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房地產是不是快要泡沫了,我不知道。我的原文主要是在說明當房價持續漲時,會帶動物價及薪資,而如果這時候買房,通常你會買到比較貴且比較沒有品質的預售屋,品質是看建造時間點,不是交易時間。
對投資者而言,房子買了要持續漲才有用。但對消費者而言,買到適合自己的好房子才是重點,要買到好房子的時間點,應該是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當大部份的建商都不推案,很多的店面都掛著「售」字,這時候,再開始去逛建案,挑房子會比較適當。
但對「沒法」或「不想」買房子的年輕人來說,物價上漲是會帶動你的薪資,主計處公佈的平均薪資已經是持續上升的。如果你還沒感受到調升的氣氛,這表示你的產業反應比較慢,或許等過了農曆年後,你也會感受到,現在看來,至少房仲業者的薪資是往上調了。
又或者是你的「人力資本」不足,物價上升對你「幾不存在」的人力資本沒有幫助,因為 0 * 1.3 還是 0 。那當下,應該是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來解決物價上漲的痛苦,而不是抱怨房價被投資客炒上去了,因為其他人的薪資可是有上漲的。
而非的言論誤導版友......
經濟發展, 十個經濟學家總有十一種說法, 那天某A的理論剛好若符合節地碰上了經濟發展的類似狀況, 那年可能
就算他運氣好, 得了諾貝爾奬.......
不管是信仰亞當斯的自由經濟理論還是凱因斯的大政府思想, 個人認為經濟市場也可套用測不準原理, 每種經濟學
說在不同的狀況下都有可能得到印證, 但是, 只有經濟持續發展, 降低(真實)失業率, 提高就業市場, 尤其以台灣現
有的情況, 大力發展內需市場(尤其是服務業, 因為大部分的製造業都外移了), 促進消費, 內外資齊引, 導入投資而
不是投機, 才是根本之道.....
1.主計處的物價指數編製並不含房貸 只包含房租
所以你說房價上漲導致物價上漲似乎沒有關係 除非房屋租金上漲 才會反映在物價指數上
房價從93年起漲 物價從93年到現在起起伏伏 兩者不見得有因果關係
當然如果因為房價上漲導致每個人的可支配所得減少(房貸支出增加) 即使牛肉麵還是100元一碗
相較之下你還是覺得貴了 因為可以用的錢都拿去繳房貸了
2.至於房仲薪水增加 保障前六個月 這是加薪嗎 只是吸引從業人員的手段罷了 除非把業務員的佣金率提高 否則稱不上加
薪 畢竟他們就是靠佣收賺錢的
3.你的立論是 房價上漲 --> 物價上漲 --> 薪水增加 完全沒有依據
薪水會不會增加還是跟公司賺不賺錢以及你幫公司賺了多少錢比較有關
老闆在調薪時不會說因為今年房價漲了30% 而幫你加薪30%
4.民主時代連批評政府的住宅政策都不行 李幸長很努力啊 個人資本夠了吧 他夠不夠格出來喊房價太貴
一站出來就被那些投資客炒家說是他想低價買房啦 芭拉巴拉一堆
不管房價貴不貴 都需要累積個人資本 這是兩回事 不需要混為一談
5.至於你說現在買屋是貴又沒品質 嗯 可能吧 不過以台灣建商而言 便宜的時候也是沒品質吧 (笑)
薪資水平在資金寬鬆的環境下,確實可能震盪調高
主要是看當政者積極作多的心態
從18%恢復,大家就等著看軍公教快加薪啦
這樣各行各業不水漲船高嗎?
物價房價屢創新高
國債,企貸,個人消費貸款也是
所謂債多不愁
現在全社會壟罩在這迷思下:
低利環境能借就借,且以為放在房地產是唯一保值的方法,全民皆投機客
但債還是債
你的房子不交易就沒有現金流
資產價值和負債只是同義詞
現在看似易兌現,好像永遠在噴出段
一旦景氣反轉,買方市場控制,房子難脫手
那高利率和龐大負債絕對要人痛不欲生
股票債券的變現性好太多,這是切身經驗
一年前我也覺得房價確實會走高
但還是把現金部位壓在股票上
下半年操作較差,不過績效還有110%
經過十年的觀察
前幾年進場的老鳥是真正的獲益者
現在在這股資金狂潮中被催眠進場的年輕人
你們被給予機會做高槓桿投資,不過這就是老鳥的陰謀
他們的獲利在於只撿便宜,是以倍數計
每天高枕無憂
而你們的風險遠遠大過獲利
可能常睡不安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