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疑問] 把多的褲子讓出來有什麼問題?

omio wrote:
阿不就限制一人一褲,不准囤貨就好了??
這只是理想性的而已...
假如現在大家手上都沒有褲子,那自然可以限制一人只能買一褲,問題是現在很多人手上都有褲子了,有人多有人少,難道要派警察到每個家庭去把多餘的褲子通通搜出來充公嗎?可行嗎?樓主花這麼多心思構思這個故事,最後就只提出這樣一個不可行的方案出來?

泡沫要戳破它還不容易(樓主提出的方法就可以、小弟前一樓提的方法也可以),問題是可以戳破它嗎?到時候金融體系崩潰,是不是又要像美國一樣的灑錢救市,然後又形成另一個泡沫?

泡沫只能靠壓抑跟消散的方法,不能一巴掌把泡泡全部打破,要不然傷害會更大。

ejan1969 wrote:
這只是理想性的而已....(恕刪)

房產的故事很好套公式的

經濟發展/資金氾濫->推升房價->泡沫->政府干預->失敗-> 更大的泡沫-> 所有不利因子爆發-> 房價躺平

首爾的房價2010年跟東京並列亞州主要城市中唯二下跌區域,
今年2月韓國開始有些小銀行因為房產壞帳被迫關門,

2008年韓國開徵房產特別稅時, 反對者跟現在反對暴利稅者說法都一樣

日本, 美國, 韓國, 以前的香港, 以前的台灣, 這些經驗都說服不了勇敢的投資客

因為他們深信"我們的褲子是限量版的, 你不買一堆人搶著買"

lienly wrote:
本以為褲子故事應該會結束了, 想不到還可繼續掰........

隨便問一下, 褲子>1件的人很多很多


其實只是種舉例

相似點是: 一人同時只能穿一條長褲


所謂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在不同的例子,其實大家可自由心證。

家裡堆了好幾箱的褲子,不可能是良性的使用

家裡堆了好幾頓的米,也不可能是良性的使用

手上擁有好幾棟房子,卻有一堆人來護航

就是希望故事可以讓一些人看到其中的矛盾

那些自認為是正確"投資"的人,能回到事情的本質,看到其中的盲點,和對社會的傷害


ejan1969 wrote:
這樣就叫有魄力嗎?魄力是指執行力,而不是獨斷式的鴨霸!

真要房價大跌有什麼難的,問題是可行嗎?
鴨霸的方法要多少有多少,買房子禁止用貸款也可以吧;手上有房貸的限期一年內要還清,不然強制法拍;房屋稅、地價稅一年提高到100萬,保證房地產馬上崩盤...。

...(恕刪)


其中的矛盾是:

當你談到房子,你就認為可以讓他維持完全不合理的高價,只能壓抑,不能砍回正常
可是當你談到其他民生必需品,你又很快的可以判定,這是炒作,這是囤貨哄抬,可以立刻處理
為何???
因為你被洗腦太久,分不清是非對錯了?

其中的本質不是一樣的嗎?

為何用褲子來談?

其實也可以用囤"蔬菜"來談啊

你有看到蔬菜被炒作到一斤500元,還沒有政府來管的嗎?

那些護衛隊,還敢出來說:
1. 蔬菜太貴,你就吃根類作物就好
2. 蔬菜太貴,不可以讓他一下子跌下來,那囤積蔬菜的人會死很慘
3. 蔬菜太貴,所以政府要開放貸款40年,讓民眾買蔬菜吃

這種話??


本質上是錯誤的,卻因為嚐到了錯誤的甜頭,而不敢放手
政府和芸芸眾生皆如此

那你就等著最大的泡泡破掉的時刻吧
我看到的許多人想要買名牌褲子,
整天說名牌褲子都被囤積了。
卻沒有看到其實夜市的褲子也很好穿,
至少可以遮風避雨就好了。

我過年前去百貨公司的男裝部想買件長褲,
但是男裝部的價格我實在買不下去。

後來又去看休閒部門的歐都納的休閒防風擋雨褲,
好貴啊!
再看看旁邊哥倫比亞的休閒褲還是買不下去。
最後我跑去買HANG TEN牌的休閒褲~~

我也不會去罵男裝部門、歐都納以及哥倫比亞說你們的褲子賣那麼貴~~
不知道台灣上次發生建商倒閉是那一年 ?

原因為何 ?

google
=> 房地產與景氣循環
1994年台灣房市崩盤


誰會是這一波房地產盛世的終結者?


