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公平正義的,房地分開計價才是大咖。實不實坪是見樹不見林。
見我268樓解析。
要實坪實現房價下跌的,唉...阿婆生子啦!
台灣將來或許會實施實坪計價,那時就可見證房價會不會下跌。
其實網路己經有很多虛坪轉換實坪計價的範例,沒實施也可以參考轉換的結果有沒有比較便宜。
退休老人 wrote:
建築法規:規範怎麼蓋大樓,沒規範公設比幾%.
公設如何登記坪數給住戶,不知道,建商說了算.
這前面都回過好幾次了,你不是前面也有參予討論,怎麼又跳針回來了?
登記的坪數是地政人員實地測繪,不是建商說了算。
預購時建商依建築圖面計算做買賣參考,最後權狀是以測量成果圖為準。誤差依合約找補。
法規不是規範公設比而是規需有那些必要公設,和那些設施在多少百分比範圍內不計容積。
公設多或少並不是和公設比完全正相關,反而是和建案樓地板總面積比較有關係。
因為新法規要雙逃生梯,加上大樓大廳、公共走道和梯廳做得太小氣,恐流失主客群。
所以要做到25%以下很難。其它額外公設就看要設多少和有多少的總私有面積持分而定。
要較低公設比,較早期的建案比較有機會。後期的,因消防規越多的規定導致公設比會增高。
有些超低公設比的公設是二工多出來的,有喜歡的公設又低公設比的案子,趕快去搶啊!
(不過要注意,有的代銷公設比會只算大公,小心別被騙)
你舉的一堆例子,有的是舊老房子(消防規定較鬆),有的公設根本不是樓地板(中庭,空中花園...),就不一一回了。
有喜歡的就買,大家都喜歡房型,建商做得到就會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