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景氣不好,請看多房市的朋友告訴我們要如何漲

網路上下架不一定是售出喔

有時是賣太多,屋主跟仲介的到期,久時太久了,屋主就不想再賣了,寧可轉向租....但仲介有時反而會掛上"己售出"

像板橋大同街有間公寓,22坪開價520萬...賣了半年多,都賣不掉...但最近網路上仲介寫著己售出...應該是售回去給屋主了吧...
WonderDragon wrote:
來說說我家大安區師大...(恕刪)


http://www.sinyi.com.tw/buy/buy-search/property.aspx?id=36581S

這個物件我知道,96年去參觀代銷還跟我說只剩4f真是,實情是建商整棟賣給一個投資客(某建築師家族),現在是投資客切不同樓層給不同仲介賣的,此物件賣了快兩年有個原因是陽台外推被舉報,拆拆蓋蓋的拖了很久.

附近至少有四、五棟.....大部份都是莊董蓋的,莊董又不欠錢當然不會便宜賣,哪天莊董百年也許他兒子會便宜賣.


willk wrote:
26樓的朋友堅持下去...(恕刪)

恩,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的,
其實看久真的也有好處,至少我現在對北縣那幾個地區的房價多了幾分了解
但真的是不知道再過一兩年捷運周邊的物件是不是真的會降價
光陰一去不復返...錢也一樣...兩難阿!!

happyjim651105 wrote:
樓上的大哥三重地段也...(恕刪)

嗯嗯!!三重我幾年前在那邊待過三年左右
除了去看屋外,很少會過去,
X美的物件最近廣告打很大,多少都會注意~呵呵
但也是卡在價錢...建商最近都很硬,同建案內條件好的一定很貴又難殺
不過三重的確也有在考慮...謝謝您的建議囉!

chihyi1980 wrote:
也能感受到, 整個市場真的變熱了...(恕刪)

的確如此,
好地段真的很難談,像有遇到一個物件,離新埔捷運站有一段距離,
價錢超硬,出價時仲介說在多出點有其他人出的都比你高,
這是老手法我知道...但是沒想到隔天(真的是隔一天)就打來跟我說成交掉了...(中意物件其中之一)
但希望這是短暫的熱潮......

kyle1267k wrote:
26樓的朋友目前新板...(恕刪)

那邊我只能說小弟我目前的能力還高攀不起...
版上有篇文章說新板那邊就像個大型的鳥籠,高高一座,裡面塞滿了人..
但很奇怪的是,每次經過那一帶,都會幻想要是自己住在那邊該多好哪~~
權XX.X峰.國XXX館....一大堆,
新巨蛋也是,每次要回新莊經過時都會仰頭望一望(怎麼感覺好心酸)
未來有能力或許會考慮這邊,希望那時版大們期待的房事泡沫化實現了才好~

yukiroro wrote:
網路上下架不一定是售...(恕刪)

沒錯~~一定要打電話問問才準,
像前陣子有一間位於雙十路X段的老屋,給X信賣了兩個月沒賣掉,就解約換成XX續賣
期間網站上是沒有資料的,後來因為太貴還是沒賣出...XX網站上面也沒資料了,但電話過去還是沒賣掉
是還挺喜歡的,開價598,想賣540~550~
但後來被我查到那是投資客的物件 入手價為440...整個就沒興趣作罷了...
應該說每個區域地段情形不同吧~~

有些地方會漲,但大多數應該都是跌吧~~

我個人目前也是看空的....
為誰辛苦,為誰忙~~
aa2176 wrote:
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
今年平均每人GNP為1.5萬美元
較去年縮水1600美元(約新台幣5.2萬)
以我家4口來計算
就少了20萬
代表我的荷包縮水了
實際上也真的縮水了
這樣房市還能漲得上來嗎?
請看多的朋友告訴我們房價要如何漲
恕刪)


平均年所得已經10沒漲了,

請問房價10年都沒動過嗎

結論是房價跟年所得沒絕對關係
目前主計處公佈

第一季成長率 -10.24%,

第二季 -8.5%,

第三季 -2.98%,

第四季 +5.2%..


第一季與第二預估季較沒意外

但第三季應該還是會-3.5左右.

第四季能成長到5.2這根本不可能.

能轉到正成長2就很不容易了.

預估全年GDP為負5.5至負6為最基準.