逝去的房地產榮景
媒體警示未來房地產悲觀,會有建商肯向它買廣告嗎!?那可是最大金主,
所以媒體當然不會告訴你;他們會教你逢低買進比較划算,就是不會教你不要買。
^^^^^^^^^^^^^^^^^^^^^^^^^^^^^^^^^^^^^^^^^^
=> 所以 新聞只會說很好 . 畢竟那是金主 .

omio wrote:
當你談到房子,你就認為可以讓他維持完全不合理的高價,只能壓抑,不能砍回正常
可是當你談到其他民生必需品,你又很快的可以判定,這是炒作,這是囤貨哄抬,可以立刻處理
為何???
差別在於"金融體系"
99%的買房子的人會用銀行貸款,買民生必需品不用。

許多跟樓主一樣說房價不合理的,請問合理的房價該是多少?該以誰的收入當標準來看?
大安區的房價合理價該是多少?文山區的合理房價該是多少?舊公寓該是多少?新大樓該是多少?
既然樓主認為不合理,那樓主心中該有個合理價吧?要不然砍過頭也不好,不是嗎?

樓主認為房子有人囤積哄抬,請問證據為何?總是要有些數據佐證吧?
張金鶚教授提出台北市房價泡沫論,至少人家還引經據典,提出諸多數據來計算,樓主你呢?

再者、何謂囤積哄抬?
持有的量足以影響市場的才叫囤積哄抬,拿米來說好了,假設一年的交易量是10萬公噸好了,要囤積到足以影響市場的,至少也要3、4萬公噸吧!那房子呢?請問樓主認為的囤積是持有幾間?

ejan1969 wrote:
差別在於"金融體系"
99%的買房子的人會用銀行貸款,買民生必需品不用。

許多跟樓主一樣說房價不合理的,請問合理的房價該是多少?該以誰的收入當標準來看?
大安區的房價合理價該是多少?文山區的合理房價該是多少?舊公寓該是多少?新大樓該是多少?
既然樓主認為不合理,那樓主心中該有個合理價吧?要不然砍過頭也不好,不是嗎?

樓主認為房子有人囤積哄抬,請問證據為何?總是要有些數據佐證吧?
張金鶚教授提出台北市房價泡沫論,至少人家還引經據典,提出諸多數據來計算,樓主你呢?

再者、何謂囤積哄抬?
持有的量足以影響市場的才叫囤積哄抬,拿米來說好了,假設一年的交易量是10萬公噸好了,要囤積到足以影響市場的,至少也要3、4萬公噸吧!那房子呢?請問樓主認為的囤積是持有幾間?
...(恕刪)


當你開始想要去計較數字
當你開始想要去分析內容

你就已經陷入迷霧中了


囤積就是囤積

炒作就是炒作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故事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拋開困惑的很多內容:所有媒體,報章,社會氣氛,所帶給你的龐大的知識



回到事情的本質


就是一個炒作,不管是 文鳥 , 還是故事中的褲子

食 衣 住 行

生活中的基本需求

都不該是被炒作的對象

商有商道


有人炒作稻米,大家都知道是錯的
有人佔地為王,收過路費,大家都知道是錯的
有人囤積紡織材料,導致基本衣物漲價,大家都知道是錯的

那房屋呢?

哇~你好會投資
哇~眼光真準
哇~財力真雄厚~
哇~好漂亮的房子,雖然都沒有人在住,轉手再轉手

知道是錯的人,有多少? 其中有勇氣不去做錯事(買賣套利)的人,又能有多少?
樓主的故事說的很好
雖然我不懂經濟學
但我知道供需如果失衡
總是會帶來好不的結果

不能說我期待那一天
這樣太壞心
但我希望如果有那一天
我能夠買的起我心目中的理想房子


一般小民就先理財吧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ejan1969 wrote:
差別在於"金融體系"
99%的買房子的人會用銀行貸款,買民生必需品不用。
(恕刪)


上一篇回應說的是"本質"

這一篇我就來說出你的盲點

想當年,除非真的很缺房子,沒有多少人會借錢買房子
因為:
土地沒有在漲,把錢投資下去買,等於被套住,無法投入可生產的行業和事務(無法為你賺錢or為國家賺錢:外銷)

房子沒有在漲,從來沒有房子會漲的道理,因為:房子是消耗品,雖然時效很長:看材料結構約30年~60年,但他的價值從來就是一直在折損的

所以,一個人如果有一筆積蓄,他會去投資工廠,投資產業,投資買賣,用心力用功夫去賺更多的錢
等到他真的有一筆錢,是用不太著的時候(閒錢),那他就可能考慮自己的需求,去買一棟房子居住
而舊的房子,留著沒用,空著沒用,也是轉手賣掉,給需要的人

