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個怵目驚心的資料, 突然很想賣房 繼承/贈與並不是大家常談論的少子化問題, 而是人口老化問題,繼承/贈與 供應量的快速增加, 比少子化的需求量減少更早來臨,不能透露更多了, 再講下去, 老魯自己的房子都賣不出去囉 自行理解囉
KingDavid520 wrote:做完這個怵目驚心的...(恕刪) 不用怕啦~繼承的房8成不就都30-40年以上還能住多久??統計不能這樣用啦~還要細看另外 年輕人根本都在大城市生活想要住的房都在大城市或近郊很多祖產房大都在鄉下 根本都空屋也沒意願想去住
塞翁失馬007 wrote:不用怕啦~繼承的房8成不就都30-40年以上還能住多久??統計不能這樣用啦~還要細看另外 年輕人根本都在大城市生活想要住的房都在大城市或近郊很多祖產房大都在鄉下 根本都空屋也沒意願想去住...(恕刪) 哈哈, 如果大家都跟你想的一樣, 那老魯就放心了 不過很可惜, 事實剛好相反,雙北38,870棟就佔了全部105,695棟的37%了喔 六都一共佔了75%, 鄉下只有25%不到
接下來二十年的情況,大致如下。繼承和贈與比例愈來愈高,有機會占全部的50%以上。二十萬戶的公共住宅,年輕人住公共住宅的愈來愈多。都市的精華區,五六十年的老房子進行都更。都更後,總戶數會增加一倍,郊區的房子沒人要。二十年後25歲-35歲,只剩前幾年的50%或更少。一年十萬不到的交易量,可能十年內就看得到。
gogoegg123 wrote:接下來二十年的情況...(恕刪) 您說得太直白了, 會讓老魯的房賣不掉 這是台北市歷年的(繼承+贈與)/買賣 圖,88年的比值只有13%, 6,285棟(繼承+贈與) / 42,193棟(買賣)去年104年增加到62%, 18,715棟(繼承+贈與) / 29,904棟(買賣)今年第一季已經到99.3%, 3,952棟(繼承+贈與) / 3,978棟(買賣)台北市的老房子是寶, 大家都要繼承, 然後等政府都更
塞翁失馬007 wrote:統計不能這樣用啦~還要細看另外 年輕人根本都在大城市生活想要住的房都在大城市或近郊很多祖產房大都在鄉下 根本都空屋也沒意願想去住 近年進入65歲↑的戰後嬰兒潮,其實多數人都是住在都市...這是單純就我自己本身周遭所看到的情況!未來的繼承數,還是會集中在六都...
據說, 央行解除信用管制是超級大利多, 建商莫不額手稱慶、鼓掌叫好,三月底開始就有一群小多多到處發文預告四月會爆量演出,結果四月不如預期, 導致幾個小多多失控爆走, 被關進了禁閉室,然後又改口說會延遲到五月才會爆大量,結果, 除了龜山合宜宅爆量外,其他依舊平淡無奇, 成交量和去年14年新低的冷凍期相差無幾,不是解除信用管制了? 不是解凍退冰了? 不是春燕吱吱叫了?不是累積壓抑許久的買盤要大爆發了?為何比二、三年前嚴厲打房期間還悽慘?現在只希望建商和投資客要繼續繳貸款, 不要全民買單
KingDavid520 wrote:據說, 央行解除信用...(恕刪) 四月的交易會納入五月(有人說買了之後相關後續要一個月才算數)現在出來五月後的量似乎那些房地產相關人員也沒那麼忙的感覺嘛真好奇每天一件變一天1.2件就變很忙的感覺是怎樣三月底到四月底這段期間一堆喊多的歡欣鼓舞跟去年八月管制措施放寬時候一樣呢~只差沒有唱歌PO影片來這邊而已(那時候唱歌PO影片的事後也證明臉很腫呢)對了看了多多轉貼的新聞內容似乎都沒提到價呢?很好奇這點
塞翁失馬007 wrote:不用怕啦~繼承的房8成不就都30-40年以上還能住多久?? 你這種說法那前二、三年花2-3千萬在台北市買40-50坪30-40年老公寓的豈不是白癡嗎?花幾千萬買個住不久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