拿這次主計處調查與原先預計差了負3以上.

所以誤差值還是會相當大.主計處GDP負4.25還是看的太樂觀.應在修負5.5至負6

發表人http://www.wretch.cc/user/JOE60936093
wtmpaul wrote:
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短短八個月,
2000億房貸用罄,假的嗎?一個人只能買一間房子,只有300萬、最多350萬額度,
就用最多的350萬來計算好了,平均每個月賣掉7142戶,若是300萬,則為8333戶,算個平均值是7737戶。


我比較好奇,這個是不是能夠借新還舊?
如果可以的話,那這些通通都沒有意義了。。。。。
如果都不能的話,假設350w一個人,總共57142人去借錢。。。有就是,整整八個月,每個月全台賣房子只用掉(57142/8=7142),就是七千人去買房子,台灣家庭總戶數。。。七百萬人,也就是說,只有0.001的比例去買房子!
不知道算多還是少?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wtmpaul wrote:


個人已經說的是新...(恕刪)


照大大的說法,所以新蓋建案高雄也會漲?台中也會?
花蓮也漲定了?苗栗也是?

如果把台北以外的縣市的"新建案"(我就是說新建案)拿出來看
很明顯的原材料站成本的比例市很低的

甚至把同樣建商的"新建案"拿出來看
蓋再林口的和蓋在台北市中心的價格差距大概有6~10倍
兩個物件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喔!差別只有在地點

我覺得原物料的價格上漲對原本低價的地方當然有影響
因為成本主要來自建材
在台北~成本基本上最大宗就是土地

類似國際如果皮革價錢上漲
一般小品牌就會受到衝擊
對LV那種品牌就沒什麼影響,反正他成本主要是品牌建立

而且別忘了房屋是商品
成本是建商的事情,要不要買是我的事情
成本再高,價錢開的和週圍中古差距太大也沒人會買阿
linbo wrote:
這個物件我知道,96年去參觀代銷還跟我說只剩4f真是,實情是建商整棟賣給一個投資客(某建築師家族),現在是投資客切不同樓層給不同仲介賣的,此物件賣了快兩年有個原因是陽台外推被舉報,拆拆蓋蓋的拖了很久.

附近至少有四、五棟.....大部份都是莊董蓋的,莊董又不欠錢當然不會便宜賣,哪天莊董百年也許他兒子會便宜賣.
...(恕刪)


原來如此!

這物件就在我家對面,真的是拆拆蓋蓋的拖了很久,

原本這附近是非常搶手的地段,早幾年前蓋的都是一下子就賣光了,

現在這幾年新蓋的空屋很多!
wtmpaul wrote:
再用一個實際的數據來證明,一直有人說房市熱絡是假象,從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短短八個月,
2000億房貸用罄,假的嗎?一個人只能買一間房子,只有300萬、最多350萬額度,
就用最多的350萬來計算好了,平均每個月賣掉7142戶,若是300萬,則為8333戶,算個平均值是7737戶。

這數字是假的吧?!大概都是賣房子的找人頭來做假吧?!做的了假嗎?還是大概買的人都是笨蛋,選在高點買?!

停在原地的人很多,光等待、期待,機會也不會為我們停下來的,抓得住就是您的~

荷包縮水了實際上也真...(恕刪)


這個說法有盲點
真正厲害的人
會利用政府給的大紅包
來做更大的投資
卻對真正的房市提升完全沒助益

以小弟的朋友為例
家中長輩的老房子過戶給他
他跟銀行借350萬的低利貸款加上一部份自備款來做交易(避免贈予稅)
交易金額用政府的公定地價計算
遠低於實際市價

之後長輩分次贈與回這些購屋款項(一樣沒贈予稅)
拜稅法修正後每年有220萬的免稅贈予額度
年底一筆年初一筆一下子就回來了

他把借來的錢(逢低投入股市與房屋整修裝潢)
目前等著月入5萬當包租公了
每月只要繳少少四千元多的利息就行了

利用這數十年罕見的低利
他們家族一次完成了資產的轉移與老屋的再利用
幾乎沒用到自身的資金
(因為房子地段很好,土地增值稅倒是不少)

以上完全合法
但仲介、建商完全沒獲得好處
受益的是房屋的室內設計師與工人

有錢人會有錢
是因為他們想法跟一般人不同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