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買房時機一旦錯誤,我們夫妻將無法靠領死薪水+理財達到退休前存到1億的目標(103.02.14更新)


火神大大 wrote:
恩,最近比較少來逛這...(恕刪)


現在不管哪種職業都是需要理財的,任何職業都不穩定了,就連軍公教也會因為政府財政關係出問題
以現在政府的財政來看,軍公教人員的福利待遇都是未來要檢討的
因為都領終身俸,退休的還是要給付,新進的未來也會給付
但未來的就業人口一定會減少(少子化),所以稅收會越來越難看
看起來都是會出問題的,只是哪一任出問題的問題而已

看哪任政府要解決這個問題
不解決就會變成希臘,最後公務人員被裁一堆,退撫金也可能會被刪除

所以在目前的狀況,替未來的自己著想
是很棒的思考方向

你的目標理想很偉大,我只靠自己要賺到一億可能會達不到

我退休只需要有兩千萬即可,這樣我就能每年有一百萬的收入可以支出,應該全家支出都夠了
我預估在十年靠自己努力應該可以達到

我的上上代是買房、買土地賺錢的,3~40年前買房地產素材只買不賣放到現在價格已經翻了N倍
我的上一代是靠專業賺錢的,靠專業、國家牌照可以賺進不少錢
我只希望我能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跟家人,而不只是因為靠著長輩庇蔭,所以過得很好



存到1E退休
然後呢?

就算你現在給我爸1E
他也不知道要幹麼
他應該也只會整天看電視吧?
因為他已經窮習慣了
你給他好東西他還會嫌東西爛
有些人一輩子就只適合當窮人

介紹一下我爸
他什麼都不會也不想學
他這輩子還沒有用過手機
他這輩子還沒出過國
他這輩子還沒買過汽車
他沒買過股票
他沒買過基金
他連ATM提款卡怎麼用都不會
60歲了還是每天半夜起床騎著破摩托車工作賺錢
不過我一點都不在乎
反正他不想退休
他想做到死
反正他今天會這樣又不是我造成的
(但是我今天會這樣應該要拜他所賜)
一切都是他自作孽
應該說他從來不會去想未來的事情
也從來不會想要做些什麼改變
也從來不會想要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他只會說:這個家哪裡不好
他自以為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他自私自利完全不聽人家說的話
就算農曆過年他也只是天天在家看電視
看到電視新聞說到處塞車還會說:還好我們沒出門

只是純粹分享一下
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群人
完全不理財也不退休

一天過一天
無憂無慮
還是可以結婚生子而且活得好好的

當然現在的女生都很聰明
我爸這種人在現在一定是娶不到老婆的啦
(當初也是靠我阿公幫他相親才有辦法結婚的)
而我媽也是嫁進來這個家之後就帶衰殘廢走路不穩了
偏偏還不夠殘廢所以申請不到殘障手冊
而我爸只是重聽而以卻能申請到殘障手冊
(我家沒車真是可惜了這張殘障手冊啊)
其實這篇文章算是寫得很好的~~

對於不管什麼樣的投資或理財,先決的第一步一定是要"存錢"

沒有存到錢~~要砸股市 基金 保險 房產...根本是說夢話...

我自己從當完兵退伍後~~是一直在業界工作的~~

雖然我應該可以當公務員~~但這不是我想選擇的路

(小弟不才 有兩張專技高考的證照 一張是土木技師 一張是結構技師)

我記得我90.4退伍 90.6就業..91.7買房(家裏幫忙出300w,自己貸300w) 91.11結婚

結婚的時候....沒啥存款 我跟我老婆只有1x萬...

(我老婆婚前賺的~~我請她都留給她媽媽,她是單親家庭!)

婚後過著很簡單的生活...幾乎是餐餐自理!!除非特定節日~~否則也不上餐館~~

93.1 小天使報到! 93.3我離開工作崗位,準備開業! 93.10事務所開張...

當時家裏的存款不到100w....

隨著事務所的開始...自己也是更努力的工作~~除了硬擠時間帶老婆小孩去走走外~

很多時間幾乎都是在加班(開業的時間點很幸運~~房地產正在起飛~我搭上了順風特快車!)

