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第一次開版~其實沒買房子的年輕大大 這輩子也不用太執著買在台北 請把錢用去追求下一站幸福

achitsai wrote:
你講錯並且誤導所以我有必要說明
我已經說過了台灣不是只有上市公司,因此舉了一般小公司的例,錢不是燒不痛的,我有燒過而且沒有成功
這社會上沒有樣樣都贏人的,我相當接受失敗,接受不是可以樣樣成功,這是心態問題
不應該拿少數例子來代表大部份,全台灣上市櫃公司員工加起來要跟一般小公司數量比還差多了
很說上市櫃公司下午三點就點心時間還公司買單,薪資待遇隨工作後續能力略有差異
股票分配更是公司最機密問題,可以引發公司拆家
利潤分配問題很多,要看事前怎麼講?而不是事後結果論,有賺說分太少,賠了當作反正自己不是老板?
上市櫃公司不是只有電子相關產業工程師,二十年前的股票版沒幾家電子股
電子產業員工也不代表全體勞工

承認失敗在目前的教育體制沒有教,因為教育者自身都不承認失敗,教出來的怎麼會知道需要承認失敗?
我說奉獻犧牲指的不是對老板,是指對你的家人與你愛的人,為了愛他們所以奉獻犧牲你自己,你願意???
為了他們可以輕鬆渡日甚至懶墮渡日,因此你需要加倍付出自己燃燒自己,你願意???
你願意不計較你愛的人無所為而你必需作牛作馬任勞任怨???


覺得我講錯的地方,請引言

1) 燒錢當然會痛,但是對企業主而言,花錢投資是做老闆最基本的條件,賺錢或虧錢都有可能,不然還跟人家當什麼老闆?這一點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一樣。把員工不領加班費的爆肝工作視為理所當然,而把自己當老闆的基本責任說成是偉大的犧牲,令人不敢苟同。

2) 你一直在強調承認失敗的重要,請問這和這裡討論的高房價有何關係?買不起經過房蟲炒作、一再轉手的 30 年舊公寓,所以要....承認失敗?我想這應該不是你的原意。

hiei00123 wrote:
寫的非常好可惜我怕現...(恕刪)


謝謝您的推薦 其實我和achi大大開版的本意 主要是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賽局

正如achi大大所說 台灣經濟的每況愈下 使得退休年齡延長 在職的高所得者不退阻礙年輕人薪資升遷

加上 既得利益者(但這是努力或冒風險所得 非不勞而獲 如小弟與ACHI大)所交織的綿密利益共同體

還有一群最無言但是螞蟻可搬象的族群~軍公教退休者(這是政府跟他們簽的契約 人無信不立 何況政府)

年輕人要跟我們這幾群沒本事但有資本的人競逐少數的北市新北房產 人都是自私的 有利可圖我們會讓嗎

就算讓年輕人先買 未來工作不穩定時 我們有存款有第二棟房子可變賣 軍公教有終身奉 您有啥呢?

所以 我說這是這是一場不公平的賽局 因為教育制度 學區 同學素質 會越來越惡化

從前台灣最令人稱道的是 無論你是富二代 或是阿扁三級佃農之子 聯考只有一次 完全公平 台大有實力就上

但是現在 推甄固然可以讓名校不光以分數取人 但是 無可否認 好學區的孩子更有機會走這個旁門

中國二千年來最賴以維繫中下階級翻身的考試公平漸漸質變 階級藉著教育流動的優點漸漸消失

這也就是我太太買房子只重視學區的原因 因為她課業成績不太好 父母卻一心要她考醫學院光耀門楣

她跟父母賭氣 可以上T大農學院卻去念護理系 作個實際醫護基層 但她不要我們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賽局 誰當選都一樣 全世界也都一樣 華爾街示威 年輕人的吶喊 但是沒用的

多費些心力充實自己能力 向上層階級流動 有了實權或當了老闆 別忘了你今日所受的苦!


房市小牛 wrote:
小弟看的幾篇文章,真...當社會上所有努力辛勤工作的人,
努力工作存錢十年後,
1.若有20%買不起房時,政府該檢討
2.若有50%買不起房時,政府可能要立即提出有效政策,改善房市
3.若有70%買不起房時,這個政府跟歐豬五國差異不大,可能該下台了!

