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少子化這麼明確, 房地產怎麼可能無限持續漲


這張圖表或許可以稍微解釋一下人口數與房屋需求量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民政處


樓主的想法有瑕疵喔

少子化是少子化,房價漲跌是房價漲跌,是兩回事喔!

少子化不意味著人口立即減少,或是消費人口減少。

人口外移、傳染病、戰爭才意味著,區域性人口減少與消費人口減少。

房價漲跌則是供需問題

即使人口增加減緩,也不代表需求減少,有錢的人難道不會想買兩間、三間以上的房子嗎?

所以少子化與房價漲跌的正相關性不高喔~~ >_<
沒錢的子 少了並未降低購買力
具體來說 應該重視的是發展跟資源的排擠

別再用平均所得增長不明顯來看待這幾年的漲幅了
一般市井本來就不是推昇的主力
是國際性的資金 海外回流的外逃資金 當然也包含陸資
不是只有台灣人聰明 到大陸投資步都是用海外帳戶人頭....等等等
到台灣 別人只是有樣學樣罷了

現在許多女性收入有成未婚
許多男性本該羅漢腳 卻娶外籍相對弱勢新娘 同時很少會不生
以後的子們 貧富差距只會更兩極化而已
還不就" 供 需" 兩個字,
房價上漲時一定是想辦法把需求極大化,
相對的
當房價下跌的時候就是把需求極小化~~
跟股票都是一個樣~~


brush wrote:
不這樣的話房仲業怎生存? 不然怎麼越開越多間?...(恕刪)


說到重點了,房價助漲的第三作用力‧

羊羽翔 wrote:
房地產本來就沒有無限...(恕刪)



後來少子化剩下50個新成年人,其中35買台北,10買台中,5買高雄(只是舉例),
雖然新成年人只剩一半,但是買台北的人不減反增,台北的房價還是會上漲。

聽起來、未來的新成年人 還是有35人是買的起台北的
那還不錯阿、代表以後的人都很會賺錢噎~
台北市的房價已經緩漲了吧??

現在就剩新北市的房子完工後 就有好戲可看了

算一下一間50萬的房子30坪好了 1500萬

以最穩定的公務人員領大約十萬薪水(等級高一點的)

二十年不含利息一個月要還62500 他只剩下四成可以運用

何況有錢大陸人為什麼不留在北京 上海爽

要來一點都不國際化的二等領土國?

有錢人並不代表永遠有錢 只要沒賺到錢 人的本性就是不安



musingmob wrote:
辣蘋果專欄:孩子怎麼...(恕刪)



1. 嚴總不是說啦 "沒買都錯", 聽了很刺耳 不過到今天看看,聽教授沒買的, 真的錯. 果然教授是只會叫的野獸.

2. 台北市土地稀少性是真的 所以台北市的房價要再往上空間可能有限,但要往下掉也很難. 但是,出了台北, 要漲,我覺得難上加難. 因為人口太集中台北市. 這個問題,東京也有,但是東京就發行了一些特別的月票讓年輕人可以住在離東京車程一個小時的地方. 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 任房價上漲,圖利財團. 看不出真的為人民生計做了什麼計劃,藍綠都一樣.

3. 說大陸人會來台灣買房,這點我是存疑的. 有錢的大陸人,不在國際都市上海,北京,香港買新房,跑來台灣跟一般投資客& 民眾搶那種30+年以上的公寓嗎?? 台北怎麼看好像都沒有同那些城市的的投資價值(指的是單論房產本身的價值, 不討論人民的文化水準). 我相信對岸的有錢人會來投資商辦,但一般的房產(非豪宅), 我覺得可能性不大.所以基本上我覺得,一般人民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主因就是本土投資客的炒作.

4. 我覺得,對岸的政府的格局是比台灣高的.想得也比較長遠. 前一陣子, 他們就喊出, 上海市的房價如果繼續攀高, 上海市會失去活力. 為什麼,因為年輕人的創意是維持一個城市的成長的動力.讓年輕人因為房價過高,被迫離開上海市, 對上海的發展來說, 不是一件好事.

未來對台灣而言,最可怕的事不是房價上漲, 可怕的是

1. 薪水沒跟著漲

2. 政府沒有方向

3. 檯面上的政治人物, 都是政客. 沒有真心在為台灣未來另一個百年做出長遠的計劃.所有的effort 都是為了選舉.
選上了不是當不沾鍋,就是A錢 & 分化族群. 這是台灣可悲的地方.

4. 可怕的是,大陸的一個地方省長,可以說動HP & Dell這些大廠到重慶投資,改變整個電子產業製造的生態. 台灣不
要說地方首長,連個總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影響房地產漲跌的因素很多, 少子化只是其中之一, 預估台灣自民國112年起人口開始負成長, 或許屆時房價會向下修正.但是影響房價的另一大因素是通膨, 如果未來的環境仍是低利率、政府支出浮濫、公共債務攀升, 鈔票越來越多,恐怕有錢人為了保值,仍會持續將資產配置在房地產上.

日本二十年前的現在就好像台灣。在那"日本第一"年代,房地產只有一直往上往上漲,老百姓跟公司都以炒房為最快獲利。
但是房子終究是需要有人住在裡面,有人說有錢人可以買五間十間五十間房,但是同樣他需要有"人"住在裡面,房子才能增殖才能有報酬,這跟股票不一樣。所以整體房地產還是會跟人口有關,這看日本的現在就可以很清楚。
很多回覆說的對,現在就是在抓誰是最後一個人。當然,許多人會說五年前也是高點,十年前也是高點,買就對了。在日本最瘋狂年代也是如此,美國兩房泡沫崩潰前也是如此,沒有什麼是一直漲的。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