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黑心建商的告白-賺錢太容易

WonderDragon wrote:
我們家大安區公寓想改...(恕刪)


建築師公會有個造價表,各地區不同,可以參考。
本文開宗明義就是講黑心建商的手法跟政府.荷蘭都沒關係別筆戰!!
dijstra wrote:
有點小小的疑問,台灣...(恕刪)


要看整體,任何事情都可以挑出缺點。

報載:
曾經盛讚台灣健保制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昨日再度重申,人民健康是公共財,攸關社會安全網的建立,商業健康保險公司永遠是「將本求利」,像全民健保重大政策,政府不能寄望透過民營公司,達成政府目標。
對於台灣健保制度該如何轉虧為盈,提高效率,克魯曼認為,台灣的健保制度已經是全球最好的,健保單位成本比英國還要低,人民健康既然是公共財,健保支出偏高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
美國健保支出占國民生產毛額比重高達一六%,比歐洲國家的九%到一○%都高。但比起其他國家,美國健保體制極度缺乏效率,美國健保採取公民營並存做法,只會傷害到公營健保的普及性,民營健保將本求利,不可能會代替公營健保解決所有民眾醫療需求。
「沒有一套制度是完美的。」克魯曼認為,有些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透過政府機構推動或許有瑕疵,但是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希望民營機構,達成政府希望達成目標。


cailven wrote:
這文章問題很大,目前建築成本一坪是10~12萬,3萬要怎麼蓋? 和成2千? 去問問再來吧...(恕刪)


沒那麼誇張吧!
大大住的可能都是那種豪宅喔
所有建材都用最高級的..........

房子主要結構就是混凝土(水泥跟沙)加鋼筋
水泥一包50kg大概200左右....
建築成本應該一坪在5萬左右(一般小小建案)
bear098 wrote:
老大..我現在荷蘭念...(恕刪)


台灣土地面積 35980平方公里 2004年年中人口數 23000068人
台灣人口密度 639.25人/平方公里
荷蘭土地面積 41526平方公里 2004年年中人口數 16318119人
荷蘭人口密度 392.96人/平方公里

或許可以解釋一點荷蘭土地比較便宜的原因
bear098 wrote:
老大..我現在荷蘭念...
短視的政府造就了短視的人民以及錯誤的價值觀
(恕刪)


你以偏蓋全,下筆很重。

一般台灣人民和善,重視家庭,勤奮努力,哪裡是錯誤的價值觀。
雖然也有許多缺點,但是需要這樣說嗎?
胖喜 wrote:
台灣土地面積 359...(恕刪)


還有,荷蘭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沒有在替房價辯護。有時不太習慣「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寫法」,還請見諒。
opossum
昨天開車聽到新聞說,英國的彩色電視每年要收140多英磅收視費,
連黑白的也要收40英磅。我想這不含在每個月40美金的有線電視費用內。


-----------------

應該沒有吧
2007年中離開英國時
記得電視收視稅約20鎊左右
不曉得您是在哪個國家哪個電台聽到的
個人覺得那個電台可能沒有做確認動作
資訊有誤的機率很高

charlie0118 wrote:
應該沒有吧
2007年中離開英國時
記得電視收視稅約20鎊左右
不曉得您是在哪個國家哪個電台聽到的
個人覺得那個電台可能沒有做確認動作
資訊有誤的機率很高
...(恕刪)



電台廣播會念些新聞,以下不知道是否為廣播的新聞來源。

2009-06-17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十六日電】

 在新一代電視服務全面數位化的壓力下,英國廣播公司(BBC)獨享向大眾收取電視執照費的時代,可望告一段落。未來,BBC必須把部分電視執照費撥給商業電視台使用。

 從一九二七年開始,英國廣播公司根據英國皇家憲章頒發的許可證,首創執照費制度。在英國擁有電視的家庭都必需支持電視執照費用,才能合法觀看電視。目前彩色電視機每年的收視執照費為一百三十九點五英鎊(約七千四百元台幣)。

 然而,網路和數位化,改變了大眾作息和資訊取得方式,有關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執照費的收取和使用範圍,也再三被提出檢討。

 今年一月,英國資訊部長卡特勛勖爵(Lord Carter)針對確保英國媒體變革,提出多項建議,全面數位化是其中之一。

 根據這項計劃,英國將全面建立寬頻網路,到二○一二年,全英每個家庭和公司行號,都有寬頻可以使用。每個家庭都可以接收清晰的數位電視節目,且不一定要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透過個人電腦和手機也可以觀看節目。

 實際上,數年前開始英國已啟動第一代數位電視服務,透過寬頻網路,英國目前數位化人口已達八八%。

 調查顯示,「網路」在英國,跟水、電和瓦斯一樣,已成為大部分家庭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國政府也宣示,網路是政府「必要的服務之一」。

