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解決房價高到達公平的政策 累進奢侈稅制度法 => 七年級and 年輕人買房子


cazando wrote:
這世界是債多不愁,全世界最大的卡奴就是美國,台灣欠一屁股債的兩兆雙星產業老總們照樣薪水領爽爽

你怕欠債嗎?偏偏沒欠債的你都在幫那些一屁股債的老闆們還錢咧

美國印鈔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卻是全世界買單OK?

到時銀行呆帳嚴重的話只有兩個結果,一是政府去救(全民買單),二是政府不救(銀行擠兌產生金融風暴)

為了不造成連鎖反應使得危機擴大,政府一定會救...(恕刪)


那如果強迫他們進行資產重組呢?

公司還在~ 也繼續運作~ 只是股本認虧~ 股東換人~

這樣行嗎?
messahsino wrote:
那如果強迫他們進行資...(恕刪)

我不是不教你,而是題目太大,寫幾篇論文都寫不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
請問保險業者收你的保費,最後還加發預定利率給你,憑什麼?
收你的保費要拿來幹什麼用?不投資如何理賠?放款可不是保險業的主要獲利喔。
不炒房,請問他還能幹嘛?稍微懂一些了沒?
再深入一點說明其實也可以,但太囉嗦了,你也不見得看得懂,就先說這樣吧。
p620329 wrote:
我不是不教你,而是題...(恕刪)



那如果強迫他們進行資產重組呢?

公司還在~ 也繼續運作~ 只是股本認虧~ 股東換人~

我覺得這樣可以耶~ 只是可能買家是中國~ 中國入主AIG~

中國喜歡美國的資產很久了~ 只是美國不想讓中國入主~

收為國有~ 才讓他們負債增加很多~
messahsino wrote:
那如果強迫他們進行資產重組呢?

公司還在~ 也繼續運作~ 只是股本認虧~ 股東換人~

我覺得這樣可以耶~ 只是可能買家是中國~ 中國入主AIG~

中國喜歡美國的資產很久了~ 只是美國不想讓中國入主~

收為國有~ 才讓他們負債增加很多~
...(恕刪)



金融業最怕的是信心崩盤,因為銀行很多錢都是放貸出去了,萬一產生擠兌的話,會倒的可不只是一家銀行而已

而銀行為了自救,會想辦法把所有放出去的錢都收回來,影響的層面可就大了

美國的負債是來自於他們要維持美元單一結算貨幣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讓雷曼爆炸製造金融危機是為了讓全世界幫他們的債務買單而已,如果雷曼不倒,金融危機不發生,那出問題的就會是美國的國債了
自己扛還是叫大家一起扛比較划算?美國打的算盤不也是一樣的嗎?跟炒房的投資客們是如出一轍的啦
messahsino wrote:
那如果強迫他們進行資...(恕刪)

這跟資產重組有何關係?是你的公司經營不下去了,沒錢了
AIG當初就是如此,沒現金了,要倒閉了,重組什麼?
何況哪個白癡會買賠很大的公司?
另外你說讓中國入主AIG?你太小看AIG的規模,也太小看保險業了
別說aig,就說台灣小小的國華人壽。
現在如果有人要接手國華人壽要付多少銀彈?保守估計二千億以上。
金融業不同於製造業,不是把你股權買下來就好,後面的準備金才是大條的。
中國根本買不下aig,也沒有笨到想去買。
cazando wrote:
讓雷曼爆炸製造金融危機是為了讓全世界幫他們的債務買單...(恕刪)

我不認為如此,美國不是故意讓他倒的,是沒想到這麼嚴重。
所以後來的AIG就死都不能讓他倒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的道理

地球只有這麼大的承載量,最適宜的人口數是35億,結果我們搞了70億人口在競爭消耗地球資源

如果還要無限制的發展下去,勢必超過母體能負荷的程度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從來沒有少過,或許到最後也只能透過戰爭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打一場仗就全部重來了不是?看美國還是中國要開第一槍吧
中國勢必成為美國資產大買家

