歲以下)減少108萬人,老年人口增加56萬人,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現象愈趨明顯,再加上建商一直蓋新房,新大樓,屋數供過於求的態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就看氣球破在誰的手上吧!!

少子女化及高齡化是否影響,要看人口的結構,扶老比和扶幼比,平均年齡,和各年齡間的人口數,最重要的是看經濟層面的影響,來推估未來可能的影響。

買房子的人都是要有經濟基礎,而且最好是有持續的經濟來源的人,台灣目前還是在享受人口紅利的好處,因為現在30-50之間的族群還是人口最多的一群,買房換房投資的需求是有的。
若步入退休年紀,收入減少,資金的分配應該以生活老本作退休金花用為主。
少子化目前是對特定嬰幼產業產生衝擊,再來是對學校,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而要更大的發酵形成危機,要再等十年到二十年之後。那時,青壯年減少,又要奉養年老雙親,扶老比大增,會更加加重經濟的負擔。加上自有住宅比率高達85%,新的住宅需求就減少。
就像是有些外縣市到台北工作的人,後來受不了高消費,高房價,寧願回老家種田種水果,或是重新發展事業。

不是要只看總家戶數,看總人口數,還要看人口比!!
不能只看片面的資訊,要想遠一點。


結論是,虎大的文章,虛虛實實,十句話中有兩句真話。實際的統計數字引用錯誤,您大概想說反正也沒有人這麼閑,會去找出實際的統計數字來證明。小弟不和你推論未知的走向,只是單純就實際的統計數字來驗證你的文章正確性與否。

數字隨便說,時事隨便用,邏輯隨便掰,反正每篇文章的結論就是"房價要上漲,要趕快買房子"。
說實在,我認為自己寫的文章要負責任,文章是代表的自己的思想和情操,我追求的是良善,知識,真理,美麗。而大大你的發文態度,有點過頭,你很努力發文,但是網友卻是一面幹樵聲。因為你並沒有謹慎的面對你所寫的的東西,甚至是顛弄數字,目的只是要達到鼓吹大家買房。這樣洗版的效果,只會收到副作用,只會讓人對虎大你的名聲和文章存疑吧!

yunyunhome wrote:
我是很懶得逐一更正網友的錯誤引用與論述,因為就算我留下資料來源,看空者還是最找一堆爛理由反駁



因為你總是引用二手資料,斷章取義。那些資料來源背後的邏輯,數字和真實性總是視而不見。
一直用醒目標題,和媒體部分的數字來吸睛。隨便從報章新聞稿取一段就可以天外飛來一堆想法,
看一個影,生一個子。

我知道你很努力啦!!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大家也都很認識你了!!

但是寫文章要針對主題寫!!

數字+邏輯要加強,多做功課,多思考,才會寫出你的經典之作。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