96年 還完房貸...

96年 買了t牌camry 花了100w (付清)..[之前出門都是開老婆的小車去玩!]

97,98 沒啥特別 就是工作而以..

98 存款+保險 第一次破8位數...

99年 幫老爸買台代步車 RAV4 花了快110萬...

100年7月 因為租了好幾年的辦公室不再好用~~所以購入辦公室
(花了快400W..貸200W(給在銀行工作的老婆當業績的)

101.12 再購入另一不動產(2XXX萬,預計貸1000W,還是給老婆當業績用的!)

91年購入之房產 現值約 1400W (無貸款!)
100年購入之辦公室 現值約 500W (無貸款!)

=====以上是我個人的例子~~我得承認其中帶著很大的幸運成份=====
=====但我的證照可是在就學期間就已經著手準備的 =====

買房沒有所謂的時機對與錯~~如果有需求...那就去買~~

如果認為租屋或與父母同住也可以的話~~那可以把資金放到其它標的上~~

但是重點是 不管你買不買房~~對於存錢~~一定要有計畫!!

對於花錢~~也要懂得節制!!!

至於所謂房產的高點....我很喜歡舉一個臨近社區的案例!

它是台中七期第一個指標性建案!!

當初開賣一坪約2X萬(一堆人搶包括某男主持人!)...

最低(SARS期間)降到13W(沒人買!)

現在又回昇到一坪約30W的價格....好啦!我承認我說的是理性與感性!

如果是自住的~~在還負擔的起的狀況之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其實以這一篇文來看~~房地產一定脫不了景氣循環....

可是當低點來臨的時候,你能確定你是不是準備好了???

還是又要再等更低點???

alou0504 wrote:
其實以這一篇文來看~~房地產一定脫不了景氣循環....

可是當低點來臨的時候,你能確定你是不是準備好了???

還是又要再等更低點???


老兄你說得很讚
當沒有房子的時候
總是希望能快點買到房子
正面點的說自己加油
負面點的就說空軍加油

當有房子的時候就說台灣加油
國泰民安GDP年年往上升
總不希望自己買房子之後房價就來個回天乏術吧

不會變的是
永遠有人抱怨房價
永遠有人買不起
資料來源,今周刊2013.01.07-2013.01.13
今周刊這期關於討論房地產內容的文章p107相當用心,小弟在這邊幫大家彙整一下主要的內容,不枉費那個今周刊電話行銷的阿姨一直要我續訂,幾乎快把我煩死了,真被她打敗><

前言、買房時機正確、富足一生,一時失算、耗盡身家(也和小弟的文章算有呼應)
文中一位化名的李先生曾任上市建設公司開發部建築師,閱房無數的資深作手。也曾經因為錯判房市而嚐到失敗的經驗,失敗經驗如下
1995年利用第一桶金來到新北市淡水買房,只因景觀好【只花了兩個星期】就買定,其自信來相信自己本身職業,了解預售屋推案資訊,得知此案在預售期間每坪開價高達26萬,不過幾年光景,屋主已經下殺到18萬足足下殺3成,所以很爽快的砸下800萬購屋。

沒有精準評估、訪價、估價的他,沒想到淡水的房市兵敗如山倒,龐大的交屋潮夾雜者捱不住行情下殺的斷頭屋紛紛出籠,將價位狠狠摜破,其實當時淡水預售案許多已經悄悄地調降到每坪15、16萬(如同現在一樣,想購屋者不可不慎),因此李先生的房屋實際上只有12萬左右,誤判情勢的他根本傻眼了,最後只能以300萬元認賠出場,這場災難賠掉了他一半的積蓄,從此之後李先生更加確定買賣房子【算計】的重要,在2005年時終於正確估算出萬華的房子進而賺錢。

李先生失敗處在於【忽略房市大環境不佳】而導致的殺盤,所以之後買房也會評估盤算所有會影響房價走向的數據和政策,當時評估的點是大台北房市低迷多年後,幾乎沒有新的建案,已經累積了高度的購屋需求,在加上政府祭出一批又一批低利貸款及土增稅減半等利多刺激房市,這才完成了最後一道把關,確認了心中的底價。

一、算與不算差別很大
(一)失算部分
1.聽信房仲表示,屋主開價已經是預售屋行情7成價,沒進一步訪價確認最新市況。
2.高估景觀宅的行情,接受房仲用面河的不好殺價為由僅小幅議價5%。
3.相信房仲膨脹捷運通車後淡水房市的增幅度,忽略建案過多會折損房價。(這和現在輕軌議題不像??)

