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 論太陽能的可行性


-HY- wrote:
德國已經決定有計劃性...(恕刪)


換成跟隔壁的核能大國法國買電

台灣要跟誰買電呢?
wcy2118 wrote:
預估到了2100年時,太陽能發電就占了超過六成的總電力需求...(恕刪)


好像01上的一些核能太陽能的爭議並不是反對太陽能
而是爭論"現階段"可以取代核能的選擇

依您自己提供的表格來看
太陽能要一直等到2030年以後
才會開始有所謂的"明顯成長"
2040年以後才會"大幅成長"

我相信2040年以後會因為科技的進步
太陽能供電技術會有很大的改善而成為主要能源
但問題是
2010~2040年之間的替代核能的能源
太陽能還是沒有辦法啊~~~


SHIT HAPPENS!!
-HY- wrote:
澳洲農民農業是非常受政府保護的, 跟規模沒有關係
是事實, 請不要激動
至於台灣務農年薪百萬的, 佔幾 %? 農民目前在台灣在社會上就是弱勢
這也是事實, 難道不是?

我講到的台灣樣樣都是半吊子的作法, 那是哪門子的試過?
舉例觀光, 掛在嘴上面說要經營觀光, 硬體軟體都沒在努力, 要如何成為觀光大國?
這就跟學寫字, 拿筆在空中劃幾下就說自己學不來是一樣的道理

所謂"理想化"大多是別人沒做過, 我舉的例子全世界比比皆是, 即是務實的方法
那理想化的邏輯從何而來, 我到想聽聽?
或難道原來台灣是地球上的異世界? 除了工業其他都沒辦法? 不要鬧了(恕刪)


呵呵..也別激動著爲農民發聲
先淨下心來仔細思考台灣的農業變革
而不是一昧的拿國外的例子就要套在台灣身上

以你最愛談論的澳洲來說好了..
澳洲是世界前幾名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地廣人稀,先天就有優勢大規模發展農業
台灣呢?標準海島型國家,90%以上的資源須仰賴進口
可耕作面積多廣??別忘了我們還有廣大的中央山脈^^
大環境未變動下,為何有人能年薪百萬有人不行???
如果不是耕作高單價作物..你說跟耕作面積大小與獲利有無關係呢????
每個人能耕作的面積就這麼大..獲利要有多好我看也難

為何澳洲政府會注重某些產業別???去看一下農業佔澳洲出口比例多少好了
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能不注重?
現在是全球貿易的時代,你出產的量比別人少,你如何跟其他農業大國競爭??
就算目前全台灣能耕作的地都投下去..贏的了別人??
別忘了台灣的氣候因素^^
有興趣的話也請關心一下台灣的出口類別
你就會知道為何台灣注重的對象不一樣
台灣之後能發展的就只有往精緻農業一途
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仰賴農業就存活下去的^^

台灣樣樣都半調子??真好奇怎麼知道是半調子..
觀光業不是口說要發展觀光就發展的起來...
台灣不是澳洲..有很多不錯的天然景點..又大
台灣目前能發展的觀光景點你覺得還有哪邊漏掉沒發展的????
就算要發展也要評估價值性..不是一昧的砸錢
台灣地就這麼小..從北到南開車只要6小時..走馬看花逛全台需要幾天?
觀光事業就有辦法消化目前台灣需要就業的人口???
就跟學寫字一樣,不是你砸了錢買了一隻萬寶龍,就會寫出一手好字

討論問題前是需要全盤衡量的..
而不是以自身國外的經驗就覺得一定可以套到台灣
澳洲發展礦業..那台灣是不是也要發展呢?
找個環境條件相當人口結構相當的國家..說要套用還比較務實一點...
台灣當初訂調兩兆雙星,早就已經決定下日後的發展
如果沒有投入相當的資源,台灣也不會有今天工業化的成過
如今想要轉型退回農業觀光國家..看看大多數人民的意見吧..
也不是你我今天在這邊唱高調就可以改變的..

-HY- wrote:
請問您在講誰啊?還 ...(恕刪)


維基百科的學術真實度比不上知名的報紙...

一般研究是不能使用維基百科當資料的,建議還是去看看經濟學人或BBC, CNN等這類的評論比較正確。
DACport, ATH-A900X Ltd, Philips X1, DT880/600, HD650, IE8, SCL5, SE420, GR07

popon11 wrote:
如果今天有10萬個麥先生,10萬個屋頂,那麼白天協助運作的發電就很可觀了...(恕刪)


其實您這句話反倒是道出了現階段太陽能的弱點:

除了的透天厝以外,一般公寓大廈根本沒辦法裝設,
縱使裝了之後,電力分配之後根本沒辦法滿足"所有"住戶,
而台灣的房子還是以公寓大廈為大宗

之前參觀深坑的太陽能板製造廠曾說過,
固定式的太陽能板一天只有3-4小時的滿載發電時間,
其他時間均會因為日照角度關係大打折扣

太陽能是個很好的能源
但是
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及環境問題需要克服



SHIT HAPPENS!!
JerryKS wrote:
Hy 引用wiki....(恕刪)


恩. 這都是以發生事情, BBC 也都有報過, 發生的事情都當然是歷史要不然是什麼
唉, 原來別人找的資料就比較沒有可信度

是不是現在要說, phase out 沒說以後不蓋? 請不要再來鬧了好嗎?
我們有備載電力是需求高的反應這個結論的邏輯是在哪裡?不懂


小魚111 wrote:
維基百科的學術真實度...(恕刪)


建議您在評論前也自己去自己建議的來源查一下, 連結就在上面, 請了
唉...


jeffe wrote:
呵呵..也別激動著爲...(恕刪)


講這麼多我還是不出台灣不能重視農業及其他產業的原因?
因為我們以前不重視所以我們現在也不能重視?

