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nes wrote:
我覺得建商賺太大~~但是因為他有辦法~~為什麼他能賺很大~~~因為這門檻進入很高~~不是一般人有辦法的~~~現在資訊很公開~~但是公開的資訊需要執行力去實現~~如何去實現就需要經費~~~要花精神去協調~~一個兩個一般的住戶是很難完成的~~這是個選擇問題~~你覺得對方賺太多~~可以選擇自己來~或是串連大家都不同意建商~或是選擇妥協拿自己覺得適當的~其他的讓建商賺~~這都是自己的選擇~我自己是很不爽建商賺太多啦~~但是她憑什麼賺這麼多~~因為她有你沒有的阿~一直抱怨我想真的是沒什麼用的~~~.(恕刪)
有錢
有權
可以賺很大
有技巧
也可以
或利益不對等懸殊~~~~~~~有時叫賣太貴 有時叫騙 或 有時叫詐騙(執行力去實現~~如何去實現就需要經費 要花精神去練習)
土地價值+房屋價值
~而不是只看到房屋 而忘了土地 ~~~~~那叫賣太便宜 或 被騙
手上現牌大的說話 ..............不要被沒現牌的呼弄了
但是自己也要有組合的大牌 而不是只有單張大牌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建商本來就是要賺錢的
合不合理就看地主接不接受
不是每個地方都更條件都一樣
其實看了很多人的論調都覺得太偏了
照那些說法只要一個案子有個一,兩戶
都更絕對曠日費時 甚至破局
怎不想想蓋好後的居住品質及居住安全都提升
這是你不花錢擠在老舊公寓能享受的嗎
人生在世就短短幾十年 可以過舒服的生活何樂不為呢
當然你也可以做一個釘子戶
就看大家自己的智慧了
給發文的一些建議
其實你沒說清楚你家土地的使用區分是什麼 好比: 住三 住二 商三 等等
但若是公寓就先用住三講吧
土地持份有幾坪也沒說
因為都更後能蓋多少房子是要用土地及使用區分算的
通常建商會給你一個分配的比例 如 6:4分 或65比35分
當然你家的地段越好 你可分的比例越高
除了以上的基本條件
都更條例有很多獎勵的條件,及好市長提的一坪換一坪
看起來好像好多 可是有些是看得到吃不到的
以上這個數學公式算下來 你可能會很失望
因為台北市都更所以難 就是4,5樓公寓的都沒辦法一坪換一坪(室內)
而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至少一坪換一坪
現在因為房價飆漲 因此建商比較有能力提出一坪換一坪的條件
如果你算算將來的面積能一坪換一坪因該就不是太差的條件
或者你想要一間換兩間(有很多地主都持這種論調)那你就直接跟建商講
也許你家的土地位置非常好 那建商會把你的條件納入考慮
這些是你簽約前可以主張的
以上 稍微說一下個人經驗 不認同的看看就好
總之都更不是小老百姓有時間去搞的 讓建商幫你分憂解勞吧
吳柏柏 wrote:
坪數方式 算是一般的行情嗎?(我所謂一般行情,就是想詢問類似案例成功分配比例)
持份建物面積 29.01坪
新建物分回面積 47.49坪 外加一個停車位 (聽我阿姨說這也有橋過的,當然人性是貪婪 )
小弟老家已經完成前期明刀暗箭的作業,目前正在改建中

你們土地使用分區應該是商業區才有可能分回到47.49/P
(應該還是含公設,扣完比原本的大一點點,30%計算)
或是住宅區至少住三-1或-2,或住四
要看一般行情還是要看土地使用分區???以及週遭房價才能知道所謂的行情
所謂的土地使用分區就是一坪土地可以蓋幾坪出來,如附件

吳柏柏 wrote:意願書如果通過3分之2 還有後續談條件的可能嗎?
是可以的
不過記得要7成還是7.5成才可以送審(保守一點的建商會到8成多至9成才會送件審查)
(忠孝東路松山路口那個,據說過門檻就送了,所以搞到現在頭洗一半@@)
2/3 門檻都還沒過吧!!! 但是別當最後幾個~
很多建商~直接跟你說改建好幾坪給你你要不要,因為這樣造成彼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參與合建
雖然說直接說幾坪大家也比較清楚,不過建議以比例的方式會是比較不吃虧
因為獎勵容積市府沒審核過也沒人說的準,且要弄懂建商到底申請了那些獎勵容積
因為基準容積是不會變的,獎勵容積建商拿多少你們也不知道~很多資訊不對等
或許你可以問問建商,47.49坪是怎樣算出來的
至於你家是怎樣的土地使用分區,可以上都市發展局網頁可以查的到~
至於很多人都覺得建商賺很多~說真的,的確賺很多,但是要承擔的風險也不低
一個都更案從談到蓋完起碼10年上下跑不掉~
也就是說,這10年來建商養人跟住戶談(開發人員),之後蓋(建設公司),之後賣(代銷公司)
都是只有支出沒有進帳(如預售會有一些進帳)
還有管銷費用,銀行貸款利息,有的沒有的費用,以及數年後房價的風險~
賺的多還是少~我想見仁見智
說真的房價高漲~建商與投資客比較~我比較討厭投資客
Drango wrote:
今天都更進度為什麼會很慢,建商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建商沒有欺騙地主和住戶,地主和住戶怎麼可能會不簽同意書,今天有哪間公司敢說清楚講明白!
基本上,如果可以每個地方都蓋100層,建商與住戶各分50層,我想大家都高興
但是如果真的弄清楚後以及真正經歷了解整個都更案的過程,我只能說~一般百姓把都更想的太美好

如果真如你說原本20幾坪公寓改建完變成小套房基本上有兩種可能
1.建商很黑(這就不需要再與這建商談了),或是他規劃的建案是小套房
2.地段本身條件不好,所謂條件不好就是,這區段地方政府只能給你蓋4000P總面積
如果原地主加一加就要走3000多P,誰要蓋~要多拿幾坪,就要知道整個建案全部有幾坪
catmoo wrote:
是低~我家的房子都是...(恕刪)
基本上如果要裝潢補助可能也是到75%過了以後才開始談的(名稱我忘了?)
不過是真的建議差不多就好
基泰的那個業務現在變成我的好友~常常聊天
他也常講,公司一開始談都更有時候也只是畫餅給其他的都更案看
好幾邊的都更都是同一批人馬
要是住戶自己太拿翹~說實在的他們可以談的地方還多的是根本不差這一塊地
而且要都更(又要大間的建設公司)他們是很硬的 (您那間我就不知道了??)
基本上基泰蓋出來45P的房子在台北市信義區走路可以到華納的距離
沒有3000W??我不知道有位大大是怎樣看的哩
還是老話一句
要買中古老公寓
1 附近有大型建設(爬都爬得到的距離 ex學校面操場最好,但某些又要保持一點距離 ex醫院 )
2 巷道不可太窄
3 樓層不可太高
4 樓下最好沒有商店 (朋友家的來談N次,通通沒過~在大安區那邊)朋友卡慘...234樓都他家的..照樣B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