(二)精算部分2005年買台北市萬華預售屋,用低於排價2成買到全案最低價,目前房價已漲1.4倍。
1.仔細探訪同地段預售屋和中古屋行情,交叉比對後,確認建商開價不離譜。
2.查詢建商購地價格,用算式回推案價。
3.由各項經濟指標確認行情趨勢,並從建商的口碑及財務狀況,決定調價幅度
(今周刊說的,要看經濟、行情趨勢,別再說什麼自住瞎買沒差了)

二、算房三步驟,問、算、調
(一)問市況,賣方假裝買方,買房則可以賣方身分查探
其中主要密訣在於,訪價時必須掌握人、時、地、物四大原則
1.人
要找對的人問,可參考李偉麟所著房仲業不告訴你的50件事(改天有空我在去看好了),仲介、代銷、銀行、鄰居、管理員都可查詢,但問法不同,問仲介就可以利用賣方假裝買方,買房則可以賣方身分查探。

2.時
屋齡和類型要先找相同的,在由同而異,且查探的行情不要超過半年,否則參考價值將大為降低。

3.地
由近而遠,先打聽大環境完全相同,比較基準最接近的同一個社區成交行情,如果無法得知,才逐漸放寬查價範圍,以方圓500公尺為最佳搜尋區域。

4.物
一般來說,建案的【4樓】都是全案最沒有行情而拿來促銷的,也是【建案真正的銷售開價】,大家不妨不用理會銷售人員的舌粲蓮花,單刀直入的問【告訴我,四樓廣告戶要賣多少?】。

(二)【八大算房公式,3分鐘算出房子合理行情】(小弟認為是本文精華)
1.從屋齡看房價(比較法)
同時期的預售屋和成屋之間,屋齡每差1年,就有2.5%的價差。
例如
(1)5年中古屋行情為每坪100萬元預售屋~100萬元+(5-0)x2.5%x100萬元=112.5萬元
(2)10年成屋~100萬元-(10-5)x2.5%x100萬元=87.5萬元
ps.有都更效益不在此限

2.從樓層看房價(比較法)
大樓通常以4樓為最低價訂價,每3層樓唯一單位加價2-3%
例如某建案4樓售價為每坪50萬元
(1)7樓~5-7樓為第一加價單位,故50萬元+50x(2%-3%)=51萬至51.5萬
(2)11樓~11-13樓為第三加價單位,故50萬元+50x(2%-3%)x3=53萬至54.5萬
ps.店面或樓層有特殊用途不在此限

3.從屋子的類型看房價(比較法)
不同類型的住宅產品,市場喜好度不同也會有差價
(1)國宅為一般住宅價的7至8成
(2)工業住宅為一般住宅價的6至7成
(3)地上權產品為一般住宅價的5至6成
(4)小套房為一般住宅價的1.1至1.2倍

4.從鄰近個案看房價(比較法)
在同一區域內,找出條件優於及劣於目標個案的物件價格,求出合理成交區間
例如遇得知A區新成屋行情區間,查詢到當地預售屋為每坪30萬元,近期亦有新成屋法拍價為20萬元。新成屋價~(30萬元+20萬元)/2=25萬元左右,或20-30萬元

