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少子化... 數字篇

cashhung wrote:
少子化是一個趨勢,我...因為父母活得老, 無法爬樓梯回家, 小孩生得少, 教育費有省下來;是不是就有人因此考慮背房貸購新屋呢?


不好意思,沒有惡意.您所提的情況其結果還有如下二種:
1.賣舊購新.加一減一還是零,頂多促進流通率
2.老一輩歸西,房子空出來,晚一輩少了購屋的動力,更沒有購新屋揹房債的理由.
亮哥+ wrote:
不好意思,沒有惡意....(恕刪)



我想說的就是這兩個情況:
1.賣舊購新.加一減一還是零,頂多促進流通率
---> 如果"很多人"想賣舊購新 , 問題就變成有沒有"很多"新房子在賣, 現在和未來的情形是怎樣呢?

2.老一輩歸西,房子空出來,晚一輩少了購屋的動力,更沒有購新屋揹房債的理由.
--> 因為醫學進步,台灣90+歲老人照樣洗腎, 平均壽命是在逐年延長(97年平均壽命台北市81.87), 房子會晚一點空出來

版主提出數據想討論少子化的影響, 而有人認為未來總人口會減少, 所以房屋需求會減少, 房價會下跌, 我認為應該不盡如此, (台北市人口"已經"在下跌了,房價呢?),人口老化也是另一因素, ...

而這兩個因素都敵不過政策,土地,經濟,炒作等因素
「嬰兒一出生就有生活空間的需求]

針對這句話提我的經驗

沒錯,嬰兒一出生就有生活空間的需求,但是只是換屋而沒有購屋

我跟太太以前是住1房1廳的房子
後來兒子出生後,我們就把舊的賣掉,買新的2房一廳房子
雖然我們有買新房子,但是並沒有多買一間
所以嬰兒出生時並沒有新增購屋的需求
一定要等到這個小孩長大,有能力賺錢了,才會再買一棟屋子,這大概就是20-30年後的事情

還有,很少很少有嬰兒一出生就有辦法自己睡自己的床
就算有,到了10個月之後開始會認人了,就不太可能自己睡一張床,一定要跟媽媽一起睡才會安穩
結果就是嬰兒房空在那邊
最後變成嬰兒跟媽媽睡一間,嬰兒房變成爸爸的臥房....


『嬰兒如果跟大人睡在一起是很危險的喔』
這句話也很奇怪.....難道我們以前小時候都有睡嬰兒床?
幾百幾千年前的古代人的小孩也是每個人都有嬰兒床?
如果嬰兒一定要有獨立的嬰兒床才能存活下來
那.....人類早該滅亡了吧...
後大麥造 wrote:
這裡有邏輯上的基本錯...(恕刪)


憑你這一句話是可以推翻這個推論,

但是能抹煞得了這些數字嗎?

太天真了吧!!
我覺得
少子化的現象反而有助於人口密度降低
不懂為什麼一堆人要去附和學者的短視近利
深怕房地產、經濟萎縮、人口老化...
目前台灣人口密度過高活得很辛苦,其實早到了人口過剩的地步
『不想生』這正是人們心中反彈的正常現象

再者地球暖化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密度過高所造成的污染
難道只在乎自己老了沒人照顧
卻不管子孫的未來

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
您希望地球暖化引發的h1n1、地震、洪災來減少人口嗎
還是乖乖的少生一些吧
自以為的學者們
不要為貪圖求繁榮富貴不管人口過度高密度發展
適可而止




1. 孝道持家.
2. 孝道不見了.
3. 送7粒.....