別忘了目前的現況都是一直以來只著重於工業的結果
拿現況來說我們不能發展其他跟我之前講的失敗主義有什麼不同嗎? 不是很懂您想說什麼

澳洲地大可用的也不過就那一丁點地方, 可用的地方動不動就乾旱.
不乾旱就來個淹大水, 真要比適合農業還不一定比台灣容易
舉個例子這邊政府給農民多少保障, queensland 淹大水蕉農損失慘重
政府強力要求香蕉價格全面漲, 三跟香蕉 12塊澳幣, 也就是三百多塊台幣
台灣的政府會這樣保護重視農民嗎?

台灣的水果本身競爭力十足, 卻在澳洲只看到中國的水果沒有看到台灣來的水果
有沒有在努力宣傳, 是不是做半套, 我是看實際情況在講話.

澳洲天然景點多又大, 台灣又何必妄自菲薄, 台灣有的, 澳洲有嘛?
問題是這邊旅遊是整體的, 從軟體的充足資訊, 基礎建設的硬體完成度, 相較下台灣真的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現在我真的只看到半套, 嘴巴說著要搞觀光, 卻沒有真正了解人家觀光是怎麼做的

話說, 討論到現在, 我一直看到您講的就是台灣小, 台灣沒辦法發展這個那個, 台灣被講到好像都不能住人了
恩. 您繼續吧, 我個人是拒絕當失敗主義者


那是你自己用phase out當keyword.
Phase Out通常是用於替除有新物品取代時使用,用這個單字有點不太適合。


而我只是引用德國與法國總理的新聞稿子,
你用的是wiki. 內容偏向政治角度,你自己翻譯成中文就知道了。
而且wiki是每個人都可以編輯,到底還是歷史性定位問題還是實務問題。
你引用的是歷史觀點看核能,這點我就不太能接受。
所以我特別找了日本地震後,德國與法國的總理觀點來跟說明核能的困境是大家都用也暫時無法phase out。 等你發明出來,我們再來phase out。
只是你的學歷與專業,並沒有交代。我也無可知道你有沒有能耐發明。

這領域很多人看好,卻又卡在很多效率與電力配置問題。
目前可以把太陽面板轉移效率做到50%的AC供電系統,還在實驗室的paper吧。
你懂的話,那也是對世界的太陽能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我有自己的專業看法,妳應該也看一下我再這大樓發表的言論是不是偏向技術性多。
去年財經 Fortune雜誌有一期說了,地球需要的是TW=1000GW等級以上的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的蓬勃,帶動每年600GW的年增需求率。

他內容我找不到可以轉貼的,而我的說法跟內容差不多。
你就去翻翻圖書館的過期雜誌看看吧。

名詞解釋的引用wiki,我可以接受。
但你引用的內文,就不太能代表「技術取代核能」的真實意義。
我引用是治理國家的總理實際考慮,不彷接受他國的總理發言。

澳洲這種地廣人稀,沙漠區佔了多數的國家與台灣不一樣。

台灣只能依靠工商。除非
先請台積電搬走吧,包含太陽能與面板廠。
再來請台積電的生產供給鏈,也搬走。
同時,我們也請塑化、紡織、鋼鐵業搬走。
工具機也會自己跟著走吧。
最後就符合台灣應該就沒有了製造業,我們就可以安然地去反核。

美國有計畫推動新建築需要50%以上的面積覆蓋太陽能面板,政府財務貼補太陽能。
畢竟1W要7USD=210NTD,太貴了。

產業外移才能廢核,到底台灣要不要製造業?
要像是德國或是美國將製造業移至外面?國內失業率拉高也無彷?
請查一下德國失業率問題就知道為何他們用電會降低。

大陸需要製造業,我們剛好把全部的製造業都丟過去。
這樣就可以減少用電,再來用PV的數據來決定是否要關閉核能。

台灣有沒有製造業的需求?有沒有經濟發展下的電力需求?
台灣高樓多的區域,工商業用電高。
如果回到60年代的台灣,倒是很不錯的感覺。(我真的喜歡大自然的舒服)

台積電搬走,大概會少1座核能電廠。全部電子產業全搬出台灣,應該可以省2座。

這樣你反核到底,我也同意。
就因為沒有那樣的供應電力的需求。

台灣應該只會有「農業」、「炒地皮」、「炒股票」、「寫小說」、「網拍」、「貿易商」、「保險話術業」、「餐飲業」。
買衣服可能都是「外來的舶來品」,喝個飲料也不會是台灣製造。
這樣對大家都好,只是貨幣政策需要調整成強勢貨幣,這樣對進口的國家比較好(就像德國)。

反正台灣製造業早就是「核電」的元兇,請走他們也算是好事。

那請問,以後你要從事哪種貿易業?還是農業?還是去賣保險?