5.標準回朔法(成本法)
一般來說建商的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還有兩成的管銷費用、廣告預算和利息支出及兩成利潤,因此可以得出以下之公式
【預售屋每建坪單價=(購地價/土地坪數/容積率/160%+營造成本)x140%】
例如建商是用1.8億標下100坪住三用地,容積率為225%,市場上每坪建造成本為15萬元,該案合理推案為
(1.8億元/100坪/225%/160%+15萬元)x140%=91萬元
ps除了以容積率換算出主建物樓地板面積外,建商也會將建物以外的大小公設,如中庭花園,游泳池計入權狀銷售給購屋人,占比約主建物的60%。
建造成本,依各地行情而異,管銷利息與利潤約為土地建造成本的4成。

6.速算法(成本法)
標準回朔太麻煩了,小市民另有兩大速算法
(1)【若基地為住三土地,則每坪推案單價=每坪土地/2,依上述例子為1.8億/100坪/2=90萬】
(2)1樓店面每坪行情=土地單價

7.從投報率回推房價(成本法)
一般而言,租金投報率=年租金/房子總價,故房子總價=月租金x12/投報率
大台北投報率大約為1.5%-2.5%
大台中投報率大約為2.5%-4%
大高雄及大台南投報率大約為3%-5%

8.從租金直接估房價
租金和房價有其一定倍數關係,運用公式算出房價
大台北,房價約為租金的400-680倍
大台中,房價約為租金的300-500倍
大台南和大高雄,房價約為租金的250-400倍

三、調價格【判斷對趨勢走向,決定最終出手價格】
這些我想我不用打太多了,多空文章請大家自行判斷【現在是否適合進場】

購屋達人指出
【房價只有價值,沒有價格】,最後決定行情的是能不能成交,而不是造價多少,買賣房子只看值不值得,在房市上升趨勢時,遇到好物件會在原價格帶主動加碼5%-10%反之減碼,又提出了在sars買房會賺錢那套,現在是不是sars大家心知肚明了。


四、造成房子加值與跌價的設施(我認為本文直接具體量化加減%數算不錯的)
(一)加值部分
1.捷運+10%-20%,距離遠近加值程度不同,500公尺以內加值15-20%,500-1000公尺加值10-15%
2.學區,明星學校可以加值5-15%
3.景觀,依個人喜好可加值5-15%
4.公園,社區公園和都市大型公園加分程度不同,以第一排加值最多+5-10%
(二)嫌惡部分
1.殯儀館、墳墓、靈骨塔、垃圾場、焚化爐-15至20%
2.特殊行業、神壇、家庭加工廠-5至10%
3.飛機場、高架橋-10至20%
4.加油站、瓦斯槽、高壓電塔、變電所-10至15%


五、方便計算房價的工具
1.實價登錄網站
2.房仲網站
3.地籍謄本【政府機關提供任何人申請任和門牌號碼的地籍謄本,除可以清楚看出面積及移轉時間外,亦有貸款金額,估價時,可依貸款金額粗略回推當時的房價】
4.法拍網站,各地法院均有公告法拍案拍定價格,一般來說第一拍價格為市價的8成。
5.預售屋雜誌、591等網站

六、自住買房需要知道的三套公式
(一)頂樓增建的價格怎麼算
頂樓加蓋雖然能使用,但沒有權狀,因此一般認為其價格為主建物的3分之1
公式=房屋總價=權狀建物坪數x單價+頂加坪數x單價x1/3
如房屋權狀20坪,頂樓增建10坪,每坪單價30萬元,房屋總價為20坪x30萬元+10坪x30萬元x1/3=700萬元

(二)陽(露臺)怎莫算
陽台除非有登記,也就是有權狀,否則一般保守認定期價值僅主建物3分之1

(三)停車位怎麼算
1.倍數回推法
計算的方式為,平面車位等於房屋每坪單價乘以4-5倍,坡道機械車位等於平面車位乘以0.6-0.7,機械車位等於平面車位乘以0.5-0.5,車位依所在樓層不同,每層價差約5-10萬元
平面進平面停=每坪房價x4-5倍
平面進機械停=每坪房價x4-5倍x0.7-0.7
機械進機械停=每坪房價x4-5倍x0.5-0.6

