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 論太陽能的可行性


lkk77 wrote:
是寄望核災永遠不要發生嗎?

寄望別人,不如自己努力,核災來時30公里半徑的人口往哪裡疏散,找到答案再寄希望於核能...(恕刪)

30公里半徑真的夠嗎?
如果考慮後續的生存,恐怕半徑100公里都.......

-HY- wrote:
我如果說能走旅遊, 您覺得可行嗎?

可以啊,但首先要把坑殺觀光客的習慣改掉。

-HY- wrote:
我如果說能走農業. 您覺的可行嗎?

首先年輕人要肯下田勞動。

-HY- wrote:
我如果說能走創意,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文化,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研發, 您覺得可行嗎?)

這三項都要從教育上下手,培養會獨立思考的年輕人。

即使是這樣,但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重工業跟製造業。
即便是新加坡,還是歐洲那些講求環保的國家,
都還是有一定比例的重工業跟製造業。所有成品都
靠進口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情。尤其像是汽車工業,
一台車上上千上萬零件。可以養活一票下游工廠
跟勞工。就算教育普及,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
都可以從事文創研發的高端工作。
wcy2118 wrote:
這位flycode大大所說的核電廠20公里半徑範圍不會包括到台北市恐怕不是正確的,除非現在內湖、士林、北投都已經撥到新北市去了。不信的人請去看一下地圖,核二廠20公里半徑到底劃進哪些地方了,核一廠方圓20公里又是劃到了哪些地方。...(恕刪)

20公里半徑範圍雖只到內湖、士林、北投
可是.....大台北是盆地地形,一旦遭受輻射塵污染,恐怕因盆地地形導致輻射塵污染不易散開且有加重和滯留整個大台北的疑慮!
orea2007 wrote:
可以啊,但首先要把坑...(恕刪)


從來沒有人說完全沒有工業啊
均衡發展自然工業就會有本錢減少

坑殺觀光客, 您未免也把台灣講成太恐怖的惡魔島了吧?
認識的各國朋友有去過台灣印象都很好, 很新鮮, 倒是有跟我說去台灣都是很偶然
之前連聽都沒聽過, 由此可知台灣觀光宣傳進步空間還很大

台灣為什麼年輕人沒人想下田? 不是辛苦, 而是辛苦沒錢賺
澳洲的農夫可是口袋罵可罵可, 您說這樣會不會有人去呢? 是不是台灣有人都在賺農夫的錢呢?

獨立思考的年輕人在我目前觀察比十年前多多了, 倒是很多前輩很不屑他們口中所謂草莓族無哩頭的做事方式
還是一樣, 要不要做而已, 無心理由都可以講很多, 個人是真的不欣賞失敗主義

lkk77 wrote:
是寄望核災永遠不要發生嗎?

寄望別人,不如自己努力,核災來時30公里半徑的人口往哪裡疏散,找到答案再寄希望於核能


人類生活演進的巨輪是停不下來的,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是愈來愈多!

所以小的想來想去, 只有寄希望於核能, 否則人類的前途是悲觀的!

如果核能已經比其它發電方式還安全, 小的也不必"寄希望"了!


-HY- wrote:
從來沒有人說完全沒有...(恕刪)


非常認同HY大的說法
killnopig wrote:
1. First S...(恕刪)

那核能產生的有毒放射物質是比較不毒的?
比毒性核能產生的毒應該沒別的物質能比吧!
核能可以處理的,難道別的就不能嗎?
我還覺得放射性有毒物質還是比較難處理,
現在有很多科技是以前的專家們說不可能的事,
但現在呢?不可能的許多也變成了可能,
最早沒核能發電以前也應該有人說不可能,
還有人說核能發電最乾淨最安全,
那現在呢?那些說台灣只能依賴核能的朋友你還敢說同樣的話嗎?
說太陽能不可替代核能的朋友,那是因為你們完全否認了太陽能,
放棄當然就不可能,無心當然不可能,
就像現在的台電高層的心態應該就是如此,
不發展怎麼會有機會?不去做怎會有機會?
在核能還不是占台灣主要發電來源時不去找替代能源,
難道要等無可取代時才去找嗎?
這只不過有心無心而以,而不是它不可能,
而是因為無心讓事情變不可能
當要問如何解決問題時,想要的是意見,而不是偏見!
-HY- wrote:
我如果說能走旅遊,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農業. 您覺的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創意,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文化,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能走研發, 您覺得可行嗎?

我如果說以上都可, 其實還更多, 而且可以多方面發展, 您覺得可行嗎?(恕刪)


可不可行不是你說,或01的網友說一說就可行了
理想化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也都會提...
但是..並不是提了一個概念,而忽略了後端實行的可能性
提proposal也是要跟口委詳細解釋的..而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
我是蠻想聽HY兄是否有更完善的細節
而不只是個概念..否則都只是空談

拿澳洲跟台灣比..澳洲地多大..台灣一個人能耕作的範圍多大????
台灣精緻農業年薪百萬的很多..並不是辛不辛苦的問題
而是發展的問題..
且澳洲天然資源多...礦產一堆..光原物料輸出就足以支撐澳洲經濟
要比也要拿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相當的來比也許會比較客觀..
jeffe wrote:
可不可行不是你說,或...(恕刪)


農人從中被剝削跟地理環境人口有什麼關係
倒是跟惡質文化比較有關係吧?

我提的根本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說做不到而不去做是自欺欺人罷了

這太多人對於太陽能有過多的寄望。

再生能源有很多類型,但各自有存在與可用的限制。
的確太陽,世界每個角落都可能有,而且免費取得。

太陽能的產生效率與面積成正比,需要大面積才能取得。
太陽能面板系統的耐用度、轉換效率偏低,目前商業化的腳步尚未成熟。
太陽能轉換後的能量,存放不穩定。依照光照強度決定你可用的電力。
太陽能存放到電池時,轉換效率又會損耗。

長期、穩定的太陽光,是必要的。否則只是一個短暫的能源,而非我們日常用的能源來源。
目前大概貼補策略是降低小部分的能源耗損,而且歐美很多地方是距離很遠,電力公司無法每家每戶都進行配電的電線布線。
(台灣小,台電已經配置很多,但歐美的鄉下或是遠距離配線都有點麻煩。)

目前技術問題還有,
如何將瞬間電荷存放到18V的DC電池?如何增加存放效率?
再來,如何將DC電轉換到AC電源,又沒有損耗?
最後,AC 電源如何放入公眾系統使用?小型變電箱的220v是否要改成另外的系統給太陽能?


很多問題,不只是太陽能,很多都是使用過度的機制造成電力公司必須要供電確保。以及產生電力必須高於使用預估值。

再來,核能的確是穩定又有risk的。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放棄,主要是risk的評估。
的確可以說「飛機失事的機率高於核能電廠」,核能產生的效率、穩定度高,對於工業、商業有很大的助益。
火力、水力、風力、生植、核能是目前可以看到的。
太陽能目前是技術問題,所以是一種備案而非絕對選項。

最後,有時候不得已還是必須,就因為我們無得選擇。人類將會被自己吃垮,就因為貪婪地使用電。
不是能源問題,是人性的貪婪造就核能。

我是這樣,
用筆電的時候,請多用電池,不要老是充電。
少用AC電,多使用公眾的電與空調。

至少我可以說,省點能源是必要的,唯有這樣才能真的讓核能電廠退休。
你我多用電,核能電廠就必須要多存在一天。

政治口水免了,因為政治不能解決能源問題。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