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64~69年次的朋友其實是這一波房價高漲下最無奈的人

65年次,去年初買(想說過年後大家都沒錢,剛好買竹市中古屋),果然到處都可殺價.....看三家房仲互相PK.....算運氣好吧!
我覺得...........依地點物件與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吧
這也很難說.每個家庭狀況不同

現在的房市行情我還是想早點購屋

我是從小連家都沒有的人
什麼都自己賺自己來也沒另一伴也不會有什麼長輩金援.....房貸得肯定自己扛

不過目前的房市行情對我來說不購成影響.......因為我想要買的房子是數十萬到百萬初左右.是桃園縣20~30年內22~35p內的中古公寓

不論未來房價再怎麼變動都不太影響.因為沒什麼商業利益的地段大多只能純自住

如是桃園市同樣類似房子就要近乎一倍了
硬要背也是可以.但我覺得對我純自住來說不值得
因地段也沒有出租投資可言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房市高漲價錢不合理
我是覺得看地段
好地段競爭大建商姿態也高房價議價空間小自己背的也辛苦

但就是因為現在房市不好政府才會有優惠購屋房貸的方案出來
像我想要的房子不到200萬完全可以優貸內.也因為屋價便宜貸7成20年期下每個月只要繳3000(百萬內)~6000(150萬內)元
如拼一點賺3萬初每個月繳2萬不到5年內就可以K.O
我個人1萬左右生活費也是可以活的很充實
輕鬆點按20年期繳也比租屋輕鬆.房子是自己好活用規劃的空間也比月租8000元的房子大

對我來說扣掉3成自備款後超過150萬的房貸.......我寧願多花15~30分鐘的路程


相對的要是房市熱.也就不會有這種2000億優貸(2.5%)出現.還有像以前高利率的壓力(數倍).......像我這種想買低價純自住中古屋的人了.本利攤下每個月要付的錢也要破萬了.且會背更久.......

很多人想等房價回穩或市場公平化.......但又能便宜多少?$
影響最大的還是利率.那是每個月要付且要背上10~20年的錢
有一好沒兩好.就是房市差才會有"優貸"


所以個人覺得早點買屋早點輕鬆
畢竟人都要有個家
這年頭真的能完全一起負擔共進退的另一伴很難找了
這標題真是講到痛處了,不過應該特別指台北吧!
也許過幾年會出現這樣的標題:64~69年次而且有買房子的朋友其實是這一波泡沫消退下最大的受害者!
這年頭像大大這樣看的開的有為青年其實很多.我今年41了買我人生的第一棟自己房子.以前都住老爸的,今年初看房市有議價空間,我算運氣不錯兩個月就買到理想的房子.10多年房子近捷運有公園還是以便宜市價兩成買到,大家加油啦..代500萬月繳近3萬.占我月收入的5-6分之一,這樣我可繳的較輕鬆不影響我跟妻小的生活品質..因以後利率一定是走揚的.大家要把走揚的利率考慮進去喔..因我朋友就有房貸負擔太重而斷頭殺出
我剛好搭到末班車...69年次的,說無奈還真有點呢
心中有愛,人人皆可為愛神
這篇真的是完完全全擊中我的要害...68年次,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7&t=1119371&last=13110771#12943654
搭配上面這一則,服用後,應該無奈指數會破表…
前兩年靠每年賣股票繳房貸的人,分紅費用化以後, 今年收入會掉很多,
而且很快要碰上寬限期即將結束.....

由於房貸還有近20年, 可以預期由於房價墊高大家收入卻變差,
失業率創新高, 房子恐怕不好賣,
大多數64~69年次的屋主會繼續省吃儉用硬撐(自住沒差),
收入降低的缺口就採取削減其他方面的消費來彌補.

也就是說, 未來幾年台灣的內需消費能力應該會大受影響......
不過沒關係, 反正政府和建商都可以把未來想好了,
以後是要靠大陸人來創造台灣的內需XD
idfour409 wrote:
其實說真的有人逼你們買房子嗎
還那麼年輕
租房子壓力又比較輕
多出來的錢還可以做財務規劃...(恕刪)


我也是67年次的,最近想要成家,因此也在大台北地區看房。
這篇完全說出了我心中的痛。

你說的話,也許正確。但是決定購屋的因素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心理上的因素。
是一種歸屬感,也是一種安全感。不論租的房子再怎樣佈置,那房子還是別人的。
所以房地產業者才能死死地吃定我們。

另外,租房子也是變相的幫投資客解套。我最近看到許多新建案的代銷人員,都是
這樣鼓吹的,房子買來,賣不出去就租啊。

我們的原罪就是我們不是那些資產破億的富商、高官。
我媽常說
你們35歲後才買房
以他們30-50出生的人來說
我們30歲的經濟能力早就足夠買房了
只是
要吃苦
苦在生活開支要很緊
苦在工作必須更打拼甚至拼命
他們那代許多人就是這樣吃苦能養小孩+買房
我們這代從小享受慣了
物質要求也高
動不動來個新的3C產品
沒事就去旅遊一下

買房後
讓自己知道原來小時候父母攢錢買房
那時不知道
現在才知道真的是不容易
父母生我們和買房後
把幾乎所有收入都投入小孩和房貸
自己的任何慾望降到最低
才努力達到有殼目標

也發現
當要負擔責任的時候
每一代都覺得自己過得很辛苦
我奶奶說我爸媽這代比起他們要輕鬆多了
我爸媽說我這代日子過的比他們好多了
我們這代呢
期實沒必要太緊張
船到橋頭自然直
以台北來說工作5-10年
沒存到自備款應該自己要檢討了
要不就是消費太多要不就是工作要在更上層樓
面對現實才是解決之道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