(把錢套在房子上,只會貶值折舊外,還沒辦法當做資金,去賺取更多的錢)

===================

當你這個社會,大家都在想如何發展,如何賺錢,那麼,不會有多少人,會去跟銀行借錢:做的卻是娛樂消費,而不是去投資購買設備賺錢

近年來,一個被資本主義洗腦的狀況: 今朝有酒今朝醉
新一代的年輕人更是:"明"朝有酒今朝醉

貸款買車,被當做是聰明的一件事情
貸款去出國,被美化成是完成夢想最美

===================

一個持續發展中的國家,他銀行的利率該會是多少?

說觀念,舉簡單的例子:(別跟我計較數字,注意其中的大小就可以)

如果這國家的產業,每年都有20%的盈餘,那他的銀行業,會願意投資他的產業,為了吸收資金
那銀行會願意用5~10%的利息來吸引資金存入
而銀行把錢投入這國家的產業裡,也許可以賺15~18%的利潤
那如果你想跟銀行借錢,那麼,至少也要付出15~18%的利息


我要說的就是,低利率,代表國家的產業,並沒有為國家賺進多少錢,剩至是虧本
因為他的利潤,連通貨膨脹都抵消不了
他代表的是:你這個國家,正在掏空衰敗中

=====================

當國家利率低,代表沒有可投資的產業,可賺錢的產業

=====================

而低利率現在卻成為某些人沾沾自喜的條件

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卻開始參與了吹泡泡行動

銀行似乎有從中賺錢 (數字上是如此) (就如故事中擁有褲子的人,自認為自己賺到錢,身價越來越高)

可本質上呢?

這個國家的產業卻是越來越衰敗

離正軌越來越遠

當泡沫保護的金融數字,在泡沫破滅時,一一現形,回到他的原本價值
這時候,你連要來發展為國家賺錢的產業的資金,也早就沒有了

你會發現,GDP只剩一些產業在撐,這看似榮景的幾年,呈現的數字根本是假的

更慘的事,藏富於民,民卻因為這些政策失去了財富
而國家呢?國庫呢?卻也年年超支,美其名:目前的超支,是為了未來的發展
但是真的有發展了未來?
還是,只是灑錢,平息民怨?? 一堆年金,一堆特別款,一堆專案預算,聽起來很厲害

但是,不就是連小孩都懂的一句話: 挖東牆,補西牆


最近看到中東的動亂吧~
媒體不是報導:一些當政者,趕快增加各種福利金額,想要平息民怨,避免革命的力道過強
不身在其中的台灣人們,就很明白道理,旁觀者清
可在我們身上,不也是同樣的狀況?

發國債,國家預算年年大透支,你以為錢會無中生有???

那是我們孩子的錢啊? 只不過現在發給我們來爽

============================================
======================


買房可以看做是買車

都會折舊 (當然,速度不同,當然,土地留著可以重蓋房子,這部份的特性先不討論)
都會扣住一筆資金

如果你這筆錢,不拿來買車(買房)的話,去投資生產,每年可以給你20%的成長
你會去買一台用不到的車來放嗎?

我的意思是:當你覺得你真的需要一台車時,我想你會忍一下,確定真的有閒錢可買。也確定你還有其他的資金,可以繼續賺20%的成長

並且,你絕對不會去買個3~5台你用不到的車子,然後放在那邊,卡住你的資金

================================================

現在一切的原因就在於

房價可以一直漲

所以大家都把是非對錯全部都搞混了



假設今天汽車每個月都在漲

你猜,大家會不會一窩蜂的囤積汽車??
這時候,若有個張教授,跑出來呼籲大家,這樣做不對!

你猜,真的有多少人會認為囤積汽車是不對的?
"阿~那個張教授只會唱衰,哪次有說準過"
"阿~笨蛋不會投資理財,你看我過的多好"



這社會,拿不定主意的人,盲目的一群,其實還真不少呢



===================================

說到教育

這社會投資了不少,在提供教育給下一代

現在有多少下一代,所學跟所用不相符??

有多少下一代,自以為在發展一個事業,而放棄了他人生其他的可能性,目前看起來還真是光鮮亮麗
好像正當性因此都對了



我說的是房仲業者,和他的徒子徒孫,大學新鮮人

等這泡沫一破

有多少失業者會出現??

而且,這個泡沫的產業,一直是內耗
我們投入了這麼多的下一代的人力,去做內耗

多麼偉大的國家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