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中年人給中年人的建議

yushuan wrote:
因為資本主義,貧富所...(恕刪)


是呀,倘若依此因果關係,
現在的年輕人,即便很勤奮,也順利成了家,開始繳房貸,
生下小孩,小孩也開始受教育長大
但因雙薪家庭才可能分擔家庭所有開支,
雙親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

請問這對孩子的教育是好是壞?
小孩子家庭中的文化資本,還剩多少?
此時此刻,我們再來思考,到底是經濟重要還是家庭教育重要嗎?
當我們回過神來,自己的孩子已經成為別人眼中的「草莓族」
請問,這樣的問題的起源,是不是又回到「經濟」層面?

究竟「家計」與「教育」的平衡點在哪裡?
我想請教各位先進,是否有更好的看法,感激!

房市先知 wrote:
每天你出門路上的人,...(恕刪)


「每天你出門
路上的人,開車的,騎摩托車的,行人
有多少人是:"完全"守法的???沒有
幾乎沒有,」

倒底是「沒有」,還是「幾乎沒有」?
我的經驗,很多。

「有多少人會尊重"別人"的權益???
幾乎沒有」

我的經驗,很多。

「你的生活週遭,有多少住家是規規矩矩的???
沒有,幾乎沒有」

倒底是「沒有」,還是「幾乎沒有」?
我的經驗,很多。

「是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去偷拐搶騙
但是對於道德的堅持與重視
有多少人呢?
很少,並且還將標準降到非常之低」

我的經驗,很多。

難得一片笑貧不笑娼的01嘴砲文中的清流+1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台灣的清流越來越少了
很多家庭忽略了教育
只管給予物質的滿足
導致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嚴重偏差
台灣的學校教育一代不如一代
家庭教育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出幾年
台灣預期會越來越亂...

~WISH~ wrote:
我們家的青少年,每每...(恕刪)


叫他們自己賺!!

才能讓他們知道賺錢的辛苦!!
從根本來說,我們國家與社會,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極端功利的資本主義,顯然大有問題。要加以改變,而且必須從根源改變。從我們整體社會的信仰改變開始。

讓社會總財富極大化,結果是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裡。表面上平均財富/收入好像提高了,但在貧富差距拉大下,現在比以前讓更多人感到生活更困難。

照理說,讓國民享有起碼的生活水準與社會福利,應該是基本人權的一部份才對。但現在的社會卻變成,這是靠你的天資,努力,外加你的出身,關係,繼承的家產等等而來。由於錢賺錢更容易,因此有錢人家的子弟越來越有錢,一般人越來越窮。下層階級越來越難翻身。

所以,整個社會必須扭轉功利主義,所謂財富最大化的思想才行。當然,並非完全拋棄它,但也應該擷取社會福利國家的優點,照顧到所有人民的基本福祉。要做到這樣,就必須犧牲利益最大化的信仰。

要讓對社會有貢獻,特別是非金錢物質方面貢獻的人,享有更多的尊敬與照顧。寧可讓企業外移,也不要用免稅甚至倒貼的政策來補貼這些企業。無論如何,國內市場總會有人來經營。

像房地產政策,目的就不該是救業者,而是讓居者有其屋,或者居者有屋住(租賃)。稅收方面,不可獨厚富人與企業,應該是越有錢者要負擔更多社會責任。像現在的開放政策,不過是讓先進國家的跨國企業,賺走我們的錢,讓獨享利益的國內財團,將資金與工作機會外移。

衡量社會進步與否,該立即拋棄提高GDP的想法。應該用更寬廣的指標來衡量。至少,要衡量的話,也應該是國人薪資的中位數或眾數,而非平均值。要看貧富差距,還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拉大還是縮小。

回到樓主的相關主題。我覺得,要教育子女成為對社會有附加價值的人。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創造多少,能貢獻多少。父母與其教育或要求子女要做到怎樣,不如自己以身作則。要求子女考試多少分,每天讀多久的書,練多久的琴。請自己示範給子女看。要求子女不追求名牌,不貪圖物欲,請親身實踐。

子女會認為,家人應該公平。如果家長都過得儉樸,小孩豈有要求過奢華生活的權利?那麼多小孩不願畢業成長,是因為工作之後生活水準只降不升吧!。也許,要讓他們期待工作,就應該只供給他們起碼的生活水準即可。這樣一來,工作之後的生活,才有嚮往,才有努力的動機吧!
怪東怪西
問題在台灣的教育不管是學校或家庭
並沒重視培養小孩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認真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工匠有工匠的生活樂趣
富商有富商的生活涵養
農人有農人的田趣苦樂
知識分子有知識分子的鴻志
大家全攪在一塊只有一個想法
結果呢誰都不快樂還講甚麼幸福
不怪誰
自身做起罷
台灣的摩托車騎士有多少人一值堅持騎在:外線道???

有多少開車的人不隨意變換車道???不搶黃登???不超速???

禮讓行人???有多少人一值堅持按交通法規規規矩矩???

不是有時候遵守,而是一像如此???太少了

在台灣的住家,有多少不隨意頂家?不隨意二工?

抽煙的,吃檳榔的是否都將垃圾放在車內?

口中有痰你是隨意吐出?還是找到衛生紙或廁所才吐?

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用餐尊重別人,輕聲交談???

你開車臨停,是隨意一擺?還是會盡量考慮不妨礙別人?

是的,你在這個社會處處堅持守法

太辛苦了,太吃虧了

這個社會根本偏離太遠了

我不是聖人,也不是苛刻,更不可能不犯規,

但是,起碼要"有心遵守"嘗試遵守"

現在呢???

不遵守成了常態,還有人稱之許多,許多什麼???

只不過是將道德標準降低到不能再低而已.

八色調色盤 wrote:
台灣的清流越來越少了...(恕刪)


在下,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就我所觀察,多數家庭不是父母刻意忽視教育,
而是經濟不許可之下,必須犧牲與孩子的互動時間
(可能是單親,可能是勞動階層,
可能是主管級,雖請得起家教傳授專業知識,自己卻缺乏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給予正向的價值)

但現今社會貧富更益懸殊之下,
年輕人將繼續承續中年這一代的忙碌,更加忽視家庭教育,犧牲其下一代的教育
而學校教育已經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更多時候是社會價值與媒體的誤導

我想有很多父母的心聲是:
「三餐都不得溫飽,回到家都晚上八九點了,怎有時間陪小孩聊天」
樓上也有位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園丁論,需要如園丁時時照顧我們的下一代
但大多數的家庭想必無法如此理想化,如何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所以當樓主打出這篇文章,我提出另一面反思
也許不是為人父母不在乎,而是有些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例如家計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父母因為忙碌,而忽略了價值觀的建立
而造就了現今年輕一代偏差的價值觀

至於現今的年輕人,我也必須為其抱不平
對於優秀學府,例如台清交,這些優秀學子的成功機會很高
但是,對於多數較不突出的教育學府,這些年輕學子,是否會產生「無助感」?
以致於失去希望,只想過一天算一天,只求眼前愉快而玩物喪志
我想,「社會成功機會」的多寡,仍很重要,因為多數的孩子缺乏的是努力的動機

但,倘若社會的價值,媒體等重要工具,早已建立「享樂為先」的意識形態
那,我想,與其我們在這裡討論
何不集結力量,要求我們的媒體端正社會風氣與價值呢?
嘴上仁義道德!
如同指鹿為馬!
點到這!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