ksjeng wrote:
1 以前,一棟房子一大家子人住。
2 現在,一間房子一對夫妻住。
3 以後,不知道會不會一個人住好幾間房子?
現在連這些高知識份子都只生一個到二個就嚇到了.一個小孩培養到大要800~1000萬(如果你不是用放山雞養法 就差不多這價). 算一下你一輩子可以賺多少錢.再算算你敢養幾個吧.
提供我個人這五年來想買在某區買房屋的觀察,七/八年前我工作單位附近有個開發地段蓋了一堆房子,當時在這個普羅大眾平均薪資只有2萬的小縣開價五佰萬起跳,地點很怪,工業區在隔壁,一間大學以及一個國軍基地在旁邊,離市區十分鐘(事實上這個小市也沒多大),有趣的是第一排的店面是四層透天,可是一樓和2-4層樓分開賣,一樓店面開價七佰萬,後面的透天住宅要價五佰萬起跳,一推出很熱賣,因為地段好,可惜,因為少子化,三年前隔壁的國立大學也因為學生越來越少被政策性的不收學生了,現在那排店面開始出現冷清的畫面,再遠一點的店面也早在前年就出現長期出租,連曾是地區最紅的7-11也在去年底關門,店門出租至今,和該地段店面的老板聊天的一致結論是,學生都沒了還要賣什麼。的確,數年前該地段一到了晚上跟本沒地方停機車,現在,哈,不過店面少對我來說沒影響,不過後面的房價呢?嗯,上漲了!因為大家都漲我也要漲,所以現在沒六佰萬買不到,我看不懂,是在漲心酸的嗎?明明就沒人住就是寧可放著養芒啊,新蓋的房子地段比你好都賣不出去了你還不肯降價,好吧,你去漲吧,小弟我不買了,反正我忍著點和老爸住吧。
大海兒 wrote:
憑你這一句話是可以推翻這個推論,
但是能抹煞得了這些數字嗎?
太天真了吧!!


大哥你連實質內容都不討論,只說甚麼我推翻那個推論、抹煞那些數字、我太天真。

你乾脆直接罵三字經來向我訐譙,這樣不是更符合你的水準嗎?

這篇樓主提出26 ~ 35 歲為 102.08 來推論出房市10年內『少子化』影響不大,

我指出嬰兒出生就有生活空間的需求。而你提出甚麼?

就算你有甚麼愚見,有提出來才算比較有水準的討論,

不要用謾罵的,雖然這樣比較符合你的身份。
nanno wrote:
連小孩都不敢生的話還會有多出來的住宅需求嗎?

住的需求永遠存在, 而且是連續性的.
住的需求又跟人口數緊密連結, 或者說人口數與整個國家未來完全連結..
只要人口數減少, 波及的遠不只房子.... 整個國家都會被拉下水.
這問題...... 大到沒人想解決, 大家都把頭埋起來了.

你看大家都知道房貸壓力很大, 大到年輕人不想生小孩
但政府依然一意維持高房價, 房價續高新生兒就多不起來....

自己算算十年後國力剩多少, 二十年後剩多少....
台灣的住房政策已經把台灣的未來賣給虛無飄渺的房價了.


不用怕...我們偉大的政府會請對岸同胞來住...

馬: 反正又不是我生...且我女兒是美國人...大不了請對岸的同胞來生...

以上純屬玩笑,如有雷同 跟我無關...

台灣少子化提前來臨, 是因為我們政府荒廢了近十年的經濟, 導致有錢人移民國外, 就算生了也是掛外國籍, 沒錢的人因為沒錢, 當然不願意養小孩, 今天我們政府如果這十年來經濟每年如果像對岸一樣勇往直前, 不要說10%...穩定的5%就夠了...結果呢? 並沒有阿...

政府還帶頭炒房, 炒股...導致十大民怨第一名就是房子, 老百姓都吃不飽了, 哪還有錢養小孩?? 買房子?? 最近連健保都要漲了, (不知道在哪一年哪個混帳說健保費不漲? 開了一堆政治芭樂票, 等選上了再來說, 不漲不行, 因為沒有四個月年終獎金...)

在版上各位沒有小孩的, 老公+老婆賺不到7萬的請回答, 自己捫心自問, 你敢生嗎?? 你敢生幾個?? (我只生一個就不敢想第二個了)

又不知道是哪個混帳竟敢喊出, 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三萬美元.... (用有錢人賺的數字來平均窮人賺的數字?? 玩數字遊戲嗎??)

PS: 我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快兩歲, 一直都是躺在我們大人的床上睡覺.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