各位覺得,我們現在的狀況呢?(恕刪)


我個人覺得,現在比較像:
有70%的人,硬要把自己放在只適合住20%人口的區域,而去跟其中頂尖的10%人口比購買力
想要好地段,好景色,好建材

然後拼命抗議說:我不吃不喝工作20年,也買不起房子
應當說現在沒買房的年輕人可以培養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生存的實力

很多年輕人把台北市買房當做努力的方向,其實第二城市高雄或是台中也有一片天啊

除非非台北市才能淘金淘銀的工作,不然像廚師美容師會計師醫生等,到哪兒不都可以生存?

台北可以開公司,中南部也可以開工廠啊....哎~~~~~~

說實在話,我留學回來後第一次回國時,我在台北市踏到狗屎的那一刻起我就想離開台北市了
第二次是在逛台北市時因為走廊的高低害我跌倒的時候
第三次是在坐公車時被公車門夾到的時候

台北市只不過比台中高雄方便一點點而己,稱不上可以淘金淘銀的都市,奉勸年輕人在台北可以當做習得技能的場所,不用堅持定居下來,其實會念書的還是會念,不會念的還是不會念,企業家的第二代不會念書的一堆,住在台大進不了台大的一堆

如果想留點什麼給後代,那就保險保高一點,留房子不如留鉅額保險金還來得實在點
TONY-17 wrote:
我個人覺得,現在比較像:
有70%的人,硬要把自己放在只適合住20%人口的區域,而去跟其中頂尖的10%人口比購買力
想要好地段,好景色,好建材

然後拼命抗議說:我不吃不喝工作20年,也買不起房子


台北市的人口有 260-270 萬人
依官方統計數據,他們的平均月收入是 50K 左右 (工作者全年齡平均)

你或許說對了
這種收入水準,對比目前的房價,基本上踢出去 80% 的人 (約踢出去兩百萬),還蠻合理的
建議收入前 20% 者,大聲對收入在後 80% 這一段的人說:「請儘速搬離台北市,因為你們不配住這裡」 (田橋仔、靠爸族或是在房價合理的年代買到房的人例外)

不過到時候台北市只剩 60 萬人...可能會比崩盤還慘

al pacino wrote:
小弟則是幸運的靠園區分紅 股市內線(同學學長都是IC IT業的主管)與金融海嘯時果斷買房 累積了八位數的小小財富...(恕刪)


哇~~公開說自己玩內線交易耶

警察先生,開工瞜

cywang40 wrote:
現在要買房的年輕人
在看這些文章時,可能要注意一下大環境和時空的變化
很多年輕的工程師做到快爆肝了,省吃儉用度日,假日還去補習上課
一樣買不起一間 30 坪的破公寓)

為什麼我退伍拼了兩年
連一台bmw 335ci都買不起
為什麼?為什麼我只能買國產車?為什麼我只能買altis?
為什麼我不能買進口車?
台灣百分之xx的年輕人都不能買進口車
這個政府真的太爛了!!!

我覺得你的文章還蠻打擊人心的。
(不過我不在你打擊的範圍之內,所以可以不用安慰我。)
本來看到你的標題還蠻吸引我,結果進來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看來你還是把買房子當成住在北市精華區的唯一選項。

當一個人有了不需要貸款就可以買北市的房子能力的時候,
結果若只是落在所謂的各種買點、精華區的選項遊轉,那我覺得蠻失望的。
簡單講,我就是你所說的還沒買房子的年輕人,而且也不執著買,因為我不太知道
我年紀大的時候想住在哪個城市,或者是國家。
我是覺得不值得把自己好幾年的心血耗在所謂的精華區的殼上。
想住,可以租啊!
生活品質也比貸款好多了。

物極必反


也許我沒那麼善良

不知天災or人禍 何時會降臨
小巫先生 wrote:
為什麼我退伍拼了兩年
連一台bmw 335ci都買不起
為什麼?為什麼我只能買國產車?為什麼我只能買altis?
為什麼我不能買進口車?
台灣百分之xx的年輕人都不能買進口車
這個政府真的太爛了!!!


發言之前,請注意舉例的品質
如果例子很糟糕,沈默藏拙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BMW 是社會普遍認定的奢侈品,幾乎是一種身分的象徵
退伍兩年沒本事還想學人買這種名貴轎車
是不自量力,是好高騖遠

台北市郊區 30 年的舊公寓
在前幾年沒有房蟲炒作之前,並不是什麼奢侈品
一般人工作五到八年 (年輕人),大概都有能力貸款購入

如果只有開 BMW 等名貴房車的人才配住台北市 (現在這種理論似乎變成主流?)
像我前面說的,那就踢個兩百萬人出去吧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