2.租金回推法
平面進平面停=車位月租金x450至600
平面進機械停=車位月租金x250至350
機械進平面停=車位約租金x200至300

附贈剛出生的小孩照片一張(和本人一樣帥),有了小孩感覺生活又充滿動力了,家的定義在於大家能和樂融融在一起成長而不是全是房子和房貸??這可是新北市新手父母快樂密笈寫的歐

1.拒絕自住沒差
2.逛個街看到喜歡就買,隨便買隨便賺
3.有個家的感覺真好,所以能力購買就對了

謹慎理財
你的文章不偏不倚
適合大多數人

雖然有些理財觀念我不認同!
但是你的積極上進以至於有現在成就 我給個讚!! 附上評分
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值得鼓勵.回想我那時32歲,立下誓言要在42歲累積到1E的資產(那時身家約有數百萬吧),如今已過十幾年,應該不用為生活工作了.但是我和老婆還是很認真每天上班.我想這是給小孩樹立榜樣,希望他們出社會也能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
回想過去的理財,最初都集中在股票上.我的選股原則是:
1:公司老闆有誠信,不亂放消息,不說自己公司股價委屈.
2:公司是產業龍頭,具備競爭優勢.
3:公司每年盈餘穩定,且發放現金股息
4:當你買股票的心情很樂觀時,增值空間一定不大,當你買股票惶惶不安時,才有大的空間.像在2008,2009年時,一買即跌,但最後都有1-200%的增值.
5:股票要長期持有,不缺錢不賣,因為要長期持有,所以會很小心的選擇標的.
最近幾年比較少買進股票,轉買房產,漸漸對房產有了興趣,從08年起每年買進1-2間,目前也有不錯的增值空間.
我認為大家都要有合宜的金錢觀念,多多賺錢是為了對自己負責,可以達成財務自由,以後不用麻煩子女及親友,心中不要認為錢有銅臭味,你不喜歡金錢,金錢也不樂意和你作伴.
最後有一筆帳絕對不能胡塗,那就是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有多少資產負債,淨值是多少要時常記錄,變動少時每半年紀錄一次,變動大時每季或每兩個月記錄一次.我希望也相信大家很快能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感謝.
我只要存款1千萬就滿足了...另有房收租+保險滿期領年金
明年老公先退休(月退或一次領.還在考慮)
約4年後我也退休(未達85制..一次領)...兩個都還30幾歲...人生才剛開始
..後面9000萬就當下輩子的扣打吧..

房價現在真的貴翻掉了!我第一間是80幾年買的..第二間去年已經翻兩倍..今年就不太建議買房
若房價會腰斬的話..我還有一點時間等等看~
比較麻煩是退休後的貸款條件變差..若想買第三間就要趁4年內..不知來不來得及

之前我跟一個身家數億的朋友聊到「存多少錢才能退休」
朋友笑笑說:你若想退現在就能退(因為財務自由了)..但若想還要多賺多少錢..一輩子沒法退休
所謂目標..達到之後又會有新目標..但那沒什麼不好..人總是這樣的

一言驚醒夢中人...!決定落實退休計畫...!
反正我們對名牌或時尚等等都無興趣..只喜歡打電動..不花錢..又可以去各種世界玩
就是將來小孩作文寫到我的爸爸的職業是「祭司」..媽媽是「屠殺者」..稍微有點那個

ps.那朋友是我們理財讀書會的班長..這是一個公務員終身學習網站上的學分課..學分豐厚..
一起學習投資也是獲利豐厚..他是人事行政局的某位..死薪水而已..靠投資股票+房地產致富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火神大大 wrote:
資料來源,今周刊20...(恕刪)


恭喜樓主初為人父
另外要給樓主大力按個讚!!
這篇真是好文章
還吸引以上幾位超低調大內高手浮出透氣發言
對大大及幾位低調高手之金玉良言
小弟受教甚多
非常感激!!

小弟看房差不多2年多了
一路走來的心境與處境
與樓主頗為類似
最近深深覺得
再看下去意義不大
房價也是這個樣子

已鎖定「三重國小站」某公寓準備下手
價錢也談的差不多了
是時候該給老婆小孩一個完整的家了
希望農曆年前能圓夢!!

非常理性分析的好文,感謝分享~~
  • 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