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像車子所得稅有級距一樣,
例如0~400萬、400~800萬、800~1200萬、1200萬~1600萬、1600萬~2000萬…
而稅率就可能差一些,
例如200萬是0.1%2000元,400萬是0.125%5000元,800萬是0.25%20000元,
1200萬是0.375%45000元,1600萬是0.5%80000元,最高可能是豪宅等級的5000萬以上,
可能是1.25%62.5萬,那麼想要創新高的賣方與接手的買方就會考慮了,
級距逐年調整引導價格,稅率也逐年調整讓民眾慢慢接受,
而實施初期先讓民眾選擇新制與舊制,如同勞退一樣,
而實施後的買賣一律要用新制,
那假如有效果的話,民眾買屋總是會像車子一樣落在中位數最多,
那調整的結果就可以引導房價了,民眾會不會接受這價格的稅率就是個中位數,
不過這方法一定很多台北天龍國的居民會大反彈,
例如2000萬接受舊制就是要30000元,新制要125000,那麼以後要怎麼賣出去,
那低報的假價格會不會出來呢?還是真的繳貸完呢?那建商新建的房子更是大受影響,
定價該定在多少呢?那會說要有自住可以選新舊制,
但是會不會有人頭的問題呢?這也是官員傷腦筋的地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