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實價登入的下一步=>按實價每年苛2%的實價房屋稅。

該做的不一定會真的做,不管是執政黨或是在野黨都會有來自選票的壓力,
看看證所稅的例子,十幾年前提過一次,結果呢?股市馬上狂跌,
之後沒有人敢說要做,但是證所稅不該收嗎?大家常說美國怎麼做,
所以台灣該怎麼做,可惜的是,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不反對按實價課徵房屋稅,但是資本利得課徵所得稅我覺得更應該實施,
畢竟房屋稅會影響到所有的人,但是資本利得課稅只會影響到有賺錢的人。
"買賣"實價課稅就好啦...2%也行....
在這之前...實價徵收...
2000萬的房子..政府要徵收..2000萬+搬遷費...
要不然按公告地價...可能只有200萬......

每年要繳的房屋稅...就不用這麼高...由各地政府自行決定...
各地房價稅源基礎不一...把房屋稅當地方稅...
抽太高又不做事..就別想連任...
每年苛2%稅要做什麼,明年1/1起,有3間房子以上的都充公不就好了。
這個話題需要連署嗎
根本不可能通過阿
畢竟每個人都會買一個家
只是早晚而已
如果根據笨蛋的政府這樣處理
誰會受的住

希望利息至少升到2%就好, 對定存一族至少有幫助, 其它的不敢奢望~

房產稅按實價收2%, 在台灣這種假星星的官僚統治下 , 要盼到何年何月?
我認為應該是每個人可擁有兩間房屋,這兩間房屋課稅0.1%
第三間房屋起,每間課稅2%以上
第幾間的計算以房屋入手時間為課稅基準
這樣有錢人就會把較不值錢的房屋放出來
一般人民也能省稅

我覺得不要談什麼2%稅金問題
光講管理費每坪漲20元就已經有人抗議了.......哈哈哈!

infinity188 wrote:
為何會想太多或是不能...(恕刪)


我們人民福利美國的人民福利怎麼比
應該要實價課稅搭配級距稅才對,
也就是說像車子所得稅有級距一樣,
例如0~400萬、400~800萬、800~1200萬、1200萬~1600萬、1600萬~2000萬…
而稅率就可能差一些,
例如200萬是0.1%2000元,400萬是0.125%5000元,800萬是0.25%20000元,
1200萬是0.375%45000元,1600萬是0.5%80000元,最高可能是豪宅等級的5000萬以上,
可能是1.25%62.5萬,那麼想要創新高的賣方與接手的買方就會考慮了,
級距逐年調整引導價格,稅率也逐年調整讓民眾慢慢接受,
而實施初期先讓民眾選擇新制與舊制,如同勞退一樣,
而實施後的買賣一律要用新制,
那假如有效果的話,民眾買屋總是會像車子一樣落在中位數最多,
那調整的結果就可以引導房價了,民眾會不會接受這價格的稅率就是個中位數,
不過這方法一定很多台北天龍國的居民會大反彈,
例如2000萬接受舊制就是要30000元,新制要125000,那麼以後要怎麼賣出去,
那低報的假價格會不會出來呢?還是真的繳貸完呢?那建商新建的房子更是大受影響,
定價該定在多少呢?那會說要有自住可以選新舊制,
但是會不會有人頭的問題呢?這也是官員傷腦筋的地方。
每年收2%
不用投資客出來
其它有房的人都會出來丟雞蛋了

這比現自用稅率還高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