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1500億歐元,但問題你有嗎?
=====================================
問題是我們沒有缺這麼多電
把被污掉的, 陽光法案快弄出來, 錢一定夠用
耗能最兇的石化業不應該再擴張, 占了50%左右的耗電
------------------------------------------------
我們有缺那麼多電,誰說沒有的?石化產業不發展,難到開車要加水嗎?
車諾比 美國三哩島 日本福島很嚴重嗎?這其實是很好笑的問題,一堆人怕核能怕得要死,事實上史上死於核災的總人口只有上萬人左右...
=====================================
問題是你願意承受, 生活在那種核災的生活環境嗎?
-------------------------------------------------
願意,因為這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吸菸每年死一百萬人,還不是一堆人在吸?你先想辦法叫你的親朋好友完全禁菸比較重要,因為我可以保證,他們死於吸菸的機率,遠大於死於核災變。
幾十年來死上萬人的災難實在很可怕,可怕得要死...
不過跟你說另一個數據,"每年"因吸菸而死的人,大約有一百萬人....
不要自己嚇自己啦,核災難會造成土地永久不能住人?那就更好笑了,車諾比現在變成野生動物的天堂了......
=====================================
野生動物能住, 如果那些動物知道那邊這麼危險, 它們會住嗎?
-------------------------------------------------
你這句話就好笑了,因為那裡一點都不危險,所以他們才能住在那裡而相安無事,還大大地繁殖。最重要的是,人類都怕得要死,不敢進去,反而使他們能生活得更安全!再來日本的廣島長崎現在也住滿了人了,現在離二戰幾年?
吾姓帥,名無敵,無敵帥,帥無敵,把妹三招稱無敵。絕代帥哥帥帥哥,帥天帥地帥無敵。
真的是因為比較好賺嗎?
電價會帶動所有的民生物資價格,然後進而影響工、商業。
認為電價上漲一倍,每個月只多幾千元支出的人,要不就是被某政黨洗腦,不然就是沒想清楚。
電價上漲,會連帶的造成諸般商品的生產成本提高,而終端消費者面對的將是售價提高許多的商品。
在競爭壓力下,成本提高之後就會造成台灣的製造商因為毛利降低,甚至競爭不過大陸進口商品而倒閉或是直接產業外移。
製造業衰退的最大影響就是失業率的提高,以及國民所得的降低。
以為躲在鄉下種菜就不會有影響嗎?
除非你能自給自足,否則物資的運送將也面臨成本大幅提高的冏境。
電價提高,油價勢必也會上漲,因為提煉原油還是需要電力的供給,甚至連加油站的營運也需要電的情況下,身為終端消費者的大眾,除了面對高電價,更要面對高油價。
然後,菜價及米價上漲,因為運送與保存青菜都需要電力與汽油的支持。
下一波就是民生用品全面上漲。
然後是水費的上漲,因為污水處理也需要電力。
最後就連進口的商品也要漲價,因為前兩天痛批政府,要求廢核的張榮發,旗下的長榮集團,用電量也是相當的高,受電費上漲的影響也相對的大。
以張先生為商的行徑,勢必把這些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
如此一來,就連大陸進口的低品質物品也勢必漲價到某個程度。
街角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用電量也很高,在電價提高、貨運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必然提高商品上架的費用,而廠商也會把增加的成本反映在價格上。
這樣算一算,你一個月要增加多少付擔?
上萬元可能要吧?
再加上如果你因為經濟衰退而被裁員,導致沒有收入,那生活用品價格的提高,豈不是讓你的生活雪上加霜?
核能發電不是個好選擇,但就天然資源缺乏的台灣而言,卻是不得不的選擇。
火力發電、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這些每發一度電所需要的成本有多高,有沒有人計算過?
再則,台灣本來就難以進行風力與水力發電。
太陽能發電就目前的技術而言,也是扶不起的阿斗,畢竟能量轉換效率太差。
核能,是目前原料較容易取得,也不易漲價,更難以在短期內價格有太大波動的發電資源。
發電的首要條件是,發電原料取得容易,短時間內不致缺乏,價格穩定。
天然氣與煤礦,在世界能源如此短缺的情況下,能信賴嗎?
台灣沒有選擇,這種缺乏土地,也缺乏天然資源的島國,要跟其它國家一爭雄長,目前除了核能發電之外,理應沒有更好的答案。
.經建會官員表示,政府正在評估運用黑潮龐大海洋能發展洋流發電的可行性。據推估黑潮的潛在發電能量高達每年1.68兆度。
由工研院能環所所長陳發林率領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擬更完整的開發計畫,預計今年八九月間向經建會報告進度。
經建會官員表示,如果計畫確實可行,第一步可能會先設置五百萬瓦洋流發電機組,測試相關技術及發電效率;如果一切順利,最快三年內能推動下階段開發計畫。
經建會指出,洋流發電並不是新概念,英國、加拿大、挪威、澳洲都曾設置過一百萬到八百萬瓦的洋流發電機組,供電量可滿足數百到數千戶家庭需要。
但洋流發電的關鍵並不在於技術,而在能夠找到合適地點-包括洋流是否夠強、深度是否適中、離岸是否夠近。
不過,根據台大先前所做的調查,在台東及綠島間、約六千平方公里的海域應該就非常適合開發洋流發電。而最大發電潛能據估計超過每年1.68兆度,遠超出台灣每年需要的980億度電量。
另外,根據研究團隊估計,在25平方公里的淺層、高流速區域內,應該至少可設置1,000座百萬瓦洋流發電機組,產生的電力等於核二廠的發電量。
陳發林樂觀表示,如果洋流發電計畫成真,不但現有的火力發電廠可以除役,連核電廠都可以退居二線,大幅減少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Axis1006 wrote:
開文者不要隨政客起舞...(恕刪)
火力發電雖然會造成高污染與溫室效應
但目前其實有很多技術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產生,如IGCC
核電不是不行,而是台灣的環境根本不適合
再就是人的問題
台電跟政府感覺很多事情在隱瞞,若是像北歐一些政府一樣,
有嘗試去找替代能源,盡量讓產業朝低汙染,
補助百姓節約能源,
我就可以體諒核能在現在的確是最好的發電方式
但現在的政府是:隱瞞,欺騙
蓋核四預計要花到2700億,還跟你說核能發電最便宜;
核四還沒運轉,就又是火災,又是跳電
私自變更設計,連顧問公司都不敢保證,甚至建議重新來過
然後政府又跟你說,核四不蓋,產業要倒一半
完全就是非核四不可
這樣如何信任政府保證核電安全?
內文搜尋

X