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張金鶚說大眾對房地產資訊不透明

資訊不透明的東西太多了~張教授光指房市這樣子說我覺得不太對

外面市售飲料~同樣是綠茶但價錢差很多可能是1杯15跟1杯25的差別

我們消費者真的能夠了解這2杯茶的成本是多少?而以成本來說哪杯比較便宜又實惠?不可能吧!

車子一樣是2000CC~從MAZDA60幾萬到BMW200多萬都有~誰能真正知道到底成本是多少?對消費者而言哪個便宜又實惠?

張教授總是一昧的看衰房市~把焦點都放在價格是不是真正的低點~是不是真正的符合所謂低點入市的時機~說大家買不起房子

他不能這樣以一概全吧~價格是很重要沒錯~但如果真的完全是以價格來作為考量~我想請問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些消費族群買豪宅買名貴跑車的都是傻子嗎?

消費者本身的需求及經濟能力的因素我認為更凌駕於市場價格

當你月入3萬時 妳不會硬著頭皮去買台北市的房子~不會死撐的要買BMW130I

看衰房市我真的不覺得有什麼好處

台北貴台北縣貴那就不要買那邊就好啊~幹麻那麼痛苦?不是只有台北能住人

經濟好~房子貴 想賣的還是買~沒錢只能觀望的還是只能觀望

經濟不好~房子還是貴 想買的還是在買~沒錢只能觀望的依然還是只能觀望
San Diego wrote:
個人覺得~張教授要傳...(恕刪)


+1
這樣的言論~比較實際~至於多空~本來就要自己判斷o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搶錢~搶房~搶低利率)搶搶搶~進城先搶三天o
phiebe wrote:
.............
我記得
不久之前
媒體上一直報導 天母商圈有多少店面要出租
有多麼不景氣
張教授是不是都沒看到這些報導 ??
..
又不久之前
媒體都報導 法拍屋數量創一年來新高 房仲業關很多家 議價空間也大幅提升
張教授是不是又沒看到這些報導 ??
..
而同時
也看到很多媒體報導
房價下修幅度有多大多大(經濟工商這種報導一堆)
張教授也沒看到 ??
.................

看來 媒體應該天天報導房地產利空
才叫做資訊透明吧...........



這位大哥
我想您這樣說有失公允
就我個人感覺
從去年到現在,電視媒體報導有關房地產的消息,
都是好消息多於壞消息
只有去年底到今年初,真的壞到不行的狀況下,房地產的負面消息才會多一點
您說看來 媒體應該天天報導房地產利空
才叫做資訊透明吧...........
我建議您應該把一段時間電視媒體報導有關房地產的消習作一個統計
再來說電視上到底是多還是空的消息比較多
這樣應該比較好一點
STAY"TRUE" wrote:
資訊不透明的東西太多...(恕刪)


看衰房市最大的好處
就是讓大眾都有機會可以買到負擔的起的房子
而不是畢生積蓄都落入大公司獲利裡面
其實很佩服張教授
他一直要大家冷靜思考現在房價是否過熱等等
但我覺得張教授有些觀點是從學者出發
有時候跟小老百姓有些出入
記得有一次看某電視談話性節目
張教授就認為捷運共構的住宅
人員出入複雜,接運經過時,勢必造成噪音,生活吵雜等等,這樣的住宅,其實生活環境不好
所以建商開出的價錢,實在沒那個價值,貴很大
但是當時主持人就提出疑問,說都市人不是就是喜歡這種很便利的住宅
搭捷運方便,所以去哪邊都方便,所以捷運共構住宅就被炒的很高
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
張教授似乎比較重視生活品質這塊
而很多老百姓是否如此?或許如主持人所言,大家覺得方便就好
感謝大家提供的資訊
我到現在才知道國泰的房地產指標有參考張教授的資料
本身就有作房地產的大公司集團
也願意參考學者的資料
讚讚讚
下次可以把國泰的資訊列入參考
wafture wrote:
張教授就認為捷運共構的住宅
人員出入複雜,接運經過時,勢必造成噪音,生活吵雜等等,這樣的住宅,其實生活環境不好
所以建商開出的價錢,實在沒那個價值,貴很大...(恕刪)


老實說,這個concern是對的.

捷運共構剛開始賣的時候,價錢並不好,低於周圍新成屋均價.

原因就是如張教授所說.當然還有一些人相信的風水因素.

一直到現在,共構流行了,但實際開始住的也沒有多久.

缺點還沒有被張顯.

我還是覺得,共構也許有其市場,但是被廣告擴大,其實不如捷運周圍的房子.

當然前提是周圍還有土地可蓋就是了.
張教授的出發點跟顏總的出發點都有一定理論基準點,張教授認為房價高不符合比例原則,這是事實

顏總認為地段好房價自然高,但是地段不好卻要賣殭屍價不合理,這也是事實

真不知道認為房產會無限飆升的人立論基礎點在哪?是不是也有研究數據可以看?政府說的話能聽嗎?

陸資?外資?看到再說,公共設施也要動工再說,放羊的小孩,值得相信嗎
要買房的人都沒腦袋嗎???

買房都不做功課的嗎?

還是買房都要買在最低點???

資訊不透明? 要多透明阿?

你真想要買10萬/p 有決心 不管建商多花言巧語你也不會去買!

如果覺得房價高不合理... 那就等到20年後少子化慢慢發酵再買就好了 保證買的很低啦....






wafture wrote:
張教授似乎比較重視生活品質這塊
而很多老百姓是否如此?或許如主持人所言,大家覺得方便就好


居住品質跟生活機能,本來就是每個人看法不同

以我跟我經理來說吧

我個人偏向國外住商分離,也就是住宅區盡量不要有商業活動,類似木柵的政大二期重劃區

但我經理希望他家周邊7-11要有,走路可到市場等等

但是在我認定我經理他要的那種社區生活機能,往往是變的很雜亂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