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租屋與買屋,過了2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差別!? (在12樓更新了近況)

在論壇一段時間都是當潛水員看文章而已
看到板大的文心中真是有千萬感慨~
其實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太大購買房產~
我是台北人~但是我在前年已經搬到中壢過生活~
也買了一棟屬於自己的小公寓
會搬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壢對我和我太太而言是一種挑戰
但是我也在這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因為我在台北永遠也買不起昂貴的房子
賺的都拿去送給房東了~

台北的中和,永和,蘆洲,台北市中山區都住過~
北市的房價真的是貴死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房價高是事實~但為何還要死守在台北呢?
也許是為了工作~為了小孩的學區~
但我搬到中壢這邊來也感覺不錯阿~車位也好找了~不用跟人塞車了
繁華度當然跟台北不能比但我心中該要的機能都有了~

期盼在這攢點錢存了一筆錢後有機會再回台北置產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含金湯匙出生了~所以都靠自己了...

等105年以後中壢聽說會有捷運~到時也很方便阿~
繳房貸不在是壓力又可以維持生活品質~
我的心臟比較大可能喜歡換地方換感覺~見人見智啦!!
對不動產投資都不能用資產配置的良性角度看待了
我不相信 一通電話一個CLICK就能賣掉買到的東西 你能夠長期持有享受複利增值了

年輕人容易理想化 投資每年增長的夢也是在許多反人性前提下構建的
不說你的想法對或錯
你只需調查周遭親友長輩
你說的兩種方式 哪一種真正積累財富的人多就好

你在想的跟仲介沒兩樣
只是仲介買賣房子 你比較像理財專員
買房
--少算了利息上漲風險, 2%時借的, 4%要還就不是那麼輕鬆囉
--但以後可以留給孩子, 他們可以少奮鬥個10年吧

租屋
--買股票起起落落, 當然, 買中鋼, 中華電信這種鐵股是比較沒風險
--租了幾十年後, 租金等同於付貸款, 雖然風險低多了, 但沒有報酬

Nikon F6 wrote:
我只能根據長輩的經驗...(恕刪)


開板的大大所說的股票是中鋼 中華電 這些牛皮股拉~!
風險相對小很多~
不要去玩高槓桿操作,有五百萬現金在手,作保守型的投資,
日子是真的可以過的安安穩穩.但也沒啥發達的機會.
買房或租屋
全憑一念之間
以及伴侶意見
總不能一直扭扭捏捏
最終也還是要決定落實
買房與租屋的抉擇好似父子騎驢故事
租屋也是要伴侶相挺
萬一只差情敵一棟房屋權狀而遭女方家長被反對....
解釋起來還挺麻煩的....

llinsh wrote:
對不動產投資都不能用...(恕刪)


非常贊同大大的觀點!

出社會10多年,接觸過很多投資工具,我發覺變現性越高的投資工具對我來說越有"風險",這個風險指的是隨時變賣換現花掉的風險,或許會有生性堅忍的大大能夠把持的住,但我不是。

股票上漲,能自我設定停利的人有限,能夠在停利之後把錢留住的人更少?其他投資工具也是同樣道理,更不用說投資本身的風險了。

不過我也贊同版大的理論,畢竟每個人的執行力不同,我做不到的事情相信版大可以做到。
租屋與買屋的分別,我看了樓主的文章之後發現....

其實一地一思維,在桃園買個中古屋,很容易就可以買到一

間"與租金相等"的中古屋。

房屋新舊的售價或許差很多,但租金卻是差不多。

在桃園3/2/2格局,新一點的租到15000,舊一點的租到

12000,均不含管理費

15000的房租換算成利息+本金可以買到幾萬的房子呢?

100萬 20年期 2.9%利率 =>月繳5500。

15000可換算成272萬的貸款,再把8成除回去=>340萬

12000可換算成218萬的貸款,再把8成除回去=>272萬

30坪左右的中古屋,每坪9萬~11萬,在桃園市、中壢都

很好找。

所以樓主的文章在大台北市以外的地區可能就不適用

因為其實並不會被房子給綁死。

唐代就有"長安居大不易"的說法了,可見首都真的比較難生活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施主!

目前可以想的辦法就是桃<-->北,通勤上下班囉


華裔台灣人 wrote:
現在就不是高點嗎?
還有裝潢跟家具都是長輩現金開下去的,算在成本裡面有什麼問題嗎?(恕刪)


的確,現階段難道還稱不上所謂的高點嗎!?
還有投資客不是買個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房子,配合班底的裝潢工,把房子裝修的美輪美奐,在高價轉賣,難道這些都不用算再成本裡嗎?? 建商賣房付的冷氣家電,也是要算在成本裡的

不過裝潢家具還是要算折舊,至少大大都已經用了18年啦
玩股票那才是風險大好嗎.

股票這東西比房產更容易上癮, 特別是你如果有賺了 就會想說, 這麼好賺, 傻子才買房地產!

等你獲利50%你就開始幻想: 嗯, 每年50% 10年我就可以賺個5000萬了 到時再來買已然下跌的房子, 那就很完美了! 有這種情況出現時就慘了因為那跟吸毒一樣, 停不下來, 直到錢燒完. 有版友說他幾年就10倍了, 殊不知這是有多少其他幾年剩1/10的人貢獻出來的...

就算中鋼, 遇到海嘯時賺的也不多, 如果沒有時時關注, 在50元賣出, 20幾元買進以增加張數, 殖利率就不會漂亮了(如果是50元買進, 去年配息2元多等於殖利率才4% --- 還要扣稅!)

不過話說回來目前房子漲太高了 做投資標的實在不怎麼樣. 我衷心希望房價緩步下跌, 這樣我的錢才會"變厚"...哈

如果要找低房價的地方投資, 看看日本, 美國, 愛爾蘭, 有沒有敢去的? 房價都跌了2/3, 怎樣, 還不夠"合理"嗎?

hondahon wrote:
60年代初, 民生社區一間房不到50萬,
70年代初, 安和路一坪大概10萬
80年代中, 安和路一坪大概35萬
90年代末, 安和路一坪大概85萬...(恕刪)


這個舉例有點以偏概全

我家住中正區建中附近電梯大廈
70 年初買 10w/P 左右
76年房價狂飆無殼蝸牛上街頭 , 一直到 94 年這波上漲起點為止,成交價大概 25~ 30 w/p以內穩定很久
2005 的 5 年後喊價 50~60 w/p

地段當然比不上安和路
不過安和路 10 --> 35 漲 3.5 倍跟我家 10 -> 25/30 差不會太多
可能台北市中心超過 20 年之內都穩定在 3 倍漲幅附近

這波漲幅不是常態
也超過大部分人的所得

買得起的人自然可以買
不過如果一日三市的價格也要搶
最好研究一下房子到底轉過多少投機客
你要不要把錢拿去供養投機客

那些投機客根本對社會沒貢獻
算是吸大家血的害蟲
還常常衣冠楚楚上電視大放厥詞
害你的下一代對未來絕望
找投機客抄家開刀
絕對是符合公平正義的

打防氛圍已成
就看大家是否支持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