 電視服務全面數位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新科技對新聞工作造成的威脅,以及一個獨大的媒體集團,可能因而壟斷市場的可能性,則成為英國各界和政府關切的焦點。

 負責規畫英國電視服務數位化的「數位英國」(Digital Britain)建議,英國政府應協助因為網路興起而受到營運衝擊的電視公司,像是商業化的第四電視台(Channel 4),提出讓這些電視台分享BBC收取的執照費,則為紓困方法之一。

 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必須確保英國商業電台在全面數位化下的地位。英國政府若決議推動這項建議,將是英國公共廣電的一大變革。

opossum wrote:
bear098 wr...
我想說的是只舉幾個特別的現象來看一個社會,就得出「政府無能」的結論,實在有欠公允。
台灣的健保可是大家學習的對象,那要不要說「政府一級棒」?


台灣政府在推行全民健保方面, 的確相較於全世界水準, 可以拍拍手!稱呼「政府一級棒」也OK!!
但是在抑制物價(地價/房價)方面的確是低能兒的境界!
無論新加坡or歐洲國家, 對於高所得/高資產的所有人, 課征較高的稅率, 是全世界推展社會公義很重要的課題, 也是很多上述國家所重視的項目。
也因此, 對於"房屋"的概念, 多半是給予居住的"資產"而不是"投資標的"的角度來看待。
相對於美國大資本主義的態度是截然不同!這也是這次的金融海嘯, 美國相對受傷最重的原因也有或許的相關性!

bear098大提到的案例, 主要原因是房東是"中國人"!
再好的制度,跑到中國人"聰明"的腦袋裡, 就是想辦法"破解" or "鑽漏洞"!!也還好有懲罰性制度, 對於這些"被動性"守法的人, 會給予教育的機會!(查封 or 乖乖繳稅!?)
相較個人在英國數年, 政府對於房東並沒有明顯實施這些"差異化稅率", 導致相當多的"印度阿三"擁有相當多的房地產當包租公/婆, 但是這次的金融風暴也讓這些人的財富大量縮水; 雖然, 這也是拉進社會財富差距的市場機制, 但, 呈現的是短期社會財富衝擊, 社會問題會因此激增!(英國/美國房地產走勢 & 稅收, 是很好的例子!!)

此帖~主要在說明建商鑽錢太容易, 個人認為問題不出在建商, 問題在政府國土政策/制度!
若是對非自用住宅稅率, 採用(懲罰性差別稅率),應可以有效導正房地產成為"投資工具"的方向(買房子是為了要住的~不是為了要拿來賺錢的!)
建商在沒有"投資客"的競價效應下, 自然價格很難亂開亂漲; 雖然, 增值稅的稅收看似降低, 但也相對減少"投資客/投機客"因為周轉不靈產生的法拍屋!
稅法規定~可以有很多修正!不是難度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以下僅為個人淺見...
ex.
1. 住宅購入年齡可限制18歲以下不得置產(避免父母千方百計買房子給子女, 規避贈與稅&遺產稅!(1年100萬"撥"給子女);
2. 無工作證明/收入證明(實務上, 可作假!)/所得稅申報仍為被撫養人口者, 不得購入住宅; 年長者(雖然被撫養)已有自有住宅者不限, 強調在"購入"行為;
3. 名下不動產(住宅)若超過2戶-(若是購買2戶打通, 可有管道變更歸戶為1戶), 超過者以"懲罰性遞增稅率"來課征!(含...地價稅/房屋稅/水電瓦斯....etc.)第三戶以上課征地價稅10%0+...第四戶15%0+...第五戶25%0+...第六戶45%0+....依此遞增!
房屋稅自用目前1.2%+
第三戶5%+...第四戶10%+...第五戶20%+...第六戶45%+...依此遞增!
4. 換屋者, 一戶為自用稅率for sure~第二戶可採用地價稅10%0(千分之10)非自用稅率, 房屋稅比照商業使用3%...


還有太多想法~歡迎大家補充!!
不過~此帖一定也是被投資客砲轟~
雖然~這些建議在腦殘政府下~不被接納可能性極高~(動到稅...政府就只會喊不敢!)
只是想說...打擊建商~首先必須正本清源~打擊投機行為!!

也歡迎板上先進...多多指正!!(請勿人身攻擊!!請小力鞭打...)
p.s. 本人已有房產*2, 土地*1(皆為自住!其中1戶為非自用住宅稅率!沒有想盡辦法逃稅!雖然技術上可行!!)...父母也皆有自產!
不是一般空手的空軍弟兄...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