我不能反核,就因為我看到有實際工商需求。
你可以反核,因為希望台灣轉型成沒有工商需求用電。
我也可以反核,只要工商用電需求降低。

你可以贊成太陽能,我也沒反對也很樂見。
但建議妳不要壓大注,因為政府的貼補就是我們的納稅錢。
未來繳的稅,貼補太多會有財務排擠。對多數需求的基礎建設不好,尤其是教育。

忘記請你回應一下,你是這產業的嘛? 畢業科系?還是在學?
如果你是台大城鄉所或是政治系,就不用回。因為那是我的預設答案。

-HY- wrote:
queensland 淹大水蕉農損失慘重
政府強力要求香蕉價格全面漲...(恕刪)


也不用講得好得好像台灣政府完全不注重農民
之前不是也柳丁香蕉產量過剩
政府也是出來鼓勵吃以外
還外加收購
農作物因天災受損也是有補助的

之前就有人講過
不是國外每樣狀況都可以套到台灣來
試想一下
當柳丁價格崩盤國人又不捧場
政府如果還要求柳丁全面漲價時
會是啥結果
以台灣的民情
政府如果這樣做
等於是送果農上斷頭台

抑或是
每次颱風過後
因產地受創菜價上漲
這種狀況下百姓就已經開罵點名要人下台了
還敢要求政府要求在漲一次


看您對澳洲如此了解
應該是長期居住在澳洲
不知道您對台灣"可大量種植"水果的區域了不了解
基本上台灣無法以價格跟數量來跟大陸水果抗衡
僅能走精緻精美的路線
扣除內需及主要日本的外銷
大概就沒了
這也是在澳洲不太可能找到台灣"非精緻性"的水果

至於發展觀光
不是政府不規劃 (但也沒有規劃得很好就是了)
以台灣民眾的自私及短視
加上政客的扇動
動不動就要抬棺抗議的狀況不改善
發展觀光~~~很拚的

沒有人願意當失敗主義者
但要認清楚自己的優缺點
以長補短方為王道
而非鴕鳥心態
眼不見為淨
不是嗎

如同台灣就是面積小
台灣就是無法發展大規模農業
這是台灣的劣勢卻也是事實
但也是因為認清此事實
台灣才會有精緻農業的出現

講出台灣的缺點無非是想台灣進步
而不是學政客
天天高喊愛台灣
卻沒有任何"實質"的想法與規劃




SHIT HAPPENS!!
milo2314 wrote:
其實您這句話反倒是道...(恕刪)
....而台灣的房子還是以公寓大廈為大宗......


MILO2314 您好:
我居住在南部的鄉村,在南部,大多數的家庭還是有屋頂的透天,就算是都市也是。
您可能是居住在北部或是大都會!這是比率問題。
能源的型態這本來就勉強不得,能創造出正能源的房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作為,民間能夠參與能源的設備看來還是太陽能符合些。當然,您知道!沒有風的地方不要裝設風力發電,有很多陰影的地方不要裝設太陽能發電,體力不好的人不要裝設腳踏車發電。
有心的人在可為的地方努力,每天三,四度,我覺得已經不錯(以我家發電狀況而言)。
科技在進步絕對可期待,但是我認為,要等到太陽能為您發電賺大錢的日子來臨,可能我們的地球已經見不到天日了!
問你一個好問題,什麼樣的太陽能供電瓦數可以讓我的電腦跑24Hr...

網路答案是:你要1000W的太陽能供應量。

網路討論的,很有趣的計算與推敲方式。
看看就好,也讓你知道你的電腦開機24小時多浪費。

http://diygreenenergy.net/diy-green-energy-faq/what-kind-of-solar-panel-would-be-sufficient-to-run-my-computer-off-the-grid-24hrs-a-day

1000W需要多大的面積:

A sample solar cell (URL below) is 11.5" x 14.75" and provides 11 watts. That would be one watt for every 15 square inches of solar cell. So you need 15000 square inches of solar cell to get your 1000 watts. That would be approximately 10′ x 10′.

Of course, the 11 watt rating is probably only what you get under ideal circumstances (like the sun shining directly at the cell, under conditions of no smog and no clouds, etc.). Circumstances are rarely ideal. So you probably want to add a large fudge factor to make up for it. Maybe double the size of your solar cell to 10′ x 20′.

這面積大還是小,妳家陽台可以提供一台電腦跑24Hr嗎?
9公尺x18公尺的陽台面積放滿,可以有一台電腦跑24Hr...(考慮日照時間,抓2倍還算少了) 哈~
我看了就很好笑又想哭。
笑的是技術還沒成熟到可以用,悲的是這麼久還沒有突破。

那請教32"液晶電視看24Hr+一台冰箱+3台電腦跑24Hr 夏天就加2台冷氣好了。需要多大的面積?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