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都更真的很複雜的感覺啊..那些法令跟獎勵實在很難了解,最後轉換成各戶權益時是怎麼換算的...朋友的新北市的住四建商說:原本的室內坪數,換成改建好的室內坪數(不包含公設),外加一個機械車位。不知道這樣子的條件如何?
每次看到大家談都更條件,我就想笑.幾乎所有人的心態都滿奇妙的.假設你買了一間新大樓三樓的房子,加一個車位室內面積40坪,陽台4坪,雨遮2坪,公設比為30%(既公設面積為19.71坪)以上數據加起來就是銷售面積,共65.71坪,外加一個車位市價如何姑且不談,重點是你買的新大樓隔壁有一間30年4層舊公寓公寓三樓權狀記載:主建物132.23平方公尺 附屬建物陽台:13.22平方公尺 (沒車位)這間舊房說要跟你換新房,你換不換?貼你一成房價你換不換?貼你三成房價你換不換?今天都更就是有人拿新房跟你換舊房,還不要你貼錢,再送你車位?天下這麼好的事?一坪換一坪?還給你賺公設面積?有賺就好,想賺更多,都更永遠談不成.
JINDERLANDOFFICE wrote:每次看到大家談都更條...(恕刪) 因為你瞭解,所以你覺得ok換成是我,我也覺得很好!不過一般人對都更的基本印象及進行都更的意願,都還是充滿不信任與懷疑就像老百姓對早期執政者的心態一樣:他們都是在騙人的,我不相信他們這不能怪這些人,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房子也許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惟一依靠如果還夾雜著一些個人情感因素,那他會覺得都更對他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惟一選項你舉的例子看起來很輕鬆,不過房子不是說換就換。都更要經過冗長的審議程序就算過關還要經過建照申請過程建照核准後,開工也要一定時間,原住戶安置的問題一併要解決施工少則3年,多則5~6年(視營造廠施工品質&水準),施工期間還要祈求開發商或是營造廠不要落跑等使用執照取得並辦完建物登記,再加上後續工程收尾,房屋驗收與點交,最後費用結算...我在想,能搬進去住並且享受新家的感覺,一般人大概可以唸完2~3輪大學了!不是唱衰都更,因為成就與否的關鍵都是『人』,而人卻是最難搞定的東西....看到台灣現在房屋老舊與違章亂象,真的覺得很期待都市更新時代的到來...只是...唉...難
JINDERLANDOFFICE wrote:每次看到大家談都更條件,我就想笑.幾乎所有人的心態都滿奇妙的. 這真的沒啥好笑的有人這輩子就買這一間,要把身家交出去,然後結束又是數年後不管什麼人都一樣會擔心.不過最後一句挺中肯的
JINDERLANDOFFICE wrote:每次看到大家談都更條...(恕刪) 建商也不會做善事的條件不好的舊社區談都不想談...這種事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重點是公開透明讓打得甘願挨的舒服如果連個對等的權利條件都寫的不同何來信任可言??信任不是掛嘴上的
你要談都更,基本室內一坪還一坪加一個大車位是基本的條件。再來如果是一樓換樓上,至少要乘於1.5倍,低於1.5其實不划算。如果有違建最好的條件是三坪違建換室內一坪,這些基本條件談越高越好,對你越有利。以上條件是基本條件,不管政府給建商多爛的條件,基本就是要給你這些坪數。再來談都更當然有都更獎勵,跟建商是六四分還是五五分,這是另外計算的部分,政府一定會給都更獎勵,這些獎勵當然要回饋給住戶,不然建商要土地持份又要全吃獎勵,怎麼可能都包贏的。你也不要管建商他蓋房子要付什麼費用,那是她的事情,今天他是來跟你協議合建,可以做就蓋新房,不能就換新建商,反正台灣建商多的是,不愁他這一間。剩下就搬遷補貼和租金補貼要另外再談,租金補貼最好談點交完畢,才結束補貼,不要談交屋完畢,點交和交屋是不一樣的。你想多爭取一些條件,可以跟建商私下協議,條件就自己談,記得一定要談好條件才簽同意書,當條件沒談好前,絕對不能簽任何的文件,不管建商說是什麼要送件保留資格或是爭取什麼優惠,都不要理他,條件都談不攏了,幹嘛還讓她送件,當她送件成功,你家都更案就會被她綁住一段時間,想換建商都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