英國《金融時報》 漢妮•桑德爾報導

2009年6月,香港東亞銀行(Bank of East Asia)宣布,擬將旗下加拿大業務70%的股權售予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此筆交易順利獲得了加拿大當局的批准。今年1月,東亞銀行又宣布,擬將美國業務(僅包括紐約和加州的13家分行) 80%的股權出售給工行。

不過,此筆交易還在等待審批,沒人知道何時會有結果。它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手裡已經押了好幾個月。外國投資委員會是一家負責審查外國收購交易的跨部門政府機構。 (該交易也需要獲得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批准。)

說起來,外國投資委員會根本就不應該審查此筆潛在交易。照例說,只有在涉及國家安全時,才需要該機構的審核。沒人懷疑最終審查結果,人們認為此筆交易肯定會獲得批准。中方存在異議的是過程。中國的銀行家和投資者表示,中國的投資環境比美國更透明、更公正。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運作中毫無透明度可言,坐實了這一指控。(美國財政部官員辯稱,考慮到該委員會所處理信息的市場敏感性,保密是必要的。)

在中方看來,美國對收購硬資產的中國買家懷有敵意,這種感覺有弊無利。有朝一日,中國對金融資產的胃口將會徹底消失。只怕這一天會來得太早,而不是太晚。

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外國對華投資額為333億美元,其中58億美元來自美國。美國是第二大買家。然而,迄今為止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僅為大多數銀行家所預期將很快達到的數額的一小部分,也僅為流入中國投資的一小部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對外收購中,美國排在第10位,總交易金額為9.58億美元,其中,中海油(CNOOC)今年1月以5.7億美元收購Chesapeake Energy頁岩油氣項目部分權益的交易,就占到半數以上。

由於認為美元將會貶值,而美國政府將大幅提高債券發行量,以通過通脹彌補其財政缺口,海外投資者可能會尋求購買更多的硬資產,並減少金融投資的數量。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於在美金融資產風險的擔憂十分明顯。中國已削減了對按揭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債券、以及企業債券和股票的購買量,將購買活動集中在美國國債一項。此外,中國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對於美國政策與政治的不悅。在本月初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調後,中國曾公開表態,指出美國“依靠舉債就能擺脫自己製造的麻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中國仍在繼續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目前坐擁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過近來,美國印製美元並以此迫使全世界,尤其是中國,面臨兩難局面——要么將匯率維持在當前水平並推高通脹,要么讓本幣升值——的策略,最近似乎產生了效果。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數據顯示,美元在中國政府外匯資產中所佔的份額已出現下降,從2005年的佔總金額的71%,下降到了目前的60%。

過去幾週,中國也已經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隨著這一趨勢的繼續,海外資產,尤其是在美國的資產,將變得比以往更加廉價。

對於中國所稱美國機制透明度不及中國的說法,美國銀行業者不以為然,他們指出,中國也有一家負責審批交易的機構,也會一樣隨意行事、無法預測。然而,債權國的看法總是比債務國更為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會著眼於在美國進行更多併購,而美國必須要習慣這一點。要飯的不能挑三揀四的道理,無論對人還是對國家,都是成立的。
p620329 wrote:
我不認為如此,美國不是故意讓他倒的,是沒想到這麼嚴重。
所以後來的AIG就死都不能讓他倒了...(恕刪)


剛好相反,美國是考慮清楚後讓他倒的,美國演演猴戲你就信啦?
當時很多人都提醒了如果雷曼倒閉會有系統性的風險造成無可挽救的後果

美國政府應該比馬政府聰明多了吧?
連馬政府都不會去做的事,竟然美國政府去做了,還不是故意的?

雷曼倒了還有很多美國公司可以頂著上,讓他爆了可以名正言順的叫大家一起扛,如果雷曼不爆,這問題是美國得自己扛的
金融危機發生了可以擠死很多國家,這樣的話被高額債務和房地產泡沫纏身的美國反而就占優勢了
比賽印鈔票從來美國都是必勝無疑的

中國和美國都是個中高手,不同的是中國是用大量的低價商品來擠死其他人,美國是用大量的美鈔來擠死其他人
cazando wrote:
剛好相反,美國是考慮...(恕刪)

記得看過一部片子,就再講2008金融海嘯是如何發生的
我不大記得了,裡面似乎說雷曼倒閉是個失誤